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彼之良】邳州史考:敢将乾坤扭转回——吴王夫差和邳国(作者 崔学法)

春秋末期,诸侯国争夺霸权,周朝的王权被削弱。

公元前七七○年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以后,周朝王室更加衰微。一些诸侯国经过长期休养生息发展了起来,强大的诸侯不再对周王室唯命是从,他们有的蚕食周的土地,有的攻伐别的诸侯国。周桓王十二年(前708),周桓王带了军队去讨伐桀骜不驯的郑国,郑伯不仅敢于领兵抗拒,而且打败了王师,一箭射中了周王的肩膀。这说明周王地位已经严重下降,只是还保存着天下共主的虚名罢了。从公元前七七O年到前四七六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据鲁史《春秋左传》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新兴的地主阶级纷纷起来夺权了。周朝奴隶制处于“礼坏乐崩”的境地。

春秋后期,僻处东南的吴国崛起,他们学习中原文化,引进各国人才,如孙武、伍员等。待到夫差登基,吴国已经强盛起来。夫差(?-前473) 吴国君主阖闾次子。前495年─前473年在位。为遵从败于越王勾践的父王阖闾的遗训,即位当年就以伯嚭为太宰,与老将伍子胥操演军队,以图复仇。次年在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大败越国,攻破越都(今浙江绍兴),使越屈服。前486年,开邗沟,连接长江和淮水,开辟出一条通向宋、鲁的水道,进逼中原。再加上自己传统的那股蛮劲与韧力,成为东南方新崛起的军事强国。与此同时,原来的老霸主晋国,虽然地广兵多,但国家内部公卿相互倾轧、争斗不止,处于瓦解的边缘,已经不可能再有所作为。这时齐国的大权掌握在陈国逃难贵族陈完的后裔田氏手中,田氏的势力超过了国君,国相田常(田成子)早有顶着齐君的旗号称霸中原的野心。他首先向与晋国交好的邻居鲁国开刀,屡兴刀兵,使鲁国土日削,国势日危。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齐国再次伐鲁,鲁哀公听冉有主意,迎孔子回归。(左传:齐伐我,冉有言,故迎孔子,孔子归。)孔子派出了能言善辩,多谋多慧的大弟子子贡,游说吴国,挑唆齐吴相斗,从而保住鲁国。已经称霸南方的吴国当然不会局促于东南,看着齐国取晋而代之,它也要在中原一显兵威,尝一尝让那些素称文明之邦的诸侯听命的霸主滋味,领略一下接过方伯斧钺,以王命自专征伐的威风 。子贡并帮吴王游说越国,解除吴国后患,组成吴越联军,共同伐齐救鲁。这就发生了春秋时期最惨烈的战争—— 艾陵大战。

对于这场战争究竟发生在什么地方,史家历来有争议,一部分人认为发生在泰山以南泰安,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在莱芜。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地方是不是吴齐两国的主战场,泰安在鲁国国都北只有几十华里,属于鲁国疆域。鲁国固然希望吴国打败齐国,但鲁国人怎么能忘记174年前虞国让晋国“借途伐虢”,最后被晋献公灭掉的惨痛教训?如果齐国军队早已占领这个地方,那么鲁国就危险了,怎么能等到吴国军队远道前来援救?泰山南及泰安不可能是主战场。再看看莱芜离齐国国都也只百十华里,齐国是当时唯一可与晋国争霸中原军事大国,并准备对晋国取而代之。吴国军队过长江,沿泗水远道而来,齐国兵多将广完全可以御敌于国门外,怎么能让敌人长驱直入,直至离国都百十公里方才组织抵抗,使自己在列国诸侯面前蒙受如此耻辱。这两个地方都不可能是齐吴两国的主战场。而邳州北部艾山,当时属于齐国前沿,位于现在邳州邳城镇与铁富镇原连防乡交界处。远古时候,少昊封鸟夷于艾。周穆王时命徐子诞(徐偃王)以邳为基地建立徐国。此山才是古代著名的“艾山”,正处当年齐鲁大地之南端,正是阻挡吴国侵略要道。古泗水沿艾山西边而过,正是两国攻防首选之地。而周围曾经发现古代用兵遗迹,可见艾山就是古代的艾陵,春秋时期著名的艾陵大战就是发生在我们邳州,至于泰安(应该是泰山东南)以及莱芜一带,只能是战争后期,齐国溃败,吴国追击时发生的战争。

这场发生在邳州的战争以齐军全军覆没为结局。齐国将领公孙挥战死沙场,中军元帅国书及大将闾丘明、公孙夏、东郭书、陈书等被俘,后被吴军所杀;齐下军将宗楼下落不明,仅有上军将高无丕突围逃脱。艾陵战役,吴军大胜。齐三军主将只有一人脱逃,其余军将与部将全部被歼,十万齐军,只有3000人。以俘虏的形式侥幸苟活。齐人崩溃而奔散,革车、甲盾损失殆尽,被缴获的战车就有八百乘。 “艾陵之战”,成为春秋以来列国战争中一次规模最大而又最彻底的歼灭战,写下了公元前七世纪到五世纪初最惨烈的一页,最惊心动魄的一页,至今读来让人哀惋不已。

这场战争使齐国的奴隶主遭到致命打击,国、高两氏本来是周天子委派的,此役过后,两氏将臣部署为之一空。田常成了最大的赢家,正是他利用这场战争完成了“以外患治内痞”的策略,从此独揽齐国政权,他的后代最终篡齐。

吴王夫差取得“艾陵大战”的胜利,称霸中原的野心进一步膨胀。公元前482年,为了争夺霸主地位,夫差带领大军浩浩荡荡来到黄池。举行历史上有名的黄池盟会。

这次盟会发生在什么地方,历史学家认为在河南封丘西南荆宫乡坝台村 ,但笔者至今没有查出荆宫乡坝台村什么时候称过“黄池”之说。却是邳州岔河镇黄石村、戴庄镇东黄石村,邳州历代史志包括民国初年《邳州补》均称此地为“黄池”。因宋代在此建黄石公庙,所以近代才逐渐称为黄石。可是民间还称这个地方为“黄池”。《左传.昭公十三年》(公元前529年,吴王余昧二年)一条历史纪录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秋,晋侯会吴子于良,水道不通,吴子辞,乃还。”原来水路不通,这次吴晋盟会没成。良在什么地方,古代的“良”就在现在邳州北部岔河、戴庄、车夫山一带,而黄池(今黄石)正是这个地方政治中心,历代繁华,今天仍存在大量的春秋时代(特别是徐国)遗迹。证实这地方就是徐国的黄池。为什么后来人却把封丘南说成“黄池”呢?而距黄池不远的梁王城(今戴庄镇李圩村境内),就是古代徐国第五代国君良王所建的城池“良城”,北宋乐史在其所著《太平寰宇记》中作解释说:“古良城在邳北泇口庄南。不知何年,立梁武帝庙于此,俗又呼为梁王城也。”邳州历代史志均载“梁王城即良城”。可见早在宋代当地群众口头上就把梁王庙混为梁王城。原来南北朝时梁武帝中大通四年六月,北魏的的建义城主兰宝杀东徐州(魏置东徐州治下邳)刺史崔庠降梁。梁武帝酷尚佛教,在此建庙并立碑。久而久之,此“梁王”取代了彼“良王”,“良王城”变成了“梁王城”。春秋时代的晋国后来被分为韩、赵、魏三国,魏国国都大梁在开封西北,就是现在封丘这个地理位置,魏国开始就称为“梁”,如“孟子见梁惠王”。后来人只好在梁王城边上找黄池,因邳州从来没有“梁王”在此建城称王,人们很自然到大梁(梁王城)边上去找“黄池”。于是岔河、戴庄的“黄池”被搬到封丘的荆宫乡坝台村去了。

据郦道元《水经注》,济水”“又东过彭城县北”,“又南迳彭城县之故城东北隅”,很清楚在彭城县东北“济水又南”,而邳州北部武原一带就是彭城县东北。接着“又东南过徐县北”,徐县很大,北为下邳无疑。过了徐君墓后,这个徐君墓只有在下邳境内。济水“ 又东至下邳睢陵县南入于淮。济水与泗水浑涛东南流,至角城,同入淮,《经》书睢陵,误耳。”按照汉制,下邳为国,睢陵为县,“济水与泗水浑涛东南流”,流经睢宁南最后经泗洪入淮。

很多书籍注释“黄池”时称:在今河南封丘西南,原称黄亭。《古今地名对照》称:“黄池——封丘西南,春秋宋地,夫差与中原诸侯会盟处。”前者未免牵强附会,笔者至今未查出封丘什么时候有过黄亭。后者封丘在春秋时先后属于卫、晋,“三家分晋”后又属于魏,从未属于宋。倒是邳州那时一直属于宋国,宋康王偃迁都彭城,在此建青陵台是人所共知的事实,看来这地方才是真正的黄池。

吴国早在47年前夫差的叔祖余昧就准备在良(黄池)与晋侯盟会。那时的盟会只是吴王依附大国晋侯安抚小国而已。如今形势变了。吴国战败越国、楚国、齐国,称霸一时。当年余昧只愿在边界不远处会见晋侯,如今夫差兵多将广、踌躇满志,怎么能屈身赴晋呢?在此之前几次盟会均在河南封丘、原阳、长垣一带,那时主要是齐、晋争霸。这一带是齐、晋的势力结合部,而封丘自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后已经成为晋国的腹地。当时越国、楚国战败多年,势力逐步恢复,时刻寻机报仇。齐国新败,仍不失为中原大国,吴王怎么能背负越、楚、齐而深入强敌腹地去争霸呢?吴国倾国之兵力,长途跋涉,深入他国纵深,部队供给在那个时代显然也是问题,两国只能在势力均衡处会晤。当时齐国新败,晋国势力中原独大,吴国势力刚刚达到苏北、鲁南,邳州北部黄池正是两国势力交界处。更有郦道元在其《水经注》介绍泗水从曲阜发源,“又南,过沛县东。”“黄水注之。黄水出小黄县黄乡黄沟。《国语》:吴子会诸侯于黄池者也”。明确泗水经过沛县东南下才到“黄池”,封丘离泗水太远了。邳州黄池在泗水边或者泗水支流边,这里才是黄池盟会的地方。

这次盟会《左传》留下生动的描写:秋七月辛丑,盟,吴、晋争先。吴人曰:“于周室,我为长。”晋人曰:“于姬姓,我为伯。”赵鞅呼司马寅曰:“日旰矣,大事未成,二臣之罪也。建鼓整列,二臣死之,长幼必可知也。”对曰:“请姑视之。”反,曰:“肉食者无墨。今吴王有墨,国胜乎?大子死乎?且夷德轻,不忍久,请少待之。”乃先晋人。吴人将以公见晋侯,子服景伯对使者曰:“王合诸侯,则伯帅侯牧以见于王。伯合诸侯,则侯帅子男以见于伯。自王以下,朝聘玉帛不同。故敝邑之职贡于吴,有丰于晋,无不及焉,以为伯也。今诸侯会,而君将以寡君见晋君,则晋成为伯矣,敝邑将改职贡。鲁赋于吴八百乘,若为子男,则将半邾以属于吴,而如邾以事晋。且执事以伯召诸侯,而以侯终之,何利之有焉?”吴人乃止。既而悔之,将囚景伯,景伯曰:“何也立后于鲁矣。将以二乘与六人从,迟速唯命。”遂囚以还。及户牖,谓大宰曰:“鲁将以十月上辛,有事于上帝先王,季辛而毕。何世有职焉,自襄以来,未之改也。若不会,祝宗将曰:‘吴实然。’且谓鲁不共,而执其贱者七人,何损焉?”大宰嚭言于王曰:“无损于鲁,而只为名,不如归之。”乃归景伯。

争夺激烈,赵鞅(赵简子)几乎要动干戈,吴王好不容易争得霸主。可是,螳螂舞蝉,黄雀在后,正当夫差黄池争霸时,被夫差打败并囚多年的越王勾践在大夫范蠡、文种的辅佐下,卧薪尝胆,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已经强盛起来,派兵乘虚攻入吴国,俘获了吴国太子友。吴国在黄池得到报告,就密而不宣,把报告消息的人杀死。在最后与晋国在争执歃血顺序时,吴王夫差让给了晋定公,自己匆匆南返,与越王勾践讲和去了。从此吴国一蹶不起,公元前473年被越国灭掉。吴王夫差自杀了。

春秋后期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初期,吴王夫差虽然最后兵败身亡,但他在邳州的两次军事政治行动却起到影响历史发展的作用。“艾陵大战”歼灭了齐国奴隶主的有生力量,使代表封建阶级的田氏一枝独秀,三年后田常杀死齐简公。他的后代篡夺了齐国的政权。“黄池盟会”虽然最后夫差把霸主地位让给晋定公,但是晋侯的怯弱暴露无遗,国内公卿争夺不已,最后韩、赵、魏三家分晋。正是“三家分晋”“田氏篡齐”完成了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新兴的地主阶级代替了奴隶主阶级,为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

1.《【彼之良】邳州史考:敢将乾坤扭转回——吴王夫差和邳国(作者 崔学法)》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彼之良】邳州史考:敢将乾坤扭转回——吴王夫差和邳国(作者 崔学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3192955.html

上一篇

【海湾兔】我看见鸭,你看见兔,我们能否同时看到鸭兔?

【彼之良】《说文解字》第230课:细说“徒”字

  • 【彼之良】《说文解字》第230课:细说“徒”字
  • 【彼之良】《说文解字》第230课:细说“徒”字
  • 【彼之良】《说文解字》第230课:细说“徒”字

【彼之良】中国人是怎样爱上“嗑瓜子”的?

  • 【彼之良】中国人是怎样爱上“嗑瓜子”的?
  • 【彼之良】中国人是怎样爱上“嗑瓜子”的?
  • 【彼之良】中国人是怎样爱上“嗑瓜子”的?
【彼之良】《长安十二时辰》的细节具体到连一只狗都不放过?这个阿细来头不小

【彼之良】《长安十二时辰》的细节具体到连一只狗都不放过?这个阿细来头不小

彼之良相关介绍,(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姜尚宇)播出半个月后,被网友称为“国产新剧”的《长安十二时辰》口碑不断提高。 走心的细节处理让网友们无限接近那个真实的大唐盛世,更有网友戏称“活该这部剧能火”。那么这部剧的细节具...

【彼之良】1000个常用熟语(上集)

【彼之良】1000个常用熟语(上集)

彼之良相关介绍,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删除) 成语,指常用的固定词组。 如:乱七八糟、不管三七二十一、死马当作活马医等。熟语用词固定、语义结合紧密、语音和谐,是语言中独立运用的词汇单位,它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