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向大家介绍的这个古镇,恐怕大家都不太熟悉。这里没有和热闹的市场并肩作战的游客。没有气势宏伟的寺庙、会馆、布局精巧的官家集。

但它却是那么的古朴、宁静和祥和;就象一位未施粉黛的女子,于尘嚣之外秀雅脱俗。它就是位于二峨山下,宋代著名的峨眉五镇之一的‘罗目古镇’。

罗目古镇,又名青龙场;位于峨眉山市的东南部;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距峨眉山市城区约10公里,距九里镇约4.5公里。

正街街景

罗目镇,始建于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商周时期就已有人在此居住;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以‘古’,即:古山、古景、古人、古风、古物等而著称。

关于‘罗目镇’名的由来;早在唐代时,罗目就是一个县,属古嘉州辖地,起名为罗目县;至宋乾隆四年(公元966年)撤县改镇,称为青龙镇;到了清代时,又将青龙镇改为青龙场;后几经更迭改名,直至1981年;借鉴唐代罗目县址的‘罗目街’名,改称为‘罗目镇’;此名运用至今。

正街街景

历经千年风雨,小镇依然古风犹存。沿街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千百年来依保持着古朴的原貌。穿过古镇的任何一条街巷,你都可以看到一栋栋多为两层楼高、穿榫斗梁、小青瓦屋面、前铺后舍、木板门铺面、巷道引入院内旧的木板房;以及精美的雕花门楣,木格条窗棂等。

古镇依山傍水,临江河穿镇而过。镇内有大小街道八条、巷子七条,纵横交错的分布于正街两侧。顺河街、万埝路、半边街依保留着古老旧的青石板路面。

下街街景(一)

下街街景(二)

正街街景

背街街景

走进古镇,漫步于街道的石板路上;偶尔会遇见几个外来的背包客;而街上来回穿梭的都是些当地常住居民。在四川,大到省城,小到乡镇;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坐茶馆。在罗目,大小茶馆遍布于街道巷子的每个角落;在老街的青果树街口,就开有好几家茶馆。三教九流、七十二行都在这里相聚;有喝茶、打牌的;也有摆龙门阵、抽烟的。来茶馆里坐一坐、喝一喝茶、摆一摆龙门阵,已成为这里老年人的一种生活习惯。

青果树街景

背街街景

在四川,竹林、藤条资源相当的丰富。在兴隆街口,就有好几家卖竹篾的铺子。卖的竹篾,既结实又实用,价格也比较实惠。这里卖的竹篾,大多都是些针对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用的必需品,如:背篼、箩筐、草扒、蒸笼、斗笠等。

兴隆街街景(一)

兴隆街街景(二)

在正街的60-62号,有一栋‘民国青楼’的建筑。‘民国青楼’,建于民国时期,占地面积122.21平方米。坐西向东,两层楼高、穿榫斗梁、小青瓦屋面、单檐悬山式屋顶、木结构式的房子;二楼临街建有凭拦一望的‘美人靠’。据说:旧时这里常有官员、老板和有钱人进出;晚上还能听‘凭栏而唱’,场面甚是热闹。

正街街景

民国青楼

在万埝街的街道里,有一条古时的小型水渠;潺潺的河水、源源不断的沿万埝街道旁贯穿而流过。这里有两家名人古宅,杨家大院和张文源祖屋。

万埝街街景(一)

万埝街街景(二)

‘张文源祖屋’,位于万埝街的拐弯处;是著名美术家张文源的祖屋。张文源,罗目镇人;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协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擅长油画,获奖作品有:《翻身农奴》、《长城》、《红军过草地》、《无名高地》、《他们和我们》等;出版作品有:《张文源-艾轩油画选》。

万埝街街景(一)

万埝街街景(二)

万埝街街景(三)

罗目镇,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集镇;古时,是通往大小凉山、西昌、云南的要道口。历代这里商贾云集,山货和内地物质都在此交易,集市贸易繁荣;不少外地客商,纷纷来罗目做生意、定居、从事商贸活动。到了民国初期,外来客商和当地的望族,相继建起自家的豪宅大院。具有代表性的要数:杨家大院。

‘杨家大院’,位于万埝街100-108号,主人曾是一位盐商。大院坐南朝北、占地面积351.9平方米;为四合式院落布局;由正房、前屋、左右厢房等所组成。木结构、穿榫斗梁、小青瓦屋面、单檐悬山式屋顶的房子。院内,建有一座宽3.8米的戏台;戏台前有一个长3.9米、宽2.9米的砖砌水池;以及种植的花草植物等。

万埝街街景(一)

万埝街街景(二)

在镇上,还保留着传统的手工艺及作坊;象传统的理发店、木匠铺、布鞋坊、铁匠铺、豆腐坊、裁缝铺和酿造坊等。在半边街,就开有好几家的铁匠铺;那‘呼隆呼隆’的风箱声和砧板上‘叮叮当当’敲击声,不时会勾起人们对那个年代的记忆。在铁匠铺里,摆满着各式各样自家锻打的锄头、镰刀、铁铲、火钳等工具。虽然生意一般般,但已很满足了。在镇上,比较有名的手工艺要数:唐小平的‘老青龙布鞋’和手工古法酱油酿造。

半边街街景(一)

半边街街景(二)

半边街街景(三)

半边街街景(四)

在背街57号旁,有一处旧时用于消防的‘背街太平池’。‘背街太平池’,建于民国丙子年(1936年);外长5.9米、外宽2.9米、内深1.5米;储水量14.1立方米;鹅卵石砌体。在罗目,房屋大多是木质结构,相互间成一字形紧凑排列;一旦发生火灾将殃及整个池鱼。在当时,就近取水、防范火灾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象太平池这样的消防水池,在古镇还有多个。

背街太平池(一)

背街太平池(二)

下街太平池

穿梭于古镇的大街小巷,仿佛回到旧时的从前。在镇上,年轻人大多去了城市;留守的多是些花甲老人或孩童。无论天气晴阴,老人们便会搬上一把竹靠椅或木长凳,在自家门前坐下。或发呆、或抽烟、或打盹、或缝针线活……;年复一年,平淡的生活着。

半边街街景

背街街景

在下街的69-75号,有一座‘胡德伦宅’。‘胡德伦宅’,建于民国时期。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44.72平方米。三合式院落布局,由前房、左右厢房等所组成。木结构、穿榫斗梁、小青瓦屋面、单檐悬山式屋顶的房子。据说:‘胡氏祖宗是从雅安迁移过来上任的县太爷,后人从事经商。胡氏先人曾获得来此经商,由彝族商人赠送的牛头’。抗战时期,该宅曾作为战地医院,救治后勤伤员的用房。

下街街景

在杨巷子街内,有一处特别的建筑,非常引入注目;那就是位于杨巷子街内,一家峨眉派的‘青龙武馆’。正门,为青砖砌成的柱形门牌坊;牌坊正上方中间,悬挂有‘青龙武馆’字样的石匾额。武馆为二进式院落格局;院子并不大,里面建有一座由青砖砌成、小青瓦式的平房。院内,青砖照壁上,书写的三个‘峨眉派’字样,非常的耀眼。

杨巷子街街景(一)

青龙武馆院内

杨巷子街街景(二)

杨巷子街街景(三)

杨巷子街街景(四)

在临江河沿岸,古木参天、绿意葱葱;民居古色古香、错落有致;上百年的老黄桷树就有好几棵。在杨巷巷处,有一座古宅,庭院已破旧不堪、十分的荒凉;墙壁、院内长满青苔和杂草;部分墙体己垮塌;照壁还算完好。

杨巷巷(一)

杨巷巷(二)

临江河沿岸

古镇不大,但传统特色美食、风味小吃还不少,价格也比较实惠,如:青龙豆腐、黄糕粑、猪血旺汤、豆腐干、卤鸭、叶儿粑、豆渣粑、蒸笼肉、豆腐脑、米花糖和跷脚牛肉等。这里最有名要数:豆腐脑。逛饿了,找上一家餐馆(推荐:红庙子口的罗目红妙子店);来上一碗雪白鲜嫩、麻辣香酥的豆腐脑,还是挺不错的。

正街街景(一)

正街街景(二)

正街街景(三)

正街街景(四)

作为‘莲箫之乡’的罗目古镇,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具有当地特色风情、动感十足的莲箫舞,很受当地人的喜欢。在青龙场,至今还沿用着赶集的习俗。每逢农历单号赶集日,来至高桥、土地关等七里八乡的村民,都会到相邻的青龙场来赶集;场面极其热闹。

罗目古色古香、原汁原味,先后有《海灯法师》、《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西南警事》,以及巴西的《来自地球另一边爱》等多部影视剧片在此取景拍摄。

正街街景(一)

正街与背街交汇处

万埝街街景

下街街景

背街街景

正街街景(二)

正街街景(三)

古镇景点还有:(1)位于罗目镇龙凤桥的漂流项目,即‘峨眉山漂流-罗目印象’。(2)位于罗目镇火神街的‘金满成故居’。(3)位于二峨山,道教主要发祥地的‘第七洞天’等。

正街街口

青果树街口

兴隆街街口

来古镇玩,交通还是比较方便的。(1)如果是自驾旅游,到达峨眉山市后,沿103省道过天下名山牌坊,往峨边方何走,过鞠槽收费站向左3公里左右即到。(2)如果是自行旅游,在峨眉山市高铁站下车,坐峨眉山7路公交车至旅游车站;步行约150米至名山南路口,招呼去罗目镇的公交车前往。

天下名山牌坊

关于乐山峨眉山市罗目古镇之旅,游记感受就续述到这里吧!还想了解更多,欢迎关注@跳蚤游记!

1.《【罗目古镇】乐山峨眉山市罗目古镇之旅,游记感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罗目古镇】乐山峨眉山市罗目古镇之旅,游记感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3172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