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只有妈妈好!妈妈的伟大大到大家可以说过去几个晚上,但互联网上最火爆的不是那些帽子的温暖时刻,而是妈妈们激怒儿子打儿子的视频。(大卫亚设)。

比如抖音上最火的林末范,被妈妈找茬虐打的视频点击量5000多万。

似乎,妈妈们被黑化的形象才是真实生活的样子。妈妈们在扶养孩子的过程中变成了善变,易怒的“神经质”女人!

一、“中国吼”的老母亲有病,得治!

不管是视频里,还是真实世界里,中国吼的妈妈大行其道,不分阶层,不论出身。吼娃的原因千百种,拖延症的,玩手机的,做作业慢的,还有一句总结:你看人家谁谁谁!实在不行,还有一句:不听话,叫你爸收拾你!网络里,调侃老母亲的段子也随处可见。

又到放假的日子里,孩子们说,妈妈就是世界上最善变的女人:

第一天:宝宝妈妈想死你了。

第二天,妈妈给你做了最喜欢是菜。

第三天,放假在家好好玩。

第四天,噩梦的开始,妈妈不可能让你睡到九点过后;从你房间出去不可能关门;更不可能让你有顶嘴的机会…

第七天:赶紧回校…

妈妈们中国吼的背后反映的是真实版的亲子关系,我们都渴望当一个称职的好妈妈,但为啥现实生活经常逼得我们疯狂呢?我们到底要当一个什么样的妈妈呢?作为二宝妈妈,我也会经常遇见当妈的各种问题,借此也聊聊如何当妈这个沉重的话题。

心理现象“超限效应” :即人的机体在接受某种刺激过多的时候,会出现自然的逃避倾向。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叨唠,怒吼孩子,而带来的就是孩子的本能反应,不满、逆反。这就是所谓的“超限效应。”所以,我们不能总是用唠叨和大吼来期待孩子发生改变,我们需要改变自己!

二 、我们需要当一个“足够好的妈妈”,而不是“完美妈妈”。

孩子的出生带给我们欢乐外,更多的是一分责任。英国的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在《婴儿与母亲》中指出:“一个人的身心能否得到健康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生命之初母亲能否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想要遗传潜力有机会变成现实,环境的供应就必须充分”!

如果用100分作为满分,研究发现“满分妈妈”其实并不是最佳的角色,她只是满足了自己对于“好妈妈”的欲望,她更在意的是外部的评价,而真正对孩子好的妈妈是“及格妈妈”,60-90分不等,她们不完美,有不足和缺点,但会想办法去弥补,她们是“平凡而奉献的妈妈”。她们既爱孩子,也给孩子犯错,尝试的机会,她们和孩子的关系就是从人生最初的绝对依赖到童年的相对依赖,再到成年后的完全独立,妈妈需要做的是在孩子不同的成长期给予他们真正的需要,而不是用自己的欲望代替孩子的需要!

  • 1.人生最初的几个月,需要妈妈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投注在婴儿身上,我们要全心抚育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无条件满足孩子的日常生活基本需要。这段依恋关系对于未来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关键。
  • 2.半岁后到3岁前,这个阶段妈妈面临产假结束重回职场的问题,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就是一个重要课题。我个人认为这个阶段是孩子大脑成长和性格成长的关键期,所以妈妈还是要把重点和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尽可能分配最大的时间照顾孩子,陪伴孩子。尤其对于有工作的妈妈,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把重心放在孩子身上,因为这个时间段的投入收益率最高,值得你放弃其他的事情。
  • 3. 3岁以后,孩子慢慢进入上幼儿园和小学,孩子开始独立,这个时候妈妈们要学会放手,给孩子提供一个真实的生存环境,在这里,他们要慢慢学会适应环境的不适和外部的挫折,只有这样才能茁壮成长。但这种看似合理的机会却被很多追求完美的家长以爱之名给剥夺了。我们要认识到,随着社会教育资源的加入,学校、老师也分担了重要的教育责任,家长们更多地是分配好自己的时间进行接送管理,以及课后时间的安排和抚育。这个时候的父母如果齐心协力合作,妈妈完全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到平衡。所以个人建议,这个阶段的妈妈应该有自己的事业和生活。

三、我们要当“园丁式”妈妈而不是“木匠型”妈妈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发展心理学额顶尖学者戈普尼克的畅销书《园丁与木匠》中提到:作为父母,我们不是工作,不是木匠做桌子,按照我们的意愿和技巧去打磨木材,我们需要的是爱,给孩子一个安全、温暖、自由的环境,就像园丁一样,我们只是给予一个易于生长的环境和生态系统,剩下的就是让孩子自由绽放,成为他想成为的那一朵花。“我们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对我们的爱,都是无条件的、亲密的、深刻的,充满了感性的直觉。作为父母,我们最大的奖赏不是孩子的成绩或奖杯,甚至不是他们的毕业典礼或者婚礼,而是与那个孩子在一起时那种分分钟的喜悦,以及那个孩子与你在一起时那种分分钟的喜悦。”所以为人父母,本质是爱。

我们能做到无私地爱,不要求任何的回报,我们完全可以牺牲一切去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但是现实中的你,真的能做到不求回报的付出呢?如果今天的你不顾一切地辞掉工作,一心照顾孩子,如果孩子争气还好,但如果孩子不争气,不成材,你会不会埋怨生活,觉得自己的付出一分不值!所以家庭教育中,妈妈更需要做以下几件事:

1.关注自己的进步。

任何时候,“自己”都要在第一位。妈妈如果为人上进,对学习有兴趣,孩子一定会受到熏陶和感染。养过孩子的人会知道,婴幼儿的学习能力是最强的,对于他们来说,最基本的“看”和“听”都是重要的学习过程。大人不经意的言语和行为都会被他们牢牢记住并模仿。“身教”的效率最高,孩子记得也最牢。

2.引导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态度。

学校教育关心的是孩子的分数和排名,而我们家庭教就更应该关注孩子课堂外的教育,如是否有其他的兴趣爱好,是否对学习充满兴趣,是否愿意探索这个世界等等。在这些问题上得到了良好引导,一个人的天分才有可能被最大程度发挥出来。

3. 不要包办孩子的事情。

妈妈特别喜欢包办孩子的事情,但又发过来批判他“这都不会”,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循环。在这样的亲子关系中,妈妈和孩子都无法独立。妈妈要做的应该是帮孩子明辨是非对错,帮孩子尽早养成自律的习惯,然后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尽量把选择交给孩子。这样大人和孩子都会有充足的精力做自己的事。给孩子多一些选择,然后做减法,这是爱。使劲往上加的不是爱,是大人的野心。

最后,我想再和你分享一个故事。在基督教的《圣经》中有一句话叫做“你用油膏了我的头,使我福杯满溢”。

以前在以色列那边的牧羊人,带了很多羊去放牧,但那些羊很笨还会乱跑,而且有的羊不是在草地上跑,还会跑到旁边有荆棘的地方去,那荆棘就会刺到它的毛里面。羊被刺到就会痛,就会挣扎,结果越挣扎,荆棘就越绞进毛和肉里去。

那这时这个牧羊人怎么办呢?他不会直接伸手去拔除荆棘,因为这样小羊会奋力抗拒。

其实我们母子关系也是如此,有时候我们看孩子不顺眼,看他有很多问题,就想要通过各种方法去教导他、去校正他,就像你想要拔掉小羊身上的荆棘一样。可是你知道吗?你如果直接这样做,他痛,他挣扎,他一定反抗,结果是他痛你也痛,你们都受伤。

所以,当你要去校正孩子行为的时候,你想要去掉孩子身上不好的品性和习惯的时候,你要先做一个事情,就是去爱他,像你用油膏淋他一样,你就会发现,要拔掉荆棘就会很容易。

“你用油膏了我的头,使我福杯满溢”,希望每一位妈妈都能好好爱你的孩子,也好好爱你自己,让我们都在爱中找到真正的自由。

1.《【林末范】教育好孩子,就是投资自己后半生的幸福!顶级专家送给家长的忠告》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林末范】教育好孩子,就是投资自己后半生的幸福!顶级专家送给家长的忠告》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3154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