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热传该帖,引发关注;专家称,“镎”确有放射性,是稀有元素,不可能用来制作玩具;记者发现,帖子的作者曾表示以“谣言”反谣言,但遭质疑

N海都记者 陈燕燕

海都讯 “孩子做客拿了亲戚的‘手办’,当晚回家脸部溃烂!”最近,在朋友圈,这条帖子热传。文中称的一些“手办”,也就是进口的动漫模型,含有放射性元素——镎,幼童接触后,会脸部溃烂、食欲不振等,部分男童会出现前列腺疾病,引起不少家长关注。

对此,福州环保职业中专的高华老师说,镎是稀有元素,生活中很难得到,不可能用来制作“手办”。

而记者搜索发现,发布这个帖子的公众号作者曾公开表示,这个公众号的文章是用“谣言”来反谣言。

专家:“镎”科研都难得到,破坏性未获证实

帖子提到,亚洲皇家医科学校接诊了不少幼童,体内的镎元素超标250倍。镎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放射性元素,侵入生物体内会产生剧毒。被称作“华人医学之光”的刘松霖教授大胆推论,之所以会出现群体性镎元素超标,是因为这些幼童随家长串门时,拿了亲友家的“手办”,这些“手办”价值不菲,在国外售价高达几千甚至上万元,且拼装很费工夫。因为玩具里的镎元素浓度有限,成年人接触了可及时代谢,但幼童容易受害,因此,家长带孩子做客时,尽量远离主人的玩具、碟片、化妆品,主人也不要随意将“手办”送给亲友。

对此,高华说,镎是第一个被人工合成的锕系元素,确实有放射性,且会在空气中缓慢地被氧化,但它在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只有在铀矿中才有极微量的存在,通常由人工合成,即使做科研都很难得到,不可能用来制作玩偶。

1939年,美国物理学家麦克米伦、化学家艾贝尔森发现了镎,用海王星的名字(Neptune)来为它命名,并不像帖子里说的那么离奇——“第一批研究该元素的学者因为用手拿了一下便死于非命,为了纪念这些科学先烈,将这种元素命名为‘镎’。”

高华指出,放射性元素对人体的伤害,需要足够的剂量和时间,不可能一接触玩偶,就出现皮肤腐烂等症状。目前,科学家还没有研究证实镎的破坏性。因此,她推断,这个帖子只是利用大家对镎的陌生,吓唬一些家长。尤其是春节加上寒假期间,不少家长带幼童到亲友家做客,可能随意拿走主人心爱的“手办”,为此,不少收藏“手办”的人在转发此帖。

受不了朋友圈“科普”

开公号“以毒攻毒”被举报

记者搜索发现,这个帖子来自微信公众号“汪有啥都有”,文章的结尾加了一段英文小字:Warning!Please do not believe any word in this article!Just send it to your parents!(警惕!请不要相信文章里的任何信息!把文章转发给父母!)但不少人转发这个帖子时,把这段英文截掉了,因此,引起了一些人的恐慌。

作者汪有曾公开表示,这个微信公众号是“专门用来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因为“受不了我妈天天给我转发的那些《震惊!这样喝水可以治病!》《震惊!Wi-Fi影响精子活性!》这种朋友圈谣言,于是想到了一个‘以毒攻毒’的办法”。

这个公众号写的都是年轻人经常吐槽的“父母逼婚”、“逼着叠被”、“逼穿秋裤”等热门话题,是用谣言体来写的,基本是反着朋友圈的谣言和鸡汤来写,文中大量引用了所谓的“亚洲皇家医科学校刘教授”的研究成果。第一篇就推送了《震惊!亲妈逼女儿穿秋裤,女婿把她挂上树》,讲的是不要逼孩子穿秋裤,不然生不出男孩,不能因为女儿怀孕就不让邻居开Wi-Fi,不然不利胎儿发育,还会被挂上树。

他的文章引发了很多年轻人的共鸣,但也因此遭到质疑、举报、禁言。为此,汪有公开表示,“从来就没有亚洲皇家医科学校,也没有华人医学之光刘教授,也没有这些研究成果。”

编辑:李帅

1.《手办有什么危害,初中孩子喜欢手办的危害!》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手办有什么危害,初中孩子喜欢手办的危害!》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3243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