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怒族地区的交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图为怒族走在由滑索改造而成的索桥上。
新华社记者潘文海照片
怒江大峡谷(数据图)
年轻的余武林和他的妻子陆在他们经营的农家客栈里边玩边唱。
新华社记者杨宗友照片
全国(2010年)有37523只,主要分布在泸水(原毕江县)、福贡、公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兰坪白普米自治县、迪庆藏族自治州未夕县、西藏自治区察隅县。怒族是一个跨国民族。它还生活在邻国缅甸克钦邦北部的高黎贡山地区和恩米凯河上游,估计有3万多只。
1950年春,整个怒江被和平解放,怒族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来,怒族地区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跨越。
起源
怒族称自己为“怒苏”(鲁水)、“阿奴”(福贡)、“沿”(公山)和“若如”(兰坪),认为自己是怒江和澜沧江两岸的古代居民。它们可能来自两个来源:泸水县(原毕江县)的怒族自称“怒苏”,与今天梁山上自称“苏诺”的彝族有异曲同工之妙。元代文献称他们与今西昌、昭通的彝族为“陆璐人”,而福贡、公山两县的怒族可能来自怒江以北的公山地区,自称“沿”或“龙”,这部分怒族与独龙族在古代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公山怒语与独龙语之间仍有对话。由于长期的接触,这两个群体在怒江地区逐渐接触、互动、融合,逐渐发展形成了今天的“怒族”,但仍保留着自己的一些特点。
怒族地区河流交汇,山峦重叠,澜沧江、怒江、独龙江自北向南贯穿境内。怒江东岸是罗比雪山,西岸是高黎贡山,有数千座悬崖和雪峰。怒江峡谷地势较低,海拔仅800米左右,峡谷与山顶之差达3000多米,形成了我国著名的怒江大峡谷。
这里资源丰富。群山密布着原始森林,面积达150万公顷。仅高黎贡山和罗比雪山的木材储量就达1.3亿立方米,有云南松、云杉、铁杉、冷杉等。森林中栖息着老虎、豹子、熊、马鹿、野鸡、巨鹰等珍稀鸟类和动物。地下有铜、铁、铝、水晶石、云母等矿藏。经济林包括漆、油桐、核桃等。还有黄连、平贝母、马兜铃、天麻、鹿茸、茯苓等名贵药材。现在已被列入三江并流国家森林公园重点保护。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各种作物生长。由于地势陡峭,怒江水量大、流速大、落差大,水资源开发前景广阔。水能储量1226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741亿千瓦时,是工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巨大能源。
怒族使用愤怒的语言。怒语属于汉藏语系。方言之间差异很大,公山怒语、福贡怒语、泸水怒语之间没有对话。而公山的生气语接近独龙语,基本能说话。由于与傈僳族长期共存,怒族人普遍说傈僳语。怒族没有母语。过去的土司,设计局送公务,送丈夫和钱,在村里打仗,订立盟约,买卖地奴等。,全部基于木刻。现在大部分人都用中文。
根据怒江地区收集到的许多新石器时代遗物和相关传说,怒族可能还处于16世纪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除了石锄之外,还使用木锄和竹锄。16、17世纪,除了以石锄为工具的农业生产外,采集和狩猎也占了很大比重。自8世纪以来,怒族一直受云南南诏、大理政权管辖。元明以后由丽江纳西族木土司统治。从17世纪开始,怒族不仅要向纳西族、藏族、白族的土司和喇嘛庙致敬,还要受到傈僳族统治者的压迫和剥削。
18世纪中叶以后,社会生产力有所发展。农业中有许多种作物,手工业也有了相当大的发展。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于1912年在怒江地区先后设立了康普桶(公山)、上帕(福贡)、直资罗(碧江)三个“边防局”,后改为执委局,逐步加强对怒江地区的统治,向人民征收各种苛捐杂税,进一步使怒族人民和其他民族人民陷入苦难的深渊。有压迫,就有反抗。历史上,怒族人民一直在进行反抗压迫的斗争。同时,怒族人民积极参加对外侵略斗争,为维护祖国统一和边境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活着活着
很久以前,怒族形成了以父亲为父母的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家庭,但同时原始的氏族、家庭、村社仍不同程度地保留下来。在一些地区,如碧江源第九行政村、普勒乡、老木登乡,宗族组织和图腾崇拜仍然保存显著,宗族血缘关系也起到了维护整个宗族共同利益的作用;古泉福贡木姑家等村落的怒族也明显保留了父系家族组织,一个村落基本由一个父系家族组成;一些村庄,如知子老、老木登、普勒和郭克,由几个不同的氏族和家庭组成,因此形成了许多乡村公社。
在怒江怒江村,无论是血缘相连的家庭公社,还是地理相连的农村公社,个体家庭都构成了社会的经济单位。比如毕江九村有10个家庭公社,每个公社包括10到20个个体家庭。公社有一个家庭首领,叫“阿莎”,后来的村长也用这个名字。Asha不是正式选举出来的,一般由资历高、威望高、受人尊敬的长辈担任。他的职责是处理公社内外的公共事务,调解社员之间的纠纷。阿莎通常在公社里兼任巫师,主持宗教祭祀。
每个家庭公社或村社基本上是一个独立的单位,互不隶属,各奔东西。家庭公社碧江怒语叫“谷”,福贡怒语叫“康提”,是同一个父系祖先的后裔组成的共同体。村社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组织,具有以下特点:每个村社都是以山和谷为基础,每个村社一般由两个以上不同宗族和家庭的成员组成。其他成员迁入村社必须征得村社负责人同意,村社成员之间通过共享耕地、相互合作、分担此类经济政治义务等方式紧密联系;村社成员享有自由开垦共有荒地、狩猎野生动物和采集野菜、分享共同节日和习惯法以及崇拜共同山鬼和树神的权利。政治上,各宗族、家族首领组成临时的“村社议”,共同推选一位首领担任村社长。
怒族男女的服装大多是亚麻的,女性一般穿开襟、宽胸的亚麻长袍,长至脚踝,衣服前后接口处贴有红色的包边布。年轻女孩喜欢在亚麻长袍的外面系上围裙,在衣服的侧面绣上各种花边。男性一般穿开襟、胸宽及膝长的亚麻长袍,腰间系一条布带或绳子,腰部以上正面向上折叠,便于负重。怒族男女都讲究装饰。女人们戴着漂亮的头饰和胸饰,上面有珊瑚、玛瑙、珠子、贝壳和银币,戴在头上和胸前。耳朵上戴珊瑚之类的耳环,喜欢用绿布或花头巾包住头。男性留长发,裹蓝布,裹亚麻打底裤。他们喜欢腰间带着弯刀,肩上扛着弩和箭囊。
玉米是怒族的主食。公山北部的怒族也向藏族学习种植青稞、燕麦,吃青稞面。受藏族生活方式影响,少数怒族有时吃酥油。除了鸡、鱼、猪、羊、牛肉,副食还包括狩猎野味。怒族一般喜欢吃用蔬菜煮的浓米粥,在里面煮野味,很好吃。怒族男女都喜欢喝酒,酗酒。怒族房屋分为木屋和竹楼两种,是在木桩上铺设木板或竹席而成。一般有两个房间,在外面为客人服务,配有火塘。铁三脚架或石头三脚架放在火池上做饭。里间是主卧,存放食物,不允许外人进入。
1949年以前,怒族的婚姻以一夫一妻制为主,少数族长和富裕家庭也有多个妻子。住房转让制度在世界各地都很流行。男人结婚后,在父母家附近另盖新房,与父母分居,得到少量财产。但是小家庭在生产生活上还是有义务和父母以及整个家庭互相培养,互相帮助的。最小的儿子和父母住在一起。父母去世后,他留下的土地、牲畜和房屋主要由小儿子继承。血统按父系计算。毕江怒族的父子命名制度是计算世系和财产的重要标志。
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怒族地区的社会文化事业得到了充分繁荣和发展,呈现出繁荣昌盛的新局面。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党和政府开始在怒江地区积极建设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机构,初步建立了国家、县、乡、村四级文化网络。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随着“千里边疆文化走廊建设工程”、“兴边富民”等项目的实施,怒江地区各种文化机构、队伍和文化设施不断发展,文化工作者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文化艺术队伍不断壮大,极大地促进了怒江人民社会文化事业的进步。2003年,怒江州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81.6%和86.64%。截至2006年,泉州共有54家文化机构。文化工作者369人,其中怒族28人。公山独龙女自治县只有一个县有一个专业表演团体、30个专业表演团体和58个业余表演团体,从事文学艺术创作的有200多人。
怒族的传统文化也得到了保护和传承。“十五”期间,公山县进行了全面、科学、系统的文化普查,为保护怒族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目前,女仙节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怒族的“若如”语、民歌“敖德节”、舞蹈“大别节”和“仙女节”也被列入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在公山县冰钟罗乡建立了怒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怒族的文学艺术创作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不断涌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怒族作家李·创作的《怒江歌》首次获全国少数民族业余文化表演奖;《唱出心声》由云南省和中央广播电台录制,并在全国各地演唱。怒族摄影师拍摄的“独龙侠”合照,在云南省“全国杯”摄影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舞蹈作品《怒女织女天长》也获得省创作三等奖。1980年后,怒族的文学事业进一步发展,涌现出更多的怒族民间文学工作者,许多作品在省内外报刊上发表。“九五”和“十五”期间,《公山各族民间故事集》、《民间十大集成》、《怒族民间故事》、《伏工族民间文学集成卷》的编撰出版,对怒族民间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更可喜的是,一些怒族民间文学工作者将深入文学创作领域。
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群众文化蓬勃发展。在怒族聚居的公山独龙族和怒族自治县,50年来共举办了680多场群众文艺演出,其中128场为国家级和省级演出。在第三届中国艺术节上,被省文化厅、省民委授予“文学表演二等奖”。县文化艺术团(现“三江明珠艺术团”)积极开展文化“三农”活动,50年来共举办演出1250场,观众达35万人。文化事业蓬勃发展。1993年,县图书馆获“云南省先进图书馆”称号。2004年,农村电影管理站被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文化部授予“农村电影放映先进集体”称号。6名电影放映员被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文化部授予“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之际拍摄50多年的电影工作者”、“优秀电影放映员”等荣誉称号。
民族体育蓬勃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得到重视和推广。1949年以后,随着怒族社会的发展,原本是生产生活技能的荡秋千、过绳、射弩等活动逐渐演变为怒族的体育活动。射弩即使在全国也是极具竞争力的,滑是它的强项。这项运动被列为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表演项目。弩射、秋千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全国比赛中获得3枚金牌和多枚银牌,并在日本演出。
1.《怒族 怒族》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怒族 怒族》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676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