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前媒体记者黄正弼
从1999年开始,每年的3月2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城市日”。
上世纪80年代诗歌创作与朗诵曾风靡一时,在经历过繁荣和寂寞之后,借助自媒体平台,诗歌热又开始升温。近日,北岛来青场面火爆,诗歌和大众的距离越来越近了吗?诗歌迎来复兴的春天了吗?青岛诗人陈亮接受半岛全媒体记者采访,谈谈碎片化阅读盛行时代的诗和诗意的生活。将外出打工:
明年推新诗集《惶然录》
出生于1975年的陈亮是胶州市胶北镇农民,写了27年诗,曾获全国首届李叔同诗歌奖、“中国十大农民诗人”称号。接受记者采访时,陈亮正在胶州农村的家里忙活,他说,生活水平没有太多变化,还是住着那几间房子。这两年地里收入不太高,前阵子家里刚栽了几亩桃树,但前三年见不了果儿。
陈亮目前还是青岛市文联签约作家,每年“年考”都获得一等奖,虽然很多作家“签约文联不是为了补贴”,但陈亮坦言,“我已经签了两届,按规定明年不能续签,一年也就少了三万多元的收入。”陈亮的儿子今年15岁,上初二,妻子以前在乡镇打工,工作时间长了腰肌劳损,“她一辞职家里也少了一部分收入”。他打算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去北京打工,增加点收入。
至于一直热爱的诗歌,陈亮依然在写,准备明年推出新诗集,名字暂定《惶然录》。他说:“这本来是一个外国作家的书名,我觉得非常适合我写的诗。现在已经写了60多首,计划至少写到100首,就可以具备一本诗集的规模。”
回忆起最初接触诗歌的时光,陈亮说,初中毕业到乡镇企业的锅炉房当锅炉工,比较郁闷、伤感、迷茫,认识了一些文学青年,大量背诵一些古代典籍,后来接触徐志摩、席慕容、戴望舒等人的诗歌,自己也开始写诗。后来经常到县城见文友和老师,买了很多书,阅读的大门打开了,对诗歌的感觉也慢慢发生了变化,他在纸上的宣泄也引起诗歌界的关注,于是有了第一本诗集《乡间书》。
新诗集变化:
不再局限于写农村和农民
陈亮介绍,和《乡间书》一样,《惶然录》的内容也是基于现实生活,“虽有虚构的部分,但也是自己对现实生活的剪辑与处理,人物、意象、故事,都能从现实中发现和认知,找得到具象的元素”。
两本诗集也有着很大的不同,“我现在写的诗已经不再局限于农民及农村,而是拓展到对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命运和生活的记录及思考”。写《乡间书》时陈亮的内心比较平静,而创作《惶然录》的过程中,他已经感觉到自己内心的动荡,“新诗集的内容比《乡间书》更深刻,从中能看到人与工业、人与自然的关系,现实又魔幻的社会现象以及人们在巨大的社会变化中或不安或惶惑的情感状态”。
陈亮说,自己写诗有个根本宗旨,即“在某一个阶段对某种状态下的人生、人世有思考”,和以往相比,自己思考的东西更深入,“以前思考的是个人生活,现在有了更广泛的拓展,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区域性”。像他这样在农村生活40多年的人,意识到农村发生了很多变化,已不复当初的花落虫鸣与河流潺潺,“太快的步伐中当然会有些让人忽略的部分,这个节点让很多人惶惑”。
碎片化阅读:
理解不了真正意义上的诗歌
很多人觉得诗歌小众、高冷,陈亮认为,现在大部分的诗都很好读,一种文学作品类型发展黯淡,诗人和读者都有责任。“当年《乡间书》出版时,我曾分别送给少年宫的小朋友和我的同学,同学说:‘你写的什么?看不懂,也看不下去。’”他再去少年宫时,小朋友却提出了很多和诗集有关的问题,“看得出来他们都看懂了,而且理解得很准确。这不是诗的问题,是这个时代的人在碎片化阅读的冲击下,深度阅读的能力虚弱。就像吃快餐吃多了,消化能力渐渐削弱”。
从初中毕业写在锅炉房墙壁上不成熟的几句诗开始,一路写来,陈亮感慨颇多,“虽然写诗没有带来世俗意义上的富裕生活,但也改变了我的人生。生活在俗世中,谁没有迷茫?但诗歌让我有了更高的境界,外人可能会觉得我假清高,但我自己觉得还是很圆满”。谈到诗歌的意义,陈亮很动情:“诗歌可以增加人对世界的认知和对美的感知,在瞬间引发对美好事物深层的理解,给心灵带来的愉悦感和功利性的物质是不一样的。一个人懂得物质,却不知道诗意,这样的人生是残缺的。”
诗歌不再冷?
新媒体助力诗歌回暖
3月18日,诗人北岛来青场面火爆,但记者采访发现,青岛书城、市图书馆、如是书店等都没有任何与“世界诗歌日”有关的活动,而其他城市如北京、上海、厦门都准备了大型的诗歌活动。对这一现象陈亮并不悲观,“诗歌的春天要来了吗?我觉得隐隐听到了它的脚步。就像现在的青岛,虽然春天比其他城市来得晚一点,但可能马上就到眼前了”。
青岛的诗人相对安静和保守,诗歌方面的活动还不是很多,“但站在全国的角度看,青岛诗人还是很有实力的,我们应该再给诗人一些时间”。陈亮介绍,今年下半年,作为策划人之一,他会继续参与筹办“中国乡村诗歌高峰论坛”、“诗探索·中国春泥诗歌奖”等,目前已经进入征稿阶段。
以前诗人一直遭受冷落的境遇,但网络新媒体给了诗歌新的生命力。“这几年,诗人的数量比5年前多了不止4倍,女诗人数量增加更为明显。”陈亮说,还有很多与诗歌有关的微信公众号,粉丝众多,看得出来,关注诗歌、喜欢诗歌的人越来越多,“和一些刊物的编辑聊天也发现,现在诗歌的投稿也比以前多了”。虽然现在还没有出现大师级的诗人,但诗歌的整体品质有了很大提升。陈亮也认为,新时代的诗人写诗,应该回到社会现场,不能“为赋新词强说愁”,与现实脱节。
[编辑: 焦琳]
1.《【农民诗人】世界诗歌日听“中国十大农民诗人”陈亮谈谈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农民诗人】世界诗歌日听“中国十大农民诗人”陈亮谈谈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3159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