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通过“打小抄”考高分的

06

胡小鹄

微信号:birdhugo

此时此刻,我仿佛了一眼阅遍屏幕对面微皱的眉头和冷峻的面庞——

什么?都说胡小鹄的学习方法有一套,没想到竟然是靠“打小抄”才考高分的!

瞎了眼了,我竟然还给这样的人打过赞赏?还敢把这幅“嘴脸”挂出来,还放这么大?真是太嚣张了!

我真是万万没想到,他竟然还敢在这儿恬不知耻地介绍“作弊”经验?这样的人还能考上人大?还学国学?真是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还有没有天理了?有没有王法了?

果断取关!拉黑!不对!等会儿!取关之前先举报!此处应有差评!

且慢且慢,稍安勿躁。众位看官,与其“听其言而信其行”,不如“听其言而观其行”,暂且容我辩解几句,如何?姑且容我宕开一笔,卖个关子。

昨天,胡子宏同志又撰写《衡水毕业生建言母校: 素质教育“食肉糜”,衡水中学勿褪色》一文,对我苦心炮制的文章《患?患!患——》进行了总结和点评(以及脑补和臆测)。《患?患!患——》一文发出后,我一一浏览了107条留言,颇有感慨。

首先,感谢各位的支持和赞赏,有道是“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此文本意,首在劝诫衡中居安思危,稳扎稳打,负重前行。对于“素质教育”理念,我的态度是:“素质教育”一词,事实认定错误,原则适用不清,应该发回重审,补足论据,再商国是。

其次,有热心读者提出,这篇文章是不是“引用太滥”,以至于“冲淡立意”了?胡子宏同志也严肃指出,微信公众号的文章题目要吸引眼球,语言表达要简明流畅。十分感谢各位的关注和建议,不过此处我另有他意。且容我再卖个关子,文末揭开谜底。

今天,我想谈谈“打小抄”。

什么?这有什么好谈的?不就是写小纸条作弊呢?这种见不得人的事情你还敢拿出来说?

亲爱的,你以为,我要谈的“小抄”是这样的?

还是这样的?

其实,是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我说的“打小抄”,不是机械复制,不是写“小纸条”到考场上抄袭,而是对知识碎片的整合,是对课本精华的提炼,是一个学生根据理解和把握对于知识重点的总结。试问一个没有认真听讲并且独立思考的学生,如何打出查漏补缺、全面覆盖知识点的“小抄”?试问一个没有认真阅读课本并深入理解知识框架的学生,如何打出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小抄”?试问一个没有深刻反思并且有错必纠的学生,如何打出一针见血还能药到病除的“小抄”?

“致广大而尽精微”地“打小抄”,才是极高明的学习方法。

准备工具:

A4或 B5型号的白纸若干;

黑红蓝三色笔;

胶棒一根;

订书机一架;

一双勤劳的手。

下面,请听我“打小抄”的“三板斧”吧!

第一板斧:提问式“小抄”

无论是传统的讲授式课堂,还是新兴的引导式课堂,记好、记全、记准一本笔记似乎已经成为学霸的标配。但是,无论是新授课还是习题讲评课,总会有听不懂的地方。于是乎,每当下课铃敲响,学生们往往一窝蜂地挤到老师身边,纷纷捧着书本卷子向老师提问,直至下堂课上课铃响才恋恋不舍地回到教室,匆匆忙忙地学习下一堂课。

如果你于课间时分走进重点中学的楼道,总能看见学生围绕老师兴致勃勃地向老师提问,而刚刚在黑板上挥汗如雨的老师嘶哑着向学生们讲解问题。当学生们终于露出恍然大悟的笑容,老师才有时间抹去额头上的汗水,欣慰地笑了。

看!这是一幅多么温馨浪漫而又充满希望的图景啊!假如每个学生都如此勤学好问,你心想,那我们的中国梦岂不是指日可待了?我猜啊,你肯定跟胡子宏同志想到一起去了。嘿嘿嘿,谁不喜欢勤学好问、刻苦钻研的好学生呢?

且慢,事情并非如此表面。且听我另一番描述。请家长朋友与孩子一起思考——

哎呀,今天的第一节课怎么又是数学课?我还没睡醒呢,昏昏沉沉地怎么听课?听说今天讲得还挺难?完了完了,看来只好拜托同桌看看他的笔记了。咦?这个公式是怎么推出来的?这道题我想了半小时都不会,老师五分钟就讲完了?哎不对,讲到哪一步了?看来下课我又得抢着问老师了。哎?怎么这么多人?哎你快点啊!我还要问老师题呢!什么?又打上课铃了!下一堂是英语课!讲哪篇课文来着?同桌,讲到第几页?我晚了三分钟进来,就跟不上老师了?这个词组有几个意思?这个句子考察什么语法?完了完了,这个课间又得交代在问老师题上了,我还想去上厕所呢!哎终于下课了,不行我得先去上厕所。(回来了一看)老师人呢?怎么有这么多人提问题?怎么又上课了?那有空再问吧······(晚上翻开卷子/书本准备再看看)哎我上午想问什么来着?算了算了,先写作业吧,明天再问吧······

或者,还可能这样——

一打下课铃,你健步如飞,抢到老师身旁。“哈哈哈哈,今天终于能问完问题了!”你心想。嘿嘿,然后呢,你的确一一提问了,老师也一一回答了。但是,听完老师的讲解,当你迷迷糊糊一知半解之时,你身后的同学一把挤过来。不好意思,你失去了进一步提问的机会。一看表,快上课了,你也只好囫囵吞枣地消化,毕竟还得赶紧准备上课呢······

所以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比如胡子宏同志呢,在课堂学习环节就是彻彻底底的外行,只强调要“刻苦学习”,不要打瞌睡!要“勤学好问”,抓住一切机会向老师提问!什么?你今天还有不会的题?不行,搞不懂不能睡觉!要刻苦!这个知识点不懂的话,就大量做题,做多了就会了!按照他的观点,出版习题集的出版社才是教育的中心环节。嘿嘿,我先批判到这里。

所以,我是怎么做的呢?且看我的第一板斧——提问式“小抄”。

今天第一节课又是数学课啊,据说是习题课,赶紧把我的“小抄”拿出来!课前,我掏出一两张提问式“小抄”,放在右手旁随时准备记录(当然它现在还是白纸)。“小抄”是啥?就是A4或 B5纸四分之一大的白纸。好了,上课了!嗯,老师说第3题很多人都错了,我虽然侥幸做对了,课下还是整理一下吧——所以,我在“小抄”上记下了第三题的题号,简单写了写本题的关键步骤和易错点;第5题老师竟然没讲我还错了?可我还是不懂啊——于是,我记下题号,又写了写当初的错误思路,准备下课去问;第20题又这么难,但是最后一步我还是不明白?怎么办?我不慌不忙地记下了不理解的具体步骤,圈出来不懂的推导过程。

下课了,我一看,这么多人?多久才能轮到我问啊!那我先不去凑热闹了。我把纸条递给老师,道:“数学老师啊,这是这堂课我不懂的地方,大课间的时候我去办公室找您啊!”数学老师答应了一声,就又投入到回答学生问题的汪洋大海中。有时,我直接绕过人群,直接把提问式“小抄”放在数学老师的办公桌上,注明“请老师指点”,等到我有空时再前去请教。

下堂课是英语,赶紧把需要的资料准备出来,再抓紧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万一老师提问呢?嗯?这句话是什么语法?独立主格还是省略?为什么这道题选这个不选这个?我一一写下这些疑惑,课下又递给了英语老师……等到大课间,我去办公室扫荡一圈,终于明白了我的错误之处,收回来了我的提问式“小抄”,一看——哇!老师们太负责了,还写出来了我的错误之处,这下好整理总结了。到了自习课,我又掏出来我的提问式“纸条”,不慌不乱地整理起错题来。余光扫到同桌,他又含着笔苦思冥想呢,看来他今天又没有问清问题啊。果然,下课了,我总结完了一打提问式“纸条”,积累本和错题本上收获满满。扭头看见同桌迷茫的眼神,我又微笑着递给他我的积累本和错题本······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提高课堂效率可不能只靠“刻苦学习”的精神,还得靠一点点“小聪明”。

你看,四分之一张 A4或 B5纸,我记全了自己的疑惑之处,不用挤着抢着向老师提问——这不但方便自己弄清疑惑之处,老师也有更多时间组织语言,有针对性地分析自己的错误之处。这还不算完,我还收获了老师“亲笔指点”,整理总结起来也事半功倍。你说说,你一拥而上式提问的“刻苦钻研”,比得上我这手提问式“小抄”吗?

由于我基础尚可,一般错题不多,疑惑也不多。可是对于那些基础不牢、暂时落后的同学,他们是不可能在课间短短十分钟搞清楚自己的错误之处的。你要是还鼓励他“课下及时提问”,最后的结果只能是“问题问个大概”,理解囫囵吞枣,还极有可能耽误下一堂课,导致迟迟无法进入下一堂课的听课状态。提问式“小抄”,实际上是既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用以“查漏”;又在课下提问环节打了个“时间差”,不用千军万马抢着问题了;还大大有利于整理错题,便于“补缺”,毕竟错的不懂的都在这四分之一张 A4或者 B5纸上了。你说说,你只鼓励他要“刻苦钻研”,比得上我这区区“四分之一张白纸”的“小聪明”吗?

第二板斧:总结式“小抄”

为什么说上面的提问式“小抄”是“小聪明”呢?因为······我一共也没有用过几次,很多时候用不上。有人会问:“为什么用不上呢?难道你们衡中学生都太拼了,你连把纸片递给老师的空档都没有吗?”这时,我只好尴尬地笑笑,不好意思地回答:“因为我本来错题就不多,很多时候课堂上就听懂了。”你长叹一口气,道:“脑袋聪明的学生就是好啊,可是我们家的孩子脑瓜没有你这么灵光啊······”

且慢,客观上,人的智力确实有差距,但是“勤能补拙”乃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其实,我并没有超凡的记忆力和理解力。要说为什么我错题少,上面提问式“小抄”就只是“小聪明”了,且看我总结式“小抄”的智慧。

每年高考结束后,市面上都会出版一大批所谓的“状元笔记”,部分家长趋之若鹜,仿佛这就是状元们的绝招秘籍。也难怪,大家一提起谁谁谁学习认真刻苦,总会提到:“你看看人家孩子的笔记,多么工整。”仿佛,一本工整精致的笔记已经成为了学霸的标配。可是,你为什么不想想,都是同样的老师,为什么没有下面的整理笔记?难道是因为你写字太慢?

原因是:真正的“好笔记”不只是课堂上老师的板书,也不只是紧跟老师思路把老师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而是对知识点全面、综合、主次分明的总结整理。换句话说,这一张张 A4纸或B5纸,记下来不只是老师的口述内容,还是对包括课本在内的所有资料信息的收集整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有重点的总结反思。

难为大家看了这么长的一句话,定语这么多,我写得酣畅淋漓,但是想必你还是一知半解。那么,请看我是怎么做的。

先是买资料——

不得不说,在我有限的家教经历中,我发现啊,有的学校给学生订的资料质量之差,不得不让我怀疑个别人员是不是拿了回扣。有多差呢?纸张差,内容不全面,习题数量少且不精华。所以说,要评价哪所学校的师资力量更强,除了看看教师的学历背景、职称奖项,还要看看他们给孩子们订了什么资料。毕竟,要是订资料的环节都有人拿回扣的话,我有什么理由相信你能拿出你全部的精力给孩子们认真备课呢?有人说,那你们衡中自己组编资料,是不是就不用买了呢?未必。在我高中三年,我们有的时候一看,本期学案是哪位老师编的,这期学案就不用看了,因为他连复制粘贴都粘不全,编出来的学案疏漏不少,这就很尴尬了。

怎么买?买贵的?还是买所谓的“衡水重点中学”正在使用的?假如你我有机会当面聊聊,我当然可以细细解释。其实,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给孩子两百块钱到书店,把同类辅导书挑出来一一比对,很快就能发现哪家教辅更走心了。多买些自然没亏吃,毕竟我们不能请家教上辅导班的时候挥金如土,买教辅书的时候不拔一毛,而且使劲买也花不了几百。当然了,我知道买多了也看不完,所以挑选出讲解类教辅一本,习题集类教辅一本,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来说就足够了。

然后呢?买来积灰?还是镇宅?都不是,你得看。怎么看?这也不难。课前看一遍讲解类的教辅,课后题可以做做,就当是预习了。课上认真听讲,运用提问式的“小纸条”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下来。你说如何区分重点难点?难道非得老师亲口告诉你:“同学们,这一部分是重点!”你才打起十二万分精神?有两种办法。一是,你看的讲解类教辅与老师的课堂讲授重合最多的部分,那就是重难点。讲解类教辅额外补充的内容,你也最好大概了解,万一考到了呢?所以说,往往这堂课刚一结束,一对照,我就大概知道了本节内容的重难点在哪里。二是做题,考得最多的自然是重点,错得最多的自然是难点。

然后呢,就要开始总结出属于自己的“小抄”了。你想想,你清楚了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也就清楚了本节内容的核心考点,剩下的工作无非是抄抄写写,把各种资料结合课堂讲授总结到这薄薄一页纸上,还可以直接把这页总结用胶棒粘到书本的相应位置。这部分做好了,考试怎么考也是考这些内容,你说说,我的错题,还会多吗?坚持下去,学习自然走上了良性循环之路——越总结错得越少,也就越有时间总结。如果你基础不牢,问我如何起步?我的回答是:万事开头难,要么早起要么晚睡,把知识点总结一遍,你也就成了学霸。

现在你很激动,仿佛看到了未来三个月你的主要任务,就是按照我说的步骤,“买买买”和“写写写”。慢着,还没有完,你还得“看看看”和“背背背”。让我们想象一下,当你的同桌还在奋力在课本的字里行间搜索笔记的时候,你早已捧着你的总结式“小抄”,内容重点了然于胸。如果还有时间,自然再看一遍课本内容为佳。

你说说,就算你“刻苦”到把课本背下来,做完手头上所有题,你的学习效率比得上我总结式“小抄”的智慧吗?

第三板斧:反思式“小抄”

现在的你,或许已经恍然大悟,捶胸顿足道:“为什么我没有早看到这篇文章?”别急,别急,还有一部分。现在你已经看了4000字,反正我已经写了这么多了,拜托大家耐心看完剩下的2000字。我敢说,这2000字,能让你一科提高3分。

现在的你,手握提问式“小抄”,身怀总结式“小抄”,信心满满地走上了考场。不要误会,我可没有说让你考场作弊,毕竟你的“小抄”可是黑蓝红三种颜色书写的,你是生怕监考老师发现不了吗?考完了,成绩下来了。果然,你的成绩大有起色,沾沾自喜地加了我的微信来给我报喜了。

嘿嘿,千万不要这么做。迎接你的多半不是鼓励和表扬,而是一盆刺骨的冷水——我会笑眯眯地说:“你说你考得不错啊,可以可以。来来来,把你对本次考试的反思让我看看吧。”你傻眼了——进步了这么多,爸妈正寻思着怎么奖励你呢,这几天你风光无限,老师轮番表扬,一激动······还没有写反思。

嘿嘿,我看你不是“还没有写”,是根本“没想写”。

高中三年,我当了两年半的语文课代表,还友情客串过不少其他科目的课代表。对于积累本也好,错题本也罢,我负责任说一句:在学生中,我已经算是见多识广。我发现:凡是本次考试进步较大的,考试反思没有认真写的,下一场考场有非常大的可能性被“打回原形”——那些没有被“打回原形”的,我估计是他们的反思没有写到积累本或者错题本上。我还发现:越是学习处于中游的学生,进步后越是沾沾自喜洋洋自得,也越容易沉醉于暂时的进步。

扪心自问,这并不为过,谁进步了自己不高兴呢?可惜啊,这不是中考高考。一两次考试的进步,意义仅在于证明“你也可以做得很好”,并不是说明“你确实一直做得很好”。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你若能坐稳江山,自然能够实现“脱胎换骨”的进步。

顺便说一句,有没有一种可能,进步了也很难得意忘形呢?

当然有了,你要是考第一,特别是年级第一,总名次不能再进步时,你真的高兴不起来,因为下一次极大概率是退步。嘿嘿,下一次你要是退步太多,好比中国乒乓球队拿不到奖牌,我看你脸上能不能挂得住。

如何写反思式“小抄”?其实,我花了上面如此多的笔墨论述为什么要写反思式“小抄”,就是因为:“反思式”小抄可以很灵活。大考之后可以写,小考之后也可以写,甚至可以天天写。进步了,你可以写写这一段时间来做得好的地方,同时冷静下来分析自己未来的发展空间(也就是“提分点”);退步了,自然要写写这一段时间来自己的不足,从作息到课堂,从预习到复习,都可以写。

甚至,你也应该写写学习之外的东西。比如:自己是班委,这一段工作如何?自己和同学闹了别扭,脸红耳热后是不是要分析一下,以后如何避免此类事件呢?自己这一阵子光忙着学习了,是不是也应该多和父母沟通沟通?最近是不是太懒了,一点家务也不做也不好吧?是不是对人有些冷漠了,死读书也不好吧?

那么,我们思路再打开一些,反思只限于自身吗?这也未必。比如:你自己可以借借暂时比你领先的同学的笔记、积累本、错题本,对照一下自己的学习,分析一下对方的优势和亮点。你不只可以给自己写啊,你还可以给你的好朋友写写。考完后,你的好朋友退步了有些难过,你在劝慰的同时帮他指出他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才是真正的好朋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总之,时时可反思,事事可反思。

对于一些“非知识性失分(即所谓的粗心大意)”,“反思式”小抄更是杀手锏。考完了,父母埋怨你粗心大意,你后悔自己又没有足够细心。然而,这些心理谴责并没有什么用。你需要做的,就是把你这些所谓的“粗心大意”,拿出你“写情书”的态度,认认真真地写出你当时是如何“犯蠢”的,然后夹在书本最显眼的位置。有一段时间,我总是计算失误。于是乎,那段时间我的书本里夹着大量诸如“1+1≠3”式的反思式“小抄”。很快,计算性失分基本消失。

写到这里,你终于长叹一句——还是小鹄套路深啊!

别急,别急,行百里者半九十,且听我最后一言。

之所以称之为“小抄”,一是因为它小,可以夹在书本,非常方便复习。提问式“小抄”在整理总结之后就可以扔掉了,而总结式和反思式“小抄”积攒多了,完全可以单独装订成册,更有利于复习;二是因为,我必须强调,学习必须多动笔写,无论是抄写还是独立书写。不动手动笔,只动眼动嘴,我看你很适合说相声,不适合学习;三是因为这三种“小抄”都是学校和老师不明确要求完成的任务,写不写全看你自己。如果你真心苦于没有学习方法,这三板斧足够你一科提高十分——如果你只是拿没有学习方法为借口应付家长和老师的责问,我看你还是趁早退学,学一门手艺也很不错。

高效率的学习方法,自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作为保障。比如说,我的《患?患!患——》一文发出后,只有一位读者留言提到“自己应该多读书了”,很多人都说“引用太多影响阅读”。嘿嘿嘿嘿,你以为我是想显摆我的国学功底?那就错了。其实,是我故意留了个心眼,想要考考家长们的学习态度——如果你能够看完文章后拿起笔,抄下我提到的所有关于“忧患”的名言给孩子,那么孩子今后书写任何跟“忧患意识”有关的作文,必定震惊阅卷老师,大放光彩。

假如你永远只是吐吐槽,说:“还是老胡写得接地气,看着方便。”那么问题来了——你连在微信上看几句并不算难懂的千古名言就吐吐槽,不愿意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你又如何指望孩子刻苦呢?假如你平时就积攒点滴知识认真学习,那么你的孩子又怎么会勤奋刻苦呢?你若只会埋怨孩子“恨铁不成钢”,孩子反驳你一句“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你的内心是否也会有几分不安和惭愧呢?

假如你看完这篇我辛辛苦苦又熬了大半天写出来的文章,却只是感慨一句“还是胡小鹄有办法”,却不跟孩子一起坐下来研讨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到底是谁在偷懒呢?又是谁在找借口呢?是谁在拖后腿呢?若家长只是絮絮叨叨空发议论,自己却嘟嘟囔囔眼高手低得过且过,孩子,能服气吗?

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正如当年钱钟书的名片上只有“钱钟书”三个大字和一串电话号码,我写的每一篇文章,文章标题都明显标注“胡小鹄”三个字,不是为了提醒大家,这篇文章不是胡子宏同志写的,而是胡小鹄同学写的,而是提醒我自己——你要为读者负责,你要为自己的良心和知识负责,你要为你写的每一句话负责。

他山之石,尚可以攻玉。所以,亲爱的你,是不是拉过孩子,和孩子依偎在一起,再认真研究研究我这浩浩六千五百字的文章呢?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我只愿:天下每一位真心想学好的孩子,都能掌握适合自己的高效的学习方法。

胡小鹄 | 患?患!患——

胡小鹄 | 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胡小鹄 | 当你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胡小鹄 | 努力才是真正的天赋

胡小鹄 |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学子读书时

胡小鹄 | 我对独立学习的思考

胡小鹄 | 孩子,你为什么要多读报纸

胡小鹄 | 孩子,你一定要学会提问

胡小鹄 | 大事精于细,卓越聚于气

1.《胡小鹄 | 我是如何通过“打小抄”考高分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胡小鹄 | 我是如何通过“打小抄”考高分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4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