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玉龙|抽象纪念碑雕塑的兴起与探索
美术杂志社9月17日
当代艺术《内容艺术》主题研究
抽象纪念碑雕塑的兴起与探索
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博士临沂大学副教授|谭玉龙
纪念碑雕像通常采用构思的方式。
而进入现代艺术时期,引发观众更多联想的抽象纪念碑雕塑被广泛运用。抽象雕塑往往采用摆脱对具体物象和以往知识经验的依赖,用暗喻及象征等手法去阐释雕塑艺术的语言形式,人们不但可以在抽象雕塑的内容中获得意义,更可以从其艺术形式中提取内容之外的潜在隐寓意义。20世纪以来的抽象性纪念碑雕塑,在形式和内容上求新求异,以前所未有的样貌呈现出新的时代内涵。我国的抽象性纪念碑雕塑在吸收借鉴西方的同时,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意象风格。一、抽象雕塑的兴起及对纪念碑雕塑的影响
西方抽象雕塑(即非具象雕塑)的兴起源于两大因素:一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复杂社会背景下,西方社会生产力进步和当时哲学思想发展推动的结果;二是受到不同的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和艺术运动的影响后,按照艺术自身发展规律导致的必然趋势。西方现代抽象雕塑的出现是20世纪雕塑领域最重要的事件,它以全新的创作观颠覆了西方千百年来形成的再现性传统,以独特的造型语言丰富和发展了雕塑艺术,使其后雕塑艺术的发展呈现出与之前完全不同的艺术轨迹。[2]这一特征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体现在承载国家精神和意志的纪念碑雕塑上更加适用与突出。其中早期著名的抽象性纪念碑雕塑,以塔特林于1920年设计的体量庞大且带有隐寓性的《第三国际纪念碑》和1937年布朗库西创作的最具诗意与哲理的现代雕塑标竿《无尽之柱》为代表。二战以后,各国艺术家为了反思历史,相继创作出一些有代表性的抽象雕塑纪念碑,题材大多表现反战、反种族歧视、反对国家分裂渴望统一等,无论是纪念碑的形式还是内容都在传统雕塑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颠覆和创新,具有代表性的有美国越战纪念碑、德国的《2146块石头——反种族歧视纪念碑》和明斯特的《德国统一纪念碑》等。
二、西方抽象性纪念碑雕塑中的隐寓性特征
由于抽象雕塑呈现方式的特殊性,一般大众不能直接理解其含义,因此,作为抽象性的纪念碑雕塑必须通过“隐寓”的方式来搭建起与大众沟通的桥梁,以凸显其所具有的本质属性。所谓“隐寓”是指雕塑自身形体内的潜在内涵,它包括精神、观念、象征性和唤起性;它是形体内部的力,体块和空间感所共同作用而产生的特性,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一种会意。亚里士多德曾在《诗学》及《修辞学》中系统论述了隐喻的性质、作用和阐释方法等主要问题。他认为:“隐喻是指以他物命名此物。”隐喻属于修辞现象,除此之外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之一。同时隐喻又被作为表意的一种特殊手段,抒发着作品的“言外之意”,有利于充分挖掘作品的内涵特征。“隐寓”是从始至中终贯穿于整个作品全过程的“大概念”,而“隐喻”只是整个作品中某种元素的投射,显然前者的内涵和外延大于后者。西方抽象性纪念碑雕塑的隐寓性,体现在隐寓与隐喻、环境、联想三个方面的关系之中。“隐寓”中包含隐喻指向,这类作品以塔特林的《第三国际纪念碑》和明斯特的《德国统一纪念碑》为代表。《第三国际纪念碑》整体呈一座斜塔的造型,以抽象性的构成语言形式,采用不同的金属和相关材料,构建一个由螺旋形和锥形等组合而成的几何形空间,有着强烈的暗示与隐喻意味。纪念碑共分3层,预设高度超过埃菲尔铁塔的高度,如果建成将是世界最高的建筑物。这座纪念碑的隐寓之意显而易见,是动力和辨证变化的隐喻。环境对抽象雕塑彰显隐寓性起到重要作用。黑格尔在《美学》中提出:“艺术家在创造时也不能不考虑到它所要放置的地点和位置,不得不考虑它与周围环境的空间关系和物质关系,艺术家不应该先把雕塑完全雕好,然后再考虑把它摆放在什么地方,而是在构思时就要想到这些。联系到一定的外在世界和它的空间形式及地方。”具象雕塑和抽象雕塑都要做到和环境的统一,具象性纪念碑雕塑,因其自身是完整的个体,虽然也需要和周围的环境建筑统一,但是其自身是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可以不对环境过分依赖;而抽象雕塑可能很难单独成立为完整的个体,必须借助于外在的环境才能够形成它特定的语义。联想是阐释抽象性纪念碑雕塑隐寓性的重要环节,是理解对抽象雕塑大门的密钥。抽象雕塑因采用高度概括的雕塑语言而更能引发观众联想,从而引发“共情”。抽象雕塑采用摒弃叙事和具象的处理手法,表现形式趋于简洁凝练,使用材质趋于素朴,从雕塑主体到空间氛围着重突出情感的营造,在静置的空间中进一步拓展受众的心理空间,西方也有学者将纪念碑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扩展。布朗库西的纪念碑《无尽之柱》和芝加哥大公园的反战抽象纪念雕塑作品《阿戈拉》较好地体现出这一特点。综上,西方抽象性纪念碑雕塑以新奇的构思,巧妙利用各种元素,创作出跨时代的作品。抽象雕塑发展到现在,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乃至在设计理念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甚至有人认为“纪念碑可以是任何形式”。这是艺术发展的自然规律,是抽象纪念碑雕塑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更符合这一时代的审美需要。抽象纪念碑雕塑的本身并不是对图像和符号的堆砌,而是借鉴现代主义的严肃精神,采用新的媒材及新技术手段的产物,一方面,要求形式与造型的创新;另一方面,强调精神的穿越和理念的前沿,用隐寓的手法来阐释其本质属性。
三、中国抽象性纪念碑雕塑中的意象性探索
中国抽象雕塑的兴起与发展出现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随着城市雕塑的振兴,抽象性公共雕塑和纪念碑雕塑呈燎原之势。隋建国将中国城市公共雕塑的发展概括成3个版本,分别为“1.0版”、“2.0版”和“3.0版”。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1.0版”中,各个城市在历史事件发生地建立纪念碑,比如青岛五四广场《五月的风》、上海《五卅运动纪念碑》等抽象公共纪念雕塑;“2.0版”大概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公共雕塑在城市广场、雕塑公园蓬勃兴起,一些世界雕塑园集合了世界各国雕塑家的创作,抽象公共雕塑和纪念碑雕塑走进大众视野。在近10年出现“3.0版”的各地乡村艺术节、大地艺术节等,涌现了大量风格各异的抽象性公共雕塑,抽象性公共雕塑和纪念碑雕塑真正走入大众生活。中国抽象性纪念碑雕塑实践的多元探索,主要体现在立足优秀的传统文化,借鉴西方抽象雕塑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以意象为基础打破传统的造型样式,进行民族化的创新与拓展实践。可以概括为文字元素类、立体构成类、抽象与具象相结合等不同形式。建党百年之际亮相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户外的大型雕塑《旗帜》,更是集抽象与具象于一体,成为新时代公共纪念碑雕塑的代表。雕塑《旗帜》的高妙之处在于具象到抽象的巧妙转换。党旗形象有具象的形态结构和特定的精神内涵,作者对具象化的旗帜进一步艺术化,“省略了旗杆、旗箭等细节,将柔性的、非固定形态的薄绸布,转化为厚达1.45米至3米的宽幅并进行曲度变化,由此带来的曲面体增加了雕塑飘扬的动态感”。雕塑家通过对形态、体量、材质、色质等要素的巧妙运用,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伟大斗争历程,她是党史的形象表征。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认为《旗帜》是将现代抽象雕塑运用于深刻揭示主题的优秀之作,是用极简主义艺术进行鲜明、丰约、深刻内涵表达的成功探索,他说:“她很具象,因为人们熟悉的党旗符号性特征得到了真挚而饱满的呈现;她很抽象,因为她体现了形与体、线与面、动与静之间多重关系的和谐完美,是有形式意味的抽象组合。”抽象性纪念碑雕塑在中国的实践中和意象相关,是具象、抽象及意象有机的结合。大多数人认为“抽象雕塑”是用简单、概念的视觉元素塑造形象,给人“符号化”的印象,形象塑造缺乏具象雕塑的细致入微刻画;还有的人认为,抽象雕塑是指非具象雕塑,更有甚者认为,除去写实的雕塑以外都是抽象雕塑。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这只是抽象雕塑的曲解。抽象雕塑不是不在乎外在的“形”,而是以高度概括凝练的形,表达“形而上”的“道”,是“道”、“气”、“心”、“舞”、“悟”、“和”的综合精神的体现,是将生命力寓于“有形”和“无形”之中,“有形”中见“无形”,“无形”中见“有形”,这里的“形”包含各种艺术形态和自然形态。因此,抽象雕塑是通过物象的“表”,传达内在精神活力的“里”,是东方意象的呈现。有些表面“具象”的雕塑表达的是抽象的精神,也有些抽象雕塑表达的是意象的精神。“具象”、“抽象”和“意象”始终贯穿雕塑的生命活力之中。总之,中国传统雕塑造型虽然没有“抽象”的说法,但暗含抽象之道和抽象之器。而现代抽象性纪念碑雕塑在中国的实践,实际上是以意象为主,是具象、抽象和意象的有机结合,这一点是有别于西方抽象性纪念碑雕塑的重要特征。(节选)
本 文 版 权 归 本 刊 所 有, 侵 权 必 究
《 美 术 》创 刊 于 1950 年中 国 文 联 主 管中 国 美 术 家 协 会 主 办
投 稿 信 箱| 当 代 美 术 | 施 晓 琴artmsyj@163.com| 美 术 家 | 吴 端 涛 artmsj@163.com| 美 术 史 学 | 杨 灿 伟artmsx@163.com| 外 国 美 术 | 靳 浩artgwsx@163.com| 文 萃 艺 荟 | 靳 浩artwcyh@163.com| 微 信 平 台 | 任 洁artmagazinewx@
国 际 标 准 刊 号
ISSN1003-1774
国 内 统 一 刊 号
CN11-1311/J
订 阅 方 式
邮 局 | 邮 发 代 号:2-170
定 价
38.00元
编 辑 部
010-65003278010-65063281
发 行 部
010-65952481
广 告 部
010-65003278
传 真
010-65911170
...................................................................................................
欢 迎 订 阅
地址 | 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安苑北里22号中国文联5层邮编 | 100029
1.《【谭玉龙】谭玉龙|抽象性纪念碑雕塑的兴起与探索》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谭玉龙】谭玉龙|抽象性纪念碑雕塑的兴起与探索》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3157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