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塔作为广为人知的中国神话人物,伴随着几代中国人的成长。
然而追根溯源,哪吒竟然是个“外来户”,本来是印度佛教里的守护神,传入中国后经历了几朝更替,才慢慢转化成今天为大众所知的形象。那么还有哪些我们所熟悉的神仙其实是外来的呢?左大玢在《西游记》中饰演观音堪称经典
一
观音菩萨在中国十分常见,香火旺盛的观音庙遍布全国,很多人将观音像供奉在家中,影视剧中也常有观音的身影。
《西游记》第六回写道:“眉如小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慈眉善目,手持净瓶,温柔端庄是大众对其惯有的印象。
然而我们心中的“女神”,和哪吒一样,其实来自印度。而且在其本源印度佛教中,观世音菩萨竟然是一个威猛的男子。
《悲华经》中提到,古代的天竺国里,转轮王有一千个儿子,大儿子名叫不眴。不眴出家的时候在宝藏佛面前发愿说,如果有众生遭受种种苦恼,他只要忆念我,称念我的名号,即为他免除种种烦恼苦难。宝藏佛立即为他授予佛之记并给他命名为观世音。在印度当地,观世音是以上身裸露,头戴冠冕的男性形象出现。
观世音大约在三国时期传入我国。敦煌壁画里的观音唇上蓄有两撇小胡子,《华严经》也提到过:“勇猛丈夫观自在,与诸大菩萨说法。”可见,那时代观世音一直是俊美威武的男子。
然而到了唐代,《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提到观世音过去是妙善公主的说法,后来随着小说《大香山》的火热,观音原本是妙庄王三公主妙善的故事就变得越来越深入人心。观世音女性形象也渐渐被大众所接受。
六小龄童版孙悟空
二
大名鼎鼎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他的原型出处也一直是大家讨论的热点。
胡适说:“我总疑心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不是国货,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
季羡林更在《印度古代文学史》提到:“汉译佛经中的故事内容和《罗摩衍那》几乎雷同,《罗摩衍那》内叙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猴神哈努曼,帮助罗摩(主角)打赢胜仗,孙悟空灵感极可能由此而发。”
《罗摩衍那》是一部历史悠久的印度史诗,主角哈努曼出现的时间比孙悟空还早了1000多年。史诗叙述了神猴哈努曼得到始祖大梵天的亲传,在天地冥三界除恶扬善的故事。哈努曼法力无边,与孙悟空一样,有着坚韧不屈的斗争精神以及“扫尽天下不平之事,除尽天下不仁之人”豪情斗志。哈努曼的兵器是虎头如意金棍,孙悟空一条如意金箍棒舞得虎虎生风。哈努曼一步跨海的超凡能力也与悟空一个筋斗翻十万八千里有异曲同工之妙。
胡适和陈寅恪都认为,随着佛教的东传,《罗摩衍那》所记载的哈努曼大闹无忧园的情节,被改编成《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总的来说,哈努曼的形象与孙悟空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多相似点。
当然关于孙悟空原型的争议从未停止,除了印度神猴起源,也有其他的说法。
龙王形象
三
除了观世音和孙悟空外,龙王也算半个外来户。
中国自古就有龙崇拜,那是自然神崇拜,但随着印度佛教文化进入国内,开始兴起了龙王崇拜。
相传释迦牟尼降世的时候,名为伽罗和郁加罗的两位龙王兄弟,一个在左洒温泉,一个在右洒冷泉,为佛祖沐浴净身。佛教中的龙以这样一种侍者身份出现。
另外,佛经里有“龙王”这样的说法,这些关于龙王的佛经故事传入中国后,再与中国本土的龙崇拜一结合,形成了人形龙王的概念。
后来《西游记》中的四海龙王更让龙王为众人所知,到龙王庙求雨也是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神的崇拜的体现。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异国神话形象进入中国后落地生根,转变成中国本土的神明。像天龙八部神众之一的夜叉,流入中国后变成了小说中的常见凶恶反派,诸如此类……这些汉化的神话形象都代表着中国古代与外界的联系,反映了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
实习生 许小满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臧磊
资料来源:
西王母和观音菩萨形象的演变探究 邓怡舟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孙悟空原型版本众多引起争议 青岛早报
“龙”与“夜叉”形象在中国的接受 战鹰 《文史艺术》
1.《【天童觉】微史记 | 除了哪吒,这些神仙竟然也是“外来户”》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天童觉】微史记 | 除了哪吒,这些神仙竟然也是“外来户”》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3172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