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有一颗小行星以一位中国科学家的名义在热搜中注册,也引起了网上网友的关注。所以很多小伙伴可能不知道具体情况。边肖还在网上查阅了一些信息,然后我将与你分享,以了解另一颗小行星是以一位中国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
新浪科技讯8月31日,为纪念吴汝康院士的杰出学术贡献,国际小行星委员会批准将317452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吴汝康之星”。2020年8月31日上午(吴汝康院士逝世14周年纪念日),“吴汝康之星”命名仪式在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博物馆举行,由古人类学古脊椎动物研究所、贺亮合力基金会、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主办。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汝康(1916-2006)是中国体质人类学和古人类学的创始人,提出建立“现代人类学”。
吴汝康是第一位研究中国出土人类化石的中国物理人类学家。他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对1949年至1966年中国出土的大部分人猿化石的第一手描述和比较研究。他的研究报告涉及蓝田、周口店、和县的直立人,以及丁村、马坝、资阳、建平等地的智人化石。,一直是中国古人类学家必读的参考资料。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南猿南猿南猿南猿南猿和思维南猿被认为是人类和现存类人猿的祖先。吴汝康在研究了中国出土的大量化石后,于1987年将其合并,建立了一个新的属名——陆丰南方古猿,为人类学家广泛接受。
20世纪60年代,吴汝康在从猿到人的过渡中提出了“人体体质发展不平衡”的概念。另外,在关于猿与猿的界限的争论中,他指出人类直立行走、制造工具、大脑大、语言、意识、社会等重要特征并没有同时出现。从古猿进化到成年,是一个巨大的质变过程,有一个很长的过渡期。这个过渡时期的生物,属于既猿又人的阶段。他指出,两脚直立行走标志着这个过渡时期的开始;制造工具的开始标志着过渡期的结束;意识和语言在制造工具之前就萌芽了。
1956年参与制定我国基础学科12年长期发展规划。为了推动体质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1982年,他和同事创办了中国第一份人类学期刊《人类学杂志》,并担任主编和名誉主编。为了加强科研团队,他还培养了10多名研究生,现在国内古人类学的主要研究者大多来自他的家族。1965年和1984年,吴汝康及其同事编制出版了《人体骨骼测量方法》和《人体测量方法》,参与并领导制定了我国工业人口成年人体型国家标准。他在一系列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于1985年提出建立“现代人类学”,主张在这一领域总结关于现代人类群体身体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的知识,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
吴汝康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写于1962年的《类人猿下颌和牙齿化石》一书在美国、日本和韩国重印,被认为是中国古人类学的经典著作。1965年,他应东非坦桑尼亚政府的邀请,参加了向坦桑尼亚政府移交“东非人”头骨化石的仪式。他还与日本东京大学的小野圭吾教授合作,领导了海南岛少数民族的人类学和语言学调查。吴汝康是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协会名誉终身会员(1988年起为常务委员),皇家人类学研究所名誉学术委员,国际史前史与原始史协会常务委员,世界考古大会执委会东亚地区高级代表。在美国出版的《体质人类学历史百科全书》中,吴汝康被列为唯一的“中国体质人类学家”特别条目。
吴汝康也很重视科普。除了为报刊撰写科普文章外,他还出版了《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第一版和第二版)、《人类的诞生与进化》,并与同事编辑出版了《人类发展史》等科普作品。
吴汝康获奖,获奖频繁。1991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2000年获香港何李科技成果奖。此外,他还获得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第一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奖、第三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奖和国家优秀科普作品奖。
吴汝康是中国最重要的古人类学家。他从人类体质的角度研究人类的进化过程,增加了人们对自身的认识。作为中国古代人类学的宝库,他的著作奠定了基础,他的人才培养为中国体质人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国际学术界的活动增进了国外同行对中国的了解,他积极的科普工作对推动辩证唯物主义和人类起源与进化知识的普及起到了积极作用。
命名国际小行星是一项永久的荣誉
广阔的宇宙充满了明亮的星星。小行星是太阳系中比大行星小的天体,大多在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围绕太阳旋转。根据国际规定,天空中的恒星只能用星座和它们的编号来表示,只有太阳系中的小行星才能被发现者命名。早期发现的大多数小行星都是以希腊神话的神仙命名的。后来随着发现的小行星越来越多,很多国家、城市、名人的名字都成了小行星的名字。为了统一规范,国际天文学联盟(IAU)专门成立了由国际知名科学家组成的小行星命名委员会,负责接受和审议世界各地新小行星的命名。小行星发现者提出的命名声明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核通过后,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在《小行星通报》上正式公布,并通知世界各地的天文台,该星名将成为小行星的永久星名,并纳入每年公布的《国际小行星星历表》,将永远保留天文历史。小行星命名具有国际性和永久性,是崇高的国际荣誉。一旦获得国际认可,就会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
小行星保存了太阳系早期形成的原始信息,对于探索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小行星的发现和研究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宇宙和太阳系天体结构的认识,促进了天体力学的发展,而且对推动人造卫星发射和人类进入太空导航时代起到了基础性和开拓性的作用。60年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了一批具有命名权的新小行星。自1978年以来,小行星一直以来自省、市、地或科学家的名字命名。名人为小行星命名,旨在展示被命名人在科学、教育、文化、慈善等一些领域做出的贡献,表达社会对他们的尊重。为了进一步弘扬和突出何梁何利基金获奖科学家的崇高思想和杰出贡献,2014年6月,何梁何利基金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达成双边合作意向协议。根据评选委员会的提名建议,紫金山天文台同意将该站发现的新小行星命名为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技成就奖”的科学家。
以吴汝康命名永恒星球,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其学术成就的赞誉和科学精神的永恒,也是对从事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学研究人员的一大精神鼓励。
1.《又一颗小行星以中国科学家命名 到底是什么状况?》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又一颗小行星以中国科学家命名 到底是什么状况?》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852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