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汶川大地震中 许多人失去“另一半”
时间带不走对逝者的怀念 却抚慰了幸存者的心灵
他们重新迈出步伐 组成新的温暖的家庭
2018年4月开始,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陆陆续续来了不少记者,打破了小镇的宁静。
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给汶川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家园被毁,亲人遇难,给这个原本山川秀丽的地方蒙上了一层沉重的阴影,全世界都在聚焦这座小城。
时间流逝,汶川大地震过去已经10周年。
华商报记者用了大概10天时间,寻找到了3个成功重组的家庭,走进他们的家里,走进他们的心里,感受他们10年间的酸甜苦辣。
肖志全 李石花
从地震中挺过来
很多事情都看得开
肖志全:在离家还有500米的时候,看到整个家变成了一片废墟,被地震夷为平地。或许是那段记忆太深刻,只记得当时整个人都是崩溃的,脑袋里一片空白,心想着什么都完了,直到腿软得在地下蹲了半个多小时,才提起点力气往家走去。
2018年4月21日下午,电话约到肖志全后,过了几分钟,他骑着电瓶三轮车拉着老婆和孙子来到记者面前。
肖志全、李石花的结合是幸福的,作为5·12地震后的“重组家庭”之一,他们曾被特别邀请去北京参加集体婚礼。
他们都是在地震中失去了配偶,两人都是那种没有脾气的人。有关部门曾邀请映秀镇3对重组家庭的夫妻前往北京参加集体婚礼,“另外两对已经散了。”李石花说。
三个儿女在地震中安然无恙
她跪拜感谢老天
垮塌的废墟是回不去的家,当年的结发之约深埋其下。死者已矣,而生活仍要继续。这煎熬的日子里,只有她才懂得他的亡妻之痛,只有他才明了她的生活艰辛……他们相互舔舐伤口,重新支撑起“人”字,来对抗被震碎的生活。
2008年汶川大地震,当时在邻镇打工的肖志全46岁,他告诉华商报记者,地震凶得很,道路阻断,大车被掀到河道里,人站都站不稳,波动得想要把人弹起来。因为地震后暴雨交加,通信切断,肖志全花了5天时间才赶到家,也就是5月17日。
在飞奔往家赶的路上,5月15日,他从同是打工归家的老乡口中得知,爱人在地震中从公路上颠下了断崖,不幸遇难。初听噩耗,肖志全一直不相信,直到回家之后发现不见妻子,就连妻子的兄弟和弟媳也在这次地震中遇难。他不知道怎么安慰接连痛失3个孩子的岳父岳母,只记得到家的时候亲人已经埋进了公墓,有种天已经塌掉了的绝望。
这种绝望一直持续到5月18日早上,肖志全跟着亲戚来到都江堰的安置点,在那里他找到地震中幸存下来的两个儿子,这种亲人的失而复得,再次团聚的幸福和喜悦,让他一天都觉得如在梦中。我们可以理解,如同抛物线,这种心情从低谷到天堂的落差。万幸,他不是真的被地震剥夺得一无所有。
肖志全说,当时自己的两个儿子,一个在朋友家玩,另一个在学校。因为他俩都不在家,躲过了这次劫难。
同肖志全在地震中失去妻子的遭遇一样,李石花的爱人当时在映秀镇打工,地震来临时被山石冲到了江中,至今遗骨难寻。李石花当时在水磨镇的一家宝石厂打工,5月14日才赶到家中,被告知女儿因为腿被压住,还被困在映秀小学二楼教室的废墟里面。最后终于在二台山找到了躲避地震的老师和学生,万幸的是,女儿只是受了惊吓和一点轻伤。大儿子因为在外打工躲过一劫,二女儿因为陪着表哥去相亲翻山头时赶上地震,从山上下来已是15日。三个儿女在地震中安然无恙,她当时对着老天爷好是一番跪拜感谢。
说起二人的重组结合,肖志全笑着称是缘分。妻子去世半年后岳父岳母也劝他重新找一个,对两个孩子的成长也好,但就是一直没有碰上合适的。肖志全是映秀镇中滩堡村人,震后经常去同村朋友家玩。一个朋友说表妹李石花也是这种情况,要不要两人见个面,这一见就对上了眼。
“她对娃儿好,样样都巴适(编者注:舒服、舒心)。”
“他很体贴,大家都对他印象好。”
2009年3月,两个人就生活在一起。
2009年7月,红十字基金会要在北京搞一次四川震区重组家庭集体婚礼,李石花是村里的妇女主任,镇上动员她也报名。“我们从没有去过北京,而且任何费用都不用我们出。”肖志全看着妻子笑着说。
在北京举行婚礼的照片留念中,肖志全穿着深红的中式礼服,李石花穿着红底白花的婚纱。镜头前,他们都显得有点紧张。
有困难慢慢解决
心情不好时都不开腔
提起现在居住的这个三层小楼,肖志全感慨良多。地震停歇十几天,道路通畅之后他带着家人返回映秀,跟随着解放军大部队投入到板房新建的工作中来。大概是2011年,这个重组的特殊家庭住进了现在的小楼中。
肖志全清楚地记得,这是政府帮忙盖的房子,120平方米,按照一平方米770元的标准,共花费了9万多元,其中红十字会补贴了2万元,国家补助了16000元。随后,自己掏出4万元,又从银行贷出2万元,终于凑够了新家的房款。值得庆幸的是,账款去年终于还清。
新家的落成,新伴侣的结合,都给这个家庭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希望。伴随着儿子女儿逐一成家,现在还留在他们身边的是最小的女儿。谈及这个女儿,李石花脸上洋溢着母亲特有的幸福,她告诉华商报记者,这个跟着他们生活的小棉袄,刚从幼师毕业,在汶川的一家酒店打工,担任销售部经理一职。
说到重建之后的收入来源,李石花心中平添了许多忧愁,她说这十年的生活全靠在当地打零工赚取不多的生活费,因为是打零工,肖志全工作时间最长的一次是在一家绿化公司,干了3年多,夫妻俩同在一处上班,每天晚上下班后骑车回家。公司不管吃住,每月肖志全拿1500元工资,李石花是1400元。于是两人花了3000元买了电瓶三轮车上班,这样就方便多了,现在的路很好,肖志全拉着妻子从家里出发,不一会儿就到了上班的地方,可是电瓶三轮车刚买了几个月,公司就关门歇业了,两人又得寻思别的生计。
肖志全说,大儿子当时是按770元一平方米拿的房子,小儿子只能按1440元一平方米来买房。因为户口在地震前就分开了,村干部说没结婚的不算独立户,一下子让他多出好些压力。经济上的境况,让他们俩决定婚后经济分离。你用你的,我用我的,互不牵扯。“平常买菜买米不分。请客送礼分清。”李石花说,这是没得办法的办法。
现在年龄大了,上了50岁打工都没人要,肖志全谈及现在的工作,也是愁绪满怀。李石花也在上个月17号离开当地一家酒店,她在酒店干的是环卫工作,她说年龄大了用人单位就不愿意要了。
小镇重建,变化确实翻天覆地,家家户户都是三层小楼。地震之前每户人家还有少许的土地可以用来耕种维持日常开销,重建之后国家退耕还林栽树,每家留有一到两分的土地可以种点蔬菜啥的。
“现在开心。很多事情可以看得开。有时候也会自己开导,有什么困难慢慢解决噻。”坐在大树下的矮塑料凳上,李石花继续说,“我们俩也有小吵小闹,心情不好大家都不开腔,心情好时就摆摆龙门阵。如今,最开心的就是看着儿女们成家生子,趁着还能动弹,帮他们带带孩子,也为他们减轻点负担。”
李石花说,从地震中挺过来的人,什么事情都能看得开。
张兵 李瑜
女儿降生带来阳光和欢乐
11名亲人遇难之伤逐渐愈合
自从12岁儿子的生命在5·12汶川大地震停止,张兵的生活仿佛也在那一刻静止。他清醒地记得,儿子被压在映秀小学二层拐角的废墟下面,哭喊着,绝望着,一天天,声音渐弱,直至失去呼吸……他第四天才找到儿子,触手可及的距离,变成了生与死的鸿沟,短短的几天,从希望到绝望,从来没有感觉到时间是这么漫长与残忍。
自己死里逃生
却失去11名亲人
提起儿子,张兵觉得没有更好地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孩子两岁时,没有领结婚证的孩子母亲一去不回,因为工作原因,父子二人也是聚少离多,连参加孩子家长会的次数都屈指可数。
地震发生的时候,张兵在映秀的一个小餐馆里邀请工地上的师傅吃饭。饭菜上齐,准备开饭的时候地震了,店里面的客人都着急往外跑,张兵那桌因为位置靠里慢了一步,房子塌了的时候他被压在了下面,右脸还受了点伤。据他回忆,当时店里边十几个人跑了出去,还有两三个人没跑出来,大概过去有一分钟时间,张兵才慢慢从废墟里爬了出来,万幸的是只受了点小伤,但是老板娘还有餐馆老板的一个朋友没来得及逃生,遇难了。
等张兵从地震中缓过神来回家找寻亲人时,父母跟当时在家看书的外甥女已被岩石流埋在了下面,只剩下一部手机。12岁的儿子被埋在了小学废墟下面,连最后一面都没有见上。一夕之间,11位亲人在地震中接连遇难,一度让他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
在与张兵聊天的过程中,他3岁的小女儿拿着自己做的蜗牛问他好不好,张兵笑容温柔,很有耐心地跟女儿说蜗牛这块可以再捏得像一些。
李瑜,张兵的现任妻子,这个比丈夫小10岁的城里姑娘说,他们俩是2013年经人介绍认识的,虽然自己父母在都江堰都是干部,但是从城里嫁到农村,她始终坚定地信任着这个虽然受过伤但依然可以带给她幸福的男人。
因为经历过一段婚姻,李瑜对于新的伴侣选择很是慎重。因为张兵姐姐的朋友跟李瑜的表姐关系比较好,是通过二人牵线搭桥。再者,她觉得两人都没有孩子,如果有了他们自己的孩子,感情会更加稳固。再加上张兵有经历,年龄大,会懂得疼惜人。事实证明,她的选择是对的。
李瑜说,两人刚结婚那阵,也是经常闹矛盾,令记者感到奇怪的是,并不是丈夫不放心年轻貌美的妻子,而是妻子不放心大她10岁的丈夫。因为逢年过节,尤其是5·12纪念日那几天,张兵就会喝闷酒,发脾气,放纵自己,有什么事情都闷在心里面,谁也不说。听着李瑜“编排”自己,张兵赶紧解释,因为李瑜没有经历过地震亲人遇难,俩人的感受认知不同,更重要的是他觉得这些东西他可以自己消化,不想跟别人分担。这种行为在李瑜看来就变成了本来是最亲密的人,不分担说出来,对她而言就感觉像是冷暴力。
失去亲人的张兵一直选择默默舔舐伤口,好在婚后第二年女儿张书凝的降生,给这个家带来了阳光和欢乐。看着女儿可爱的笑脸,张兵说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能够健康成长,等到女儿20岁,自己也要60来岁了,每一天都要过得充实。
震后结婚的人多
离婚的人也多
从与张兵夫妇的对话中多少可以看出,张兵是一个有责任,懂得隐忍的男人。亲人遇难的那段时间,他只是习惯了自己一个人承受,不想把这份脆弱暴露出来。与张兵有相同遭遇的人或许不在少数,在心理创伤之后选择封闭自己,自我恢复,也是需要时间的。
张兵跟李瑜是2014年结的婚,当时跟他们情况一样的,结婚的人多,离婚的人也不少。张兵说,当时单亲、重组的家庭都比较多,因为孩子,因为经济,因为性格原因,还有地震之后的心理变化等,那一年好多家庭发生了不小的改变。
虽然失去亲人给张兵的打击不小,但他还是在第一时间参加了镇上组织的心理辅导,成为志愿者。因为他觉得自己在心理上的抗压还有情绪转换能够比正常人好一些,不会像别人那样成天抱着照片哭得死去活来,虽然自己也有那么一段消沉的日子,但好在已经走了出来,可以去帮助别人。
记者了解到,地震后一些人的性格改变了,小部分人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想法在消极度日。距此不远的都江堰的歌厅,一时间生意非常火爆,有一些人觉得说不清哪一天灾难就会降临,干脆及时行乐喝酒唱歌,这种现象随着时间的转移,逐渐消失了。
张兵记得当时加入的是一个叫“我爱我家”的心理辅导站,在张家坪村有十来个人加入了进来,其中好几个都是亲人在地震中遇难挺过来的人。他说当时大家都不愿意一个人待着,给自己找做不完的活,觉得人一旦闲下来就会胡思乱想,只有忙着,忙得筋疲力尽才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让自己去悲伤。
张兵清楚记得,他们白天给孩子搞活动,甚至到夜里两三点都没睡觉,志愿者们全都是自愿陪着这些心灵受创伤的人聊天,他们不睡志愿者们也不会睡。张兵也是每天给自己找各种事情干,地震之后的两个月几乎都不怎么看电视,因为每天的滚动都是灾情,看得人心情沉重。
张兵说,震后的那段日子自己虽然忙碌,但很充实。他跟着外地来的志愿者学习电脑,从以前建筑上的手工制图到现在可以掌握电脑绘图,比一般人还要熟练一些。如今再提起5·12地震,这些一同经历过的人心里多多少少还是会有些沉痛,相比之前大家不喜欢一人独处,用忙碌来麻痹自己,现在则选择把这份缅怀留在心里,毕竟活着的人还是要继续生活下去。
张兵觉得,自己现在可以承受,但是去别人家里,谈起这段过往,别人未必能承受。因为一不小心话题就会蹦到这块来,看着别人伤心自己难免会触景伤情。你要是真的去问别人幸福不幸福,那只能说跟别的家庭相比幸福多了。
李瑜说,和张兵开始相处的时候,张兵带她去一些地震的纪念馆,在那里李瑜让张兵给她照相,张兵拿着相机就是按不下快门。
“我怎么能按下快门呢,我的亲人可能就埋在那里,我的心里却是如此难过……如果不是才开始相处,我可能扔下她就走了。”张兵说。
“如今我走在映秀的大街上,尽量地放轻脚步,因为地下长眠着很多的亲人,脚步太重,可能会惊醒他们。”张兵说这些话的时候,尽量控制着自己的眼泪。
杨云青 刘明玉
晚年幸福的“映秀好人”
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
杨云青:和我在一起后,刘明玉做的第一件事是去公墓祭奠我遇难的妻子。站在亡妻的墓前,我说不出话来。倒是刘明玉开了口:“袁大姐,你放心,他以后的生活我来照顾。”
“震中饭店”在映秀很有名气,饭店老板杨云青每见到客人来,就给大家发名片。名片上留有自己以及家人的4部手机号码,它的背面,是杨云青救灾的照片。
提起“映秀好人”杨云青,在当地真的是家喻户晓。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杨云青的10位亲人不幸遇难,包括他的妻子。看着废墟上的家园和眼前那些和自己一样悲伤痛苦的眼睛,杨云青用常人不能做到的坚强毅力积极投身到了救援中,开着吊车坚持9天9夜,最终12条生命得以拯救。他的善行义举被各大媒体宣传报道后,他被誉为“映秀好人”、“平民英雄”。
总梦见遇难的妻子
在映秀镇老乡指引下,华商报记者在渔子溪河畔找到了那个挂着“震中饭店”招牌的地方,在店中见到了正在帮忙的杨云青老人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在交谈中不难发现,不善言辞的杨云青与健谈幽默的刘明玉配合默契,互动有爱。
提起他被人称为“映秀好人”时,这个已68岁的老人称是当时的一个部队记者为他写的。用杨云青自己的话说,汶川地震之前家里生活条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跟镇上的人比起来,还是有点家底的,2个沙厂、2台吊车、1个鱼塘、1个农家乐、2栋楼房。细数着家产,杨云青用一种伤感的语气回忆着。妻子紧接着调笑道:“地震以前,杨云青可是当地的大款。汶川地震发生之后,全部的产业都摧毁了,鱼塘里面价值百万的野生鱼也都死了,原先薄有财名的富人真的是一‘震’成了一无所有的穷光蛋。”
谈到现在的妻子,杨云青说,汶川地震中自己的10位亲人不幸遇难,其中包括妻子。十年前,在挖出几个被埋的孩子后,杨云青赶回街上找妻子。地震前妻子去街上进货,当时正在保险公司的他,隔着玻璃门,见妻子走得飞快,“早上刚分开,就没喊她”。
震后第二天,杨云青才找到妻子的遗体。她被压在围墙下面,20厘米厚的砖块正砸在头上。妻子鼻子、耳朵里都是血,身体还没僵硬,好像刚走不久。杨云青愣在那儿,觉得再多喊几句,她就会回来了。
地震时没能第一时间去找妻子,懊悔一直在杨云青的心里,他总梦见妻子,“梦里面她就在做生活琐事,就像我们结婚40年,她一直做得那些一样。”
姻缘始于“凡人善举”的报道
可能是感觉到杨云青不想再提及往事,刘明玉很快把话题接了过来,她说跟杨云青的结合是缘于电视报纸上面“映秀好人”的报道,有种始于名声、陷于人品、终于生活的感觉。当时远在阿坝自治州首府马尔康粮食局工作的刘明玉在电视上看到了杨云青的凡人善举,觉得这男人救了那么多人,是个值得托付的人。适逢当时有一个做灾后重建工程的朋友邀请她去都江堰游玩,就辗转托人介绍认识。通过电话一来二往熟识后组成了新的家庭。第一次见到杨云青,刘明玉说她看到的是个苍老而疲惫的人。
“老伴、老伴,老了有个伴,她能找我,我也挺感动的。”杨云青没有过多拒绝这个性格开朗、能歌善舞的女人,两人在2009年结了婚。
谈及二人成家前孩子的理解与支持,杨云青感慨良多。刘明玉称当时杨云青这边是女儿和儿媳把关,她这边是三个姐姐齐上阵把看妹婿,现在想想还挺好玩的。
谈到在地震中救过的这些人现在怎样了,杨云青想了一会儿说,有一个上了医学院,有一个高位截肢的人后来做起了残疾人体育运动,好像还获了金牌。其中让他印象最深的那个是在5天半后救出来的孩子,他真的很努力,之后到了上海消防队,又考入了军校,现在好像是个连长,应该是他救过的这些人中“混”得最好的。
颇让杨云青感动的是,不但他当年救助过的一些人过一段时间就来看望他,一些曾参与过抗震救灾的解放军、武警官兵和首长,偶尔来映秀也都会来看看他,“震中饭店”墙上挂满的照片,记录了当时的一幕。
在与记者聊天的过程中,不时有客人进店吃饭,其中还有一个姑娘用手机自拍,对着屏幕里的人直播现在的地方及风景怎样,打量着周围的环境和擦肩而过的人,不知道她是否认出身边的这个就是十年前享誉一时的“映秀好人”。
来映秀的人越来越少了
因为地震而一无所有的杨云青,在地震后第二年3月,租了几间板房,摆上几张桌子,开起了饭店。“当时得想办法过以后的生活啊,就想着开个面馆吧。开始的时候叫‘512’震中小吃店,后来改成了震中饭店。”
杨云青告诉记者,自从“映秀好人”的名声在媒体的连续报道下传开之后,人们没有忘记他,听说杨云青开了饭馆,很多媒体依旧来报道“震中饭店”。一些前来参观地震遗址的游客也慕名就餐,就为了看看新闻里的这位“平民英雄”是个什么模样。那两年,也成了“震中饭店”生意最好的时候,“都要排队,厨师菜一端出来,大家抢着要。”
饭店开了一年之后,映秀镇开始重建,杨云青响应政策,第一个拆了自己的饭店。直到2011年3月8日,震中饭店才在岷江边重新开张。
如今十年过去了,“震中饭店”冷清了不少,只在墙上还挂着店主人接受表彰、采访时的照片。谈及生意冷清的原因,杨云青沉默了会儿,才慢慢讲到,现在的映秀,不像之前有制药厂、3个水电厂,还有大型烟草公司等,现在全搬到都江堰去了,原住居民也有好多都离开了。震前,映秀镇人口总数约1万1千,地震死难者约6000人,目前,常住居民约4000人。
另外,映秀当时发展旅游靠的就是“地震震中”的地理位置,对地震的关注冷却之后,游客越来越少,全都往都江堰、成都方向流失,留不住游客,只是变成了他们一个歇脚的地方。颇有经济头脑的刘明玉紧接着插了一句:人流带动物流,物流才能带动现金流。
杨云青解释,之前镇上类似他们规模的店只有一两家,从过路的桥上都可以看到店旁的小车停得满满当当,但之后犹如雨后春笋般陆陆续续又有百十家店开了起来。地震之后的几年生意都还可以,但是十年过去,人少,又没有了客源,再加上同行竞争客人的截流,现在只有每逢节假日的时候,还有着些许的客人上门。
因为5·12地震十周年即将来临,人比往常多了一些。之前店里可能一天都没有一个客人,一个月里有那么几天不开张也很正常。杨云青说,现在他已经把店交给了儿子、儿媳管理,他跟刘明玉偶尔过来帮忙,因为顾虑到生意冷清,儿子的岳母偶尔也会来店中帮忙。他们说多用一些自己人,这样不用雇人可以减少开支。
随着子女成家立业,大家现在都是独立过自己的小日子,包括之前贷款买的政府援建的住房,也一直是女儿在还贷款,他就像是一个只想含饴弄孙,安享晚年的普通老人,希望人们逐渐忘掉他“映秀好人”的光环,活在当下更重要。
杨云青说,作为映秀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家乡的建设越来越好,各种教育、医疗等设施的配备都非常完善,许多旅游项目也都在规划实施,这都离不开党和政府、全国各地热心民众的支持和捐助,将来小镇的生意会逐渐变好,映秀的人也会一直感恩。 华商报记者 崔永利 文/图
汶川地震波啥感觉?
华商报邀您实验室体验
华商报讯(记者 马虎振)汶川地震波有什么特点?破坏性为何这么大?地震来临时,究竟怎么做才能有效避免人身伤害?华商报邀请您参加实验室体验活动,在体验中获取最实用的知识和经验。
本次活动由华商报社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共同主办,拟邀请20位市民参加。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将安排专家在现场对参与活动的市民进行科普讲解。您不仅可以了解地震波的特点,学习地震知识,还可以学习到紧急状态下如何正确处置才能避免人身伤害,房子该怎么建才能更有效抗震等实用经验。
活动拟于5月12日举行,要求参与人员身体健康,无心脏病、高血压等病史,年龄在18岁~60岁之间,男女不限。华商报将为参与人员购买意外保险。
>>报名时间
5月9日~10日(9:00~18:00)
报名电话:029-88880000
1.《鱼子溪为什么不播了看这里!震后重组的家庭 在奋斗中寻求幸福》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鱼子溪为什么不播了看这里!震后重组的家庭 在奋斗中寻求幸福》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3274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