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时间我总是“强迫”调酒师做了一些奇怪的twist,或是给经典酒里加些奇怪的味道,或是把两个似乎根本不搭嘎的味道放在一块,并非每次试验的结果都是宜人的味道。有时甚至难喝到我自己想抽自己。

时至今日,调酒师储藏在柜子里待用的材料其丰富程度简直是一百年前的同行不可想象的,但经典酒之所以经典自有其道理,反正今天你要做出一杯全球流行的酒也是难上加难,酒客们很难只是满足日常能喝到那几种熟悉味道。

于是——

“给你做点特别的东西~”

“这杯你绝对想不到~”

“来杯你没喝过的试试。”

“要不来试试我们新出的特调?”

......

熟悉吧台生活以后,你肯定已经听过不少这样的话。仿佛这就是个特调的时代,每一杯鸡尾酒都是为你而生。

但是别高兴太早,你难道就没有产生过一丝疑惑:

这家伙一晚上已经做了多少杯“特调”?到底特么“特”在哪??

有时你喝到是调酒师还在试验的新酒,运气好的话你会喝到让人惊喜的味道;有时你喝到的可能只是了无新意的twist,看到材料在吧台上摆放整齐你就知道这杯酒会是什么味道(偶尔最终成果甚至还不如你想象得好喝);但人的一生中总会遭遇一些黑暗的时刻,比如调酒师干脆端出来没写在酒单上的经典鸡尾酒,接着用三月春风的语气告诉你:“这是您的特调。”

某小编就曾遭遇过如下情况:某个周日晚上,不想劳神走远的他选择了自家附近一家新开的酒吧,翻了翻酒单随手点了一杯不在酒单上的Daiquiri想试试调酒师的水平,结账却傻眼了:Daiquiri被算了一杯特调——

搁你你不生气?

你要摆成这样我也就不生气了

出于点单系统方便的需要,酒吧不可能把所有的鸡尾酒都单独别类,这当然可以理解,一杯Daiquiri不在酒单上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如果仅仅如此,当然也不值得我们专门写文章来声讨这一家店一杯酒,问题是,这种情况绝不是少数,也绝不是特例,这才是今天这篇文章所谈的重点:

不少酒吧都在用off menu所带来的信息差赚取不当利润,因为大部分酒客不会刨根问底打听我这杯酒到底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用刚才的Daiquiri举例,这杯酒不仅仅被算了特调,并且还多收了比酒单均价要高的费用:

以同样60毫升为例,一杯最普通的Daiquiri的物料成本大概是在10块钱左右;

一杯海明威Daiquiri因为加入了野樱桃利口酒和西柚汁,所以成本大概是在13块钱左右。

这家店的酒单上是有海明威Daiquiri的,然而这杯无论从成本到做工都比海明威Daiquiri要低的鸡尾酒,价格却比它还高。

这再次印证了一些调酒师私下和我们聊到的问题:很多酒吧都会把店里标准配方之外的off menu算作特调而调高价格。

如果特调真的用到了更贵的材料、付出了更高的人工,多花一些钱喝酒无可厚非。

一杯用Elija Craig做的Old Fasioned当然比用Heaven Hill做的贵;

在一家均价80的酒吧点一杯off menu的Mizuwari,被收200块也算良心(要考虑物料、时间、人力还有卖出更多杯酒的机会成本)。

然而很多所谓的特调不过是把基酒从一款换成了同等价位的另一款,价格居然就凭空多出来10-20块钱,这么做,就有点把客人当傻瓜的意味了。

除了这杯Daiquiri,我还遇到过要求把Gin Tonic的金酒从Beefeater换成孟买蓝宝石就被多收了10块钱的例子,你知道一整瓶蓝宝石金酒比Beefeater贵多少钱吗?10块钱!

在此我们郑重提醒:

不是所有打着特调旗号的off menu鸡尾酒都能被冠之以“特调”的名义用来从客人口袋里多掏钱。

我们希望酒吧能够更加真诚,杜绝和抵制这种不当获利行为;也希望客人们能擦亮眼睛,提高自己对鸡尾酒了解的同时,坚决拒绝和拆穿这种完全有悖酒吧精神的把戏。

话说回来,“特调”这个词本身就让我十分讨厌。哪有什么特别调酒,明明每一杯酒都是特别的。

About us

我们说了这么多

1.《你告诉我,凭什么叫“特调”就得更贵一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你告诉我,凭什么叫“特调”就得更贵一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9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