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斯杨立新联手出演话剧《戏台》

陈佩斯首开先河出现“话剧返场”与杨立新出演《戏台》:昨天下午,陈佩斯杨立新来到南京参加记者见面会。今明两天,他们联手出演的话剧《戏台》将在南京保利大剧院上演。

4000张门票早早售罄,让人不得不佩服陈佩斯的票房号召力,时下喜剧电影和喜剧话剧都很火爆,但不少观众也表示,那种能让人含着眼泪去笑的剧或电影并不多,对此陈佩斯表示,不要希望中国喜剧能一蹴而就达到国外的水平,它也是需要技术磨练的。

谈《戏台》:

首开先河出现“话剧返场”

话剧《戏台》主要讲述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京剧戏班后台发生的故事。该剧打破常规的舞台空间意识,将舞台进行180度翻转,后台变成向观众开放的舞台、舞台则被虚化到“幕后”成为“画外”。

杨立新告诉记者,这部剧会开一个先河,就是有返场,会另外演一段,“这是首演之后,我们演员以多种组合上台谢幕N次后,观众依然不肯走,后来我们想了这个办法,就是返场加演,让观众的情绪得到彻底释放,这样观众也就更满意了。”

谈喜剧:

不是段子集合而有内在规律和原则

近年来,喜剧作品异军突起。话剧舞台上有开心麻花、雷剧场等以喜剧作品为主打的院团,但不少喜剧作品的口碑引起观众反思,大多是“笑完就忘了,不深刻”。

对此杨立新的观点简洁明了,他表示,现在能让人笑很简单,大家手机里都有那么多段子,但喜剧,得先是一个剧,而不是段子的集合,“你得有完整的故事、周密的逻辑、层层递进的情节,最好还能深刻一点,所以本子很重要,这是喜剧质量的重中之重。”

陈佩斯则始终强调喜剧精神不能丢,在他看来,《戏台》受欢迎是因为遵循了喜剧的根本原则和内在规律,“我们经常会提到笑点,可究竟什么是笑点呢?以前人们觉得无厘头搞笑,后来人们觉得恶搞很搞笑,但这些东西很快就让人审美疲劳了。作为喜剧人,我们要学着去发现这种规律,遵循这样的规律。”

谈发展:

要有一个过程,别太急

陈佩斯在说《戏台》时是这样说喜剧的,他说,有些倒霉事,能把当时的人,为难得要死要活,可事情一过,就成了后人的乐子,成了百姓嘴边的笑话。喜剧就是这些糗事攒的。全都是因为这些倒霉事它过去了。

“过去我的东西绝大部分都是反映当下生活,《戏台》是年代戏,年代戏不依托今天大家熟知的有趣的事情,完全是一堆‘干货’。”陈佩斯认为,此次带来的新话剧《戏台》是自己创作生涯中“最好的一部”,是一部“可以留下”的作品,参与演出是“一场美妙的享受”。

在和记者交流时,陈佩斯也希望观众能对喜剧多一点理解,“内地的喜剧目前还处于爬坡阶段,想一下子飞起来还不可能。毕竟,我们的文艺作品大概是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才让喜剧‘解禁’的。

要知道,我和朱时茂[微博]一度被认为是堕落的代表,杨立新他们的《我爱我家》,也被评过‘年度最差’。长期以来,我们缺乏对喜剧的正确认识,而现在又恰好处于一个市场极度需要喜剧的阶段,这就造成了‘求大于供’,作品质量自然会参差不齐。让时间去验证、让市场去选择吧,要有一个过程,别太急。”

2015南京话剧市场太火爆

业内人士:观众兴趣正在一点点培养起来

2015年,南京话剧市场很热,名剧和名导的效应依然存在,除了《戏台》,比如赖声川[微博]的《暗恋桃花源》,几年没有来南京演出,2015年让南京观众对《暗恋桃花源》的期盼几乎到了“饥渴”的程度,这场演出也因此创下了开票当天超百万元的票房佳绩。

昨天杨立新就此话题告诉记者,名导和名演员在有好本子的情况下当然可以保证话剧的质量,受到热捧,甚至一票难求,像《戏台》,第一轮票房中规中矩,第二轮时走了一个往上的大箭头,口碑发酵后就会带来好票房。

江苏省演艺集团话剧院编剧、导演董明告诉记者,去年南京上演的戏非常多,并且多样化,他表示,南京的话剧观众正在一点点培养起来,以前话剧演出都是周末,现在江南剧场尝试做常态化演出,周三到周日每晚都有,一开始前几天票房并不好,但是坚持一年下来,周三周四的观众也越来越多。

“看得出戏剧在不断发展,而且现在的剧团也都紧贴社会,认真分析观众的喜好,多做有助于票房的产品。”

  

1.《陈佩斯话剧 陈佩斯首开先河出现“话剧返场”与杨立新出演《戏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陈佩斯话剧 陈佩斯首开先河出现“话剧返场”与杨立新出演《戏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398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