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离开尘世生活的勇气,细究起来,是很意外的,是道家的隐逸思想。
小时候,我在妈妈的学校图书馆里读了很多书。我不知道什么叫“聪明人干活聪明人着急,无能人无所求,吃饱了就游泳。”但让我选择,即使是现在,我也更愿意做一个彻头彻尾的无能之人,选择“森林里的一点点微弱”。
以前住的城市里有座山,我去过很多次。我会巧妙地避开成群的游客,从半山腰的一块巨石后面找一条路,爬上楼梯,路过有科普简介的植物。有些名字真的很美。就这样一直往前走,没有石阶,然后走过一片松林,踩着多年积累下来的松针铺成的软软的路,走了一会似乎就走到了尽头。不要害怕。继续横着走。几分钟后,是大海。
悬崖的尽头是一个观海亭。天气好的时候,穷人的眼睛依然是深蓝色的海水和缥缈的海天,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我爬上了顶峰”。我调查整个世界”。有时候,我会看着海面上雾气升腾,我会向着自己漂来,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仿佛我骑着这片云彩,向着大海冒着热气。我好像已经意识到什么是东西了。说忘了,其实是死了。我特别喜欢这个地方。因为附近有个道观,偶尔会在这里遇到几个道人,高髻长髯,道袍朴素,脚步轻盈,几个人影都看不见。
我会很好奇——他们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当从另一条路下山,路过路人居住的院子,到处都是竹子花草,在北方很难种植大型竹林,但这座山可以。有一只鹦鹉在晾衣绳上跳来跳去。我会羡慕这样的生活。但是当你回到城市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你将不得不考虑与你未来选择相关的事情。每天都有那么多脑细胞死去,就为了这些东西,我真的觉得自己对他们一文不值。
这样,年复一年玩的时候,就会经常走到岔路口。我去法门寺的前夕,迈出了一步,这将改变我的人生道路。这是一次奇怪的旅行,我没有计划就直接从学校去了法门寺。好像是第一次正式向佛菩萨祈祷:你给我什么路我就走什么路。回来的路上,因缘已定。在有了一点勇气,脱离了为了家庭的荣誉而度过一生的想法之后,我发现,虽然我并不厌倦这个世界,但我也不喜欢这种生活,我只是害怕达不到家人的期望。财富和皇帝的故乡不是我的愿望,但那条不被捆绑的小船或者几个山海之间的院落,应该是我的生命。
相对来说,我看的最多的是苏东坡的传记和作品。抛开前生和后人,他的天真与成熟、努力与软弱也令人担忧。而他,只有在晚上喝酒之后,才愿意说“船从此死亡,江海送他余生”。
但我意识到,我这辈子做的第一个决定性的决定,就是挣脱这个世界。好像很成功,甚至我八十多岁的奶奶和她的七个孩子,无论是面对黄土还是有钱人,都觉得我的选择是对的。因为他们,至少在我看来,是不快乐的,但他们永远不知道,不快乐还有出路。的确,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会让我更加坚定。但是,我真的做到了吗?
说到底,要不要绑就看你自己了。不了解,总会想逃避。就算看起来有很多,也成了制约。我凌乱的房间里堆满了吃的和用的。每次看到这些东西,我还是会难过,甚至会哭。感觉这不是修行者的样子,而是一种说不出的悲伤从心里涌出。当然我知道物质和幸福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我没有资格在没有想要的状态下谈放弃五种欲望。
听和想都做不到,实践也做不到,这似乎正是小时候无能的愿望。上级的“无能”是我力所不及的,因为真的是“无所求”。
至于我,有很多期待。想在河北生活就怕,怕了就不辜负期望。
前几年管家跟我说:“希望你能成为一个好法师。”
我问:“当法师难吗?”这是我对未来生活的担心。我习惯了没有任何责任的生活。懒,躲躲闪闪,无所畏惧,一如既往。
管家不像以往,这会儿回答各种幼稚或沉重的问题,但一前一后走了很长一段路后,转过身来说:“不做法师真难受。”这可能是管家对自己出家二十多年生活的描述,或者别的什么。
我知道,我会走这条路,但来得太早了。只要你是一个普通人,你就无法避免身份的认同。不是高低贵贱,而是根深蒂固的观念。就像一个名字,没有属于我的身份,似乎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生存的地方。我是一个弟子,一个朋友,一个女儿……每个身份的背后,一定有关系。我是一个上师的弟子,我妈妈的女儿,我哥哥的妹妹,我奶奶的孙女……每一段感情的背后是什么?是责任。我如何遵循上师的教诲而不深表感激?如何做一个佛教徒对家人的孝顺,不让家人无休止的循环...这些都是身份认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包括这个,我怎么当法师?
对于一种新的角色和责任,如果等到你做好充分的准备,你可能永远无法胜任。而且,我好害怕辜负老师和朋友的好。所以我打印藏文资料到凌晨三点,探索三布扎输入法到凌晨三点,学习排版和存储的法术到凌晨三点,写文章到凌晨三点,开会到凌晨三点,或者备课到凌晨三点都是一样的,没心没肺的时候看看师傅的方法,想想现在的责任,不要什么都义无反顾,不要试图摆脱这种生活,所有的
我问管家,如果以后不需要当巫师,我就去学开卡车给大家买吃的。管家开玩笑说:“不用学卡车,会开拖拉机。”
以前我开始写作的时候觉得有说不完的话,这次甚至要看几年前的一些散文才能重拾心情。对于各种过去,对于当下,也是“渐渐离书渐行渐远”。欧阳修表达永远在我心里的话,在我看来,更像是对自己说再见。
也许每个人都规划过无数人生轨迹。你拍了哪一张,满意了吗?
这本书是《第二朵花的绽放》的作者Xi阿荣博堪布的弟子们所写的心路历程、精神体验和生活的速写,它是从博迪周网站上近十年来的400篇“佛子心话”中选取的。
几十个作者来自各行各业,包括作家、演艺明星、企业家、公司员工,还有几个和尚。这些随笔和随笔,通过作者自我报告的真实经历,反映了人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坚持和痛苦,以及通过古鲁教导的沉默一步步与更好的自我重新团聚的过程。
我们把这本书录制成音频,希望以这种形式,让彼此亲近的人有机会听听他们的故事——遇见更好的自己。
1.《渐行渐远渐无书 渐行渐远渐无书 | 佛子心语》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渐行渐远渐无书 渐行渐远渐无书 | 佛子心语》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725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