简单谈谈流行音乐吧。这是中国流行音乐最糟糕的时代。

6月23日,第29届金曲奖颁奖典礼在台湾举行,媒体和观众对此前备受关注的权威奖失去了兴趣。

同一天,腾讯视频的女团选秀节目《创造101》举行了决赛,微博被“杨超越第三名”、“杨超越划船”等话题的大片领域刷屏,媒体在杨超越周围连续写出了数十部《10w》,但金曲奖没有问。

6月27日,屹立在香港30年的著名唱片店《香港唱片》金终点发表结业宣言,另一家分店也将于近期关门。创始人肖建全说:“唱片行业已经没有未来了。”

显然,周杰伦、吴越川、林俊杰、F.I.R等囤积盘子的2004年似乎是昨天。但是直到今天:周杰伦宣布不再推出唱片,只推出单曲。林俊杰对金曲奖悲惨的结局也不感兴趣。王力宏去年发行的专辑是《很难听》,F.I.R崩溃。

周围被抖音(抖音)新歌包围的时候,KTV的热门歌曲十年前停留的时候,再也说不出新人歌手的名字的时候。

我们必须承认,中国音乐界不再经历当年的盛况。

专业颁奖典礼是没有流量、有流量的颁奖典礼“粉猪肉”

已经举办了20多年的台湾金曲奖,一直以严谨的专业态度评奖,是中国音乐界含金量最高的奖项之一。往年,歌手们都把金曲奖视为自己音乐事业的里程碑。

金曲奖20多年的获奖名单是:中国音乐界的编年史:陶哲、王力宏、孙燕姿、张惠妹、周杰伦、S.H.E .

当所有获奖者站在舞台上、哽咽、热泪盈眶或含笑的时候,这一经典时刻都是华语流行音乐界的缩影。

记忆谋杀:金曲奖经典短篇

但是近年来,金曲奖逐渐从“祭坛”上下来。

今年的金曲奖看起来很暗淡。从提名初期开始就显得乏味。

最佳男歌手提名:陈奕迅、林俊杰、宋艳宇、李贤哲、许书豪最佳女歌手提名:张惠妹、徐子颖、彭佳慧、Fai(F . I . r前主唱)、余玫瑰得益于几位音乐界前辈,最佳男女歌手的提名勉强支撑。

请看象征音乐界新势力的“最佳新人”的提名。

郑兴、茄子蛋、J.Sheon、李权哲、阎元赫、苏佩清、丁世光等陌生新人的名字不得不佩服。现在唱片公司推新人就这么“低调”吗?

我们再来看看17年前金曲奖“最佳新人”候选人。

周杰伦、孙燕姿、戴佩妮、潘伟奇、林帆也是新人,现在的“中文新人”已经严重偏离了当年的“最佳”定义。

事实上,这也是当今中国乐坛的现象,以前带领乐坛举办竞争激烈的颁奖典礼,现在根本没什么看头。(莎士比亚)。

巧合的是,香港地区的四大颁奖典礼变得越来越寒酸,不仅没有人关心,连自己的电视台都没有转播。

aoimg.com/large/pgc-image/1540829302886e2c4b8bf63?from=article.detail&_iz=31825&index=7" width="640" height="357"/>

内地的颁奖礼也好不到哪去:中歌榜、音乐风云榜、MusicRadio中国TOP榜,沦为了分猪肉的水奖,流量成为大陆颁奖礼的主要衡量标准。

小鲜肉当道,粉丝们的打歌刷榜严重干预了奖项的设定。粉丝们为了打歌刷榜,买偶像的数字专辑的时候砸钱毫不手软,甚至一个人就买同一张专辑买了几百张。

被流量明星充斥的某音乐榜单

死循环:歌手不赚钱,歌迷不付钱

徐佳莹今年凭借《心里学》拿下金曲奖歌后,并同时夺下“最佳国语专辑”。听众们在替她高兴的同时也心疼她,《心里学》是她出道近10年来的集大成之作,但却不是一张付费专辑。其实,这根本不是一张能赚钱的专辑。

事实上,现在歌手光靠做专辑,能赚钱吗?能回本吗?

传统唱片时代歌手确是能通过纯出碟获利,因为那时候是动辄几百万的销量。而现在歌手要想持续唱歌,就必须依靠演唱会、商演、拍戏、录综艺。

和专辑收入相比,现在出专辑的成本变得越来越高。所以,唱片公司大幅度削减了出专辑的预算,出片量骤减。原创音乐人和小乐队则用拼命工作赚来的钱,自己贴钱去做原创专辑,自嘲“做唱片纯粹是因为爱”。

去年4月,经营了27年的香港信和唱片店结业,创始人张家裔感慨:

今日世人可以接受95港币的一碗日式拉面,15分钟吃完后被人臭脸赶走,但他们会抱怨一张标价140港币的欧洲直接进口唱片,为何这样昂贵!

那“白菜价”的数字专辑呢?诚然,如今网络时代,数字专辑已经司空见惯,付费收听的意识却还是不够普及。

一方面,偶像歌手的粉丝们疯狂重复购买刷销量;另一方面,很多优质音乐人千辛万苦做出的作品,被很多人以网盘链接等形式“免费收听”。

很奇怪,在传统唱片时代,付钱买唱片听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怎么来到网络时代,人们却忘记了这件事情呢?甚至连某公众人物都敢宣扬“音乐不应花钱”言论,这难道不是华语乐坛的可悲之处吗?没有好的盈利和激励机制,优质的音乐人如何获得回报和肯定?

音乐人辛辛苦苦制作出一张专辑,听众却不承认他们的劳动,这无疑是最打击创作热情的举动。如此一来便陷入了死循环:歌手出碟,听众盗版获取,歌手无创作成本,听众大骂乐坛没落……

音乐社交的恶果:审美倒退,哗众取宠

流行曲是什么?

以前的流行曲是:

“只怪我们爱得那么汹涌爱得那么深”“受不了看见你背影来到写下我度秒如年难捱的离骚”

现在的流行曲是:

“海草海草浪花里舞蹈”“我们一起学猫叫一起喵喵喵喵喵”

洗脑的旋律和通俗的歌词,越来越成为大众审美的趋向。

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普及之下,洗脑的土味神曲逐渐占据了传统流行歌的比重,从受众层面上几何级地传播开来。实际上现在的土味神曲颇像当年彩铃的传播模式,而区别在于,如今的土味神曲是以文化传播的姿态袭卷我们的音乐审美。

另一方面,过分宣扬的音乐社交也阻碍了我们对音乐的欣赏。热门歌曲底下动辄999+评论,10多条是热评,其中5条是煽情鸡汤,4条是杠精语录,3条是无脑求赞。音乐社交的设计初衷是给听众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却不料成为了吹水打趣的聚集地。

我们安静的时候时候再也找不到几首能安静听的歌曲,我们快乐的时候再也听不到真正快乐得歌曲,我们的代入感越来越差,我们的碎片化越来越多,一首歌,甚至我们只知道几句话。根本不知道他的前因后果,只被他强烈的洗脑。很可惜,很心痛。

1.《【苏佩卿】中国现在的音乐圈怎么能到达这样的田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苏佩卿】中国现在的音乐圈怎么能到达这样的田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2504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