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之子》第三季在上周六播出了第二期,海选部分就此告一段落,38位选手顺利通关并诞生了唯一的六星选手洪一诺。第二期无论是剪辑编排,还是对出场选手的重视程度都与第一期迥然不同。相信看过第一期节目的朋友都有印象,洪一诺、冯希瑶、苏北北三名选手作为逻辑线索贯穿整期节目,三人的魅力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而在第二期的编排上,节目组摒弃了以重点选手为逻辑线索的拍摄手法,100分钟的后半部分海选转而以两个关键词“市场需求”和“唱跳歌手”为主线填充内容。在这样的编排方式下,第二期出场的十几位选手,除了汪闻婷等四位被混剪掉的四位选手,每人都拥有6-10分钟的镜头时长,但因为没有人设铺垫,也没有独立情境,使得播出效果不如第一期。但不能否认,第二期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制作水准。节目组的此番设计也远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

市场需求的四个维度

市场需求这个话题是每一档选秀综艺里都会去探讨的话题,毕竟一个歌手如果不被市场所需要,顶多只能称之为声乐表演者,在艺术领域内或许能有一席之地,但在娱乐圈只能成为残酷竞争的牺牲品。

但令千狐没想到的是,《明日之子3》第二期居然将选秀选手的市场需求划分出四个维度摆到明面上展示给观众,要知道对于选手而言,如果被定性为不被市场所需要,或者市场需要但选手本身没有与之匹配的能力,在以后的节目进程,甚至未来发展上,都会产生不小的阻力中。虽然有个别天赋异禀者能将这种阻力转变为东风,但大多数人会被这种标签所拖累。不得不说,《明日之子3》作出了一次勇敢的尝试。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被分别划入到个性化的四个维度中的选手们吧。

(1)难被市场包容——汪闻婷、黄星侨、高姗

这三位选手在评级上毫无疑问都是成功者,都拿到了三星、四星的评价。但在节目成片中,三位都遭到了混剪,完整的舞台被剪到不到二十秒的小片段。甚至星推官的评价比她们的表演片段时间更长。

总结下来,这三位得到的评语大多都带有“个性不鲜明”、“个人定位错误”、“年龄大没有足够发展空间”。因为三位选手的完整舞台没有看到,千狐也不能妄加评判这样的评语是否贴切。但从这些评语可以看出《明日之子3》要力捧的潜力新星,一定得是个性鲜明、定位精准、年龄小三者集于一身者。

(2)根据市场需要改良——樊博艺

2018年12月11日,创作天后陈绮贞发行了自己的第七张录音室专辑《沙发海》,将自己出道二十年贯彻的创作理念集大成于沙发音乐的广义范畴。都市文艺气息背后仍然是她常年不变的优雅、寡淡形象。

《明日之子3》里出现了一位无论创作风格还是声线唱腔都与陈绮贞极为接近的选手,她就是樊博艺。虽然在音乐风格上有陈绮贞的影子,个人形象也十分清新,但她的个性却十分的外向,有极强的语言抒发欲望。甚至在宣传短片上节目组直接把她定性为“话痨”。

宋丹丹多次要求她不要再说话,因为过多的表达会破坏听众的想象力。但是千狐认为,与破坏想象力相比,更严重的是对于目标听众的疏远。沙发音乐或者都市民谣,最广的受众当然是都市白领,也就是“小资”。他们偏爱这类能让情绪平静的音乐风格。同时也希望演唱者同样是一个知性淡雅的精灵。

显然樊博艺的个人气质离目标受众的需求还有一段距离,不过好在她还有修正空间,当然或许根本不需要修正,做一个个性上完全没有陈绮贞影子的歌手也未尝不是另一条路。

(3)特质受市场青睐——Pam、吉扬柳

在《明日之子3》先导片中,华晨宇曾论述过歌手的成功因素,在他的认知中,天赋占96%,努力占3%,机遇占1%。这里所说的天赋我们可以看作是一个歌手的先天条件。先天条件可能不局限于声音条件,外形亦是考量范围。它们虽然无法决定一个歌手的上限,但却能保证歌手有个不低的下限。

而Pam和吉扬柳显然属于“老天爷赏饭”的典型。完美的身材和甜美的脸庞,可以让她们在唱歌之前就令观众目不转睛。唱片市场从来都不会缺少给她们的机会,经过市场验证,虽然不是每一个高颜值的年轻女歌手都能取得成功。但是,她们绝对是艺人营销上风险最低的选择。

Pam唱功出色,吉扬柳感染力强,两名美少女似乎都拥有了独闯娱乐圈的一切条件。但在目前的点赞排名上,她们只位列第15和第16。这个排名真心算不上高。

原因其实不难理解,一档选秀节目有几十名选手,两期节目下来能在观众脑海中留存的一定是最有记忆点的内容。观众在观赏此类节目时,大脑会自动对每位选手的短片进行信息过滤,而外形上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在其他丰富的信息内容面前,是非常脆弱的。

这也会是一直横亘在Pam和吉扬柳面前的一道难题。一个是泰国出道歌手,一个是香蕉娱乐的练习生,她们优秀的外在条件不言而喻,市场也一直会为她们提供应有之地。但要将自己的优势转化为粉丝粘性,会是相当漫长的一条路。而她们首先要做的,便是不断制造记忆点。

(4)市场稀缺的逸材——张钰琪

在这里,千狐要首先提一下第三个拿到六星评级的李泽珑。华晨宇在点评时给了她很高的评价,认为她的音乐风格很有日本著名视觉系歌手椎名林檎的味道。

椎名林檎以摇滚乐为基础,同时融入病态美学和对称美学,给听众以感官刺激。其实通俗解释开来就是将人类情感中的诸如无助、麻木、痛苦等情感在歌曲中最极致的表达。不但在唱法上歇斯底里,甚至在表演外形上也会剑走偏锋,走极致的病态美。华晨宇的部分歌曲就很有这种感觉。

李泽珑带来的原创歌曲叫做《无病呻吟》,确实有传达了部分病态美学的精髓。然而很遗憾的是,这首歌在诠释上仅仅能算作是椎名林檎的初级体,对病态的处理也仅仅是浅尝辄止。但是不可否认,这种风格在华语乐坛确实算得上是稀缺。不知道在后面的比赛中,李泽珑是否还是会坚持这种音乐风格。

在中国,跟椎名林檎式摇滚相比,乡村音乐明显更加稀缺。泰勒·斯威夫特已经成功证明乡村音乐足够让一个歌手成为全世界的偶像。而中国在乡村音乐上仍然是一片空白,张钰琪的出现可以说是《明日之子3》的最大惊喜。

千狐并没有看过张钰琪年幼时参加的选秀节目。单凭昨天她带来的表演,用“气若幽兰、华容婀娜”概括一点都不过分。乡村音乐往往为了营造辽阔空旷的氛围还大量使用手风琴、口琴、曼陀铃等乐器。但张钰琪这首《baby don't cry》编曲却奉行简约主义。她是用她的声音把听众带到无边无垠的大草原。不需要和声、不需要猛烈的情感,便让聆听者们回味无穷。

如果说第一期的《明日之子3》带来的惊喜更多的是来自于节目组别具匠心的编排,那么本期最大的惊喜莫过于张钰琪和她带来的乡村音乐。她的声音就是为这种音乐风格而生的,而她的使命也不局限于选秀节目上拿到好成绩。作为先行者将乡村音乐在中国发扬光大将是她的归宿。

第二个关键词——唱跳歌手

在前八十分钟,节目通过选手的表演从四个维度分析了唱片市场对歌手的需求。在评级的最后二十分钟,第二期《明日之子3》将三个唱跳选手李星童、王木男、李梦琦的表演作为独立的一部分展示。这种编排方式其实千狐非常不喜欢,严重割裂了第二期节目的整体感,而且也没有因为这样的设计而让观众对三位唱跳选手有更深的印象。

但选秀节目中的任何剪辑编排都是有极强目的性的。单独展示这三位唱跳选手自然也有节目组独道的想法。

这里要提到一个乍一听很高深,但理解起来很简单的词,那就是整体印象。这个词在很多童话故事或者武侠小说中得到了很充分的运用。比如《笑傲江湖》中的“桃谷六仙”、比如《白雪公主》里的“七个小矮人”。其实在故事里,每一个人都是有名有姓的,但读者对他们的印象却不是个人印象,而是整体印象。

娱乐领域亦是同理,但凡你在任何电视节目中看到将同一类的几个人集中剪辑到一个片段,那就是为了制造整体印象。在《明日之子3》节目组看来,整体印象目前比个人印象更为重要。可能每个选手都有闪光点,但让观众记住“三个跳舞好的选手”,比让观众记住三个单独个体更有价值,而对于观众来说,产生整体印象也比分别产生记忆点容易许多。

尽管节目组刻意营造三者的竞争关系,尤其是王木男与李梦琦,孟美岐都忍不住自发性地对两者进行比较。但千狐还是觉得单论舞蹈的话,王木男还是要更胜一筹,她的《Bloodshot》在编舞上更加复杂,视觉冲击力也更强。不过,王木男与李梦琦的较量才刚刚开始,《明日之子3》后面的舞台,甚至是未来的女团选秀节目中,都会有她们的竞争。

唯一主角的诞生

第二期《明日之子3》最后二十分钟是来自于四位评级六星的选手洪一诺、冯希瑶、李泽珑、张钰琪的“battle”。看第一遍的时候,千狐真不知道节目组为什么必须只允许存在一个六星。第二次观看时,千狐才觉得,如果这四位选手带着评级时的对等状态进入后面的比赛,对《明日之子3》并非好事。

很明显,这四位年轻又各有特点的女歌手在未来几期节目中,都会以她们的竞争作为逻辑主轴,甚至可能会延续到总决赛。那么如此一来,评级时四人的平衡状态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但是这场所谓的“battle”,可以说一点都不精彩。和谐的气氛已经兴味索然,而且冯希瑶出现忘词、李泽珑出现明显的吞麦声,张钰琪选曲又偏简单。洪一诺的《耶利亚》气息平稳,保持了自己的水准。几乎在没有任何悬念的情况下胜出。如果后段仍然是这样的质量,不免令人担心。关于《明日之子3》,千狐会全程深度报道,欢迎关注!

我是搜狐号·大千狐,一个专注报道偶像团体和选秀的娱乐领域创作者。原创不易,请勿搬运!

1.《张钰琪横空出世,王木男技惊四座!《明日之子3》第二期解读》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张钰琪横空出世,王木男技惊四座!《明日之子3》第二期解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407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