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肖开丰区赵辉)中江县黄绿镇当地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采用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稻虾轮作”产业基地1800余亩,温暖的气候不仅延长了龙虾虾的生长期。
4月8日,天气乍暖还寒,晨光中,中江县黄鹿镇宝村塘的成片虾田波光粼粼,前来务工的村民们一大早就在此捕捞小龙虾,把沉在水里的地笼慢慢提起来,轻轻抖动几下,一只只色泽鲜亮、活力十足的小龙虾就滚落到了盆里。
“去年我们冬天就卖了一季龙虾了,主要发上海、天京等城市,一斤能卖到六七十元,经济效益还可以,给村集体经济带来十余万元的收入。” 中江县黄鹿镇冠顶小龙虾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学辉满脸喜悦。
近年来,以“稻虾共作”为主要模式养殖的精品小龙虾经济效益可观,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中江县黄鹿镇依托得自然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小龙虾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兴旺。
“昨天下午我们就把地笼下到水里 ,今天早上七点钟就开始起虾,这块田可以达到五 六百斤,天气越来越热,小龙虾产量越来越高,可以达到八九百斤……我做了两年多了,
小龙虾能够卖到五六月份。”中江县黄鹿镇宝塘村村民雷安富高兴的说,
上午10点左右,两块虾田打捞完毕,工作人员就把捞起的小龙虾运到分拣台前,给小龙虾称重、打包,分拣出的小龙虾个个“膘肥体壮”,虾钳看上去也强健有力。最后由收购商统一运入市场。
中江县某水产市场批发商许飞说,像这种虾,我们都要把它挑出来,三十克以上的我们在市场上的零售价在四十到五十元,黄鹿水库的水质比较好,养出来的虾比较肥美,而且干净,在市场上比较受老百姓的喜欢,非常畅销。
黄鹿镇位于中江县最北端,与罗江,绵阳,三台交界,八镇相邻,素有“江北大门”之称,是毗邻地区农副产品及商品贸易的集散重镇,具有较强的地域优势发展的重点镇。当地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且水的硬度大,在饲养管理中小龙虾无需补钙也能很好地生长,温暖的气侯不仅延长了虾的生长期,而且提早了虾的上市时间,弥补了其他地区“无虾上市”的空档。
“我们小龙虾今年已经大量上市了,四月中旬我们准备再进行第二次投苗,投苗之后到我们种水稻之前,我们会把塘里面所有小龙虾捕捞起来,然后种植水稻,水稻收成之后我们还会投放种虾,准备来年的育苗,这样我们稻虾轮作,一年四季都产生了收益。中江县黄鹿镇冠顶小龙虾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学辉满脸喜悦。
“稻虾共作”模式是种植技术和养殖机制的套用,一方面小龙虾吃掉害虫,排泄的粪便成为水稻的有机肥料,稻田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另一方面,将水稻收割后的秸秆粉碎还田,成为小龙虾的养殖饲料,龙虾和水稻的品质都得到提升,从而增加亩产效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中江县黄鹿镇抢抓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建设高标准农田等有利契机,创新利益连接机制,采取“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优质粮油产业和特色水产品。全镇共流转土地10692.4亩,培育大户43家,其中专业合作社10家,家庭农场17个。着力打造优质粮油、特种水产、规模生猪和中药材种植四大现代农业园区,争创全国特色水产小镇和省级鱼米之乡。
“我们是把土地预流转给村集体,这样我们老百姓放心,经营主体直接在村上流转土地 这样他们省事,也有利于他们产业层面的打造,同时也提高了村集体的收入。”中江县黄鹿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朱军介绍。
1.《【黄鹿】中江:黄鹿镇“稻虾共作”模式助农增收》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黄鹿】中江:黄鹿镇“稻虾共作”模式助农增收》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3186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