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DSD技术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中关村在线音频频道原创】对于无损音乐,可以立即想到主流无损音频格式,如WAV、FLAC、APE。无损音乐当然是追求高质量音乐的用户的首选。笔者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听APE形式的专辑时,内心受到的强烈冲击和冲击感(本来是无损的味道~)。瞬间找回当年听CD的感觉,不想再听MP3了。(大卫亚设)。

路在哪里?论DSD技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看到这里,细心的网友会发现笔者少说了非常强大的无损音频格式——DSD。其实笔者是故意要把它放在后面的。发烧友必须熟悉DSD格式。该技术于1996年已经推出,是索尼和飞利浦共同开发的技术,将模拟信号直接转换为脉冲数字信号,并将音乐存储在接近4倍的CD空间中,提供了更好的音质。

但是如此优秀的无损技术也经历了近20年的漫长发展,但还没有普及。80年代以来,笔者经历了从卡带机原始模拟音频到今天全面数字音乐时代的变化。与其他数字音乐格式不同,DSD格式一直没有广泛应用。发烧友也不太关注它,到底有什么问题?作为音乐消费者的你又是怎么想的?所以今天我们要谈谈DSD。

2SACD音质那么好 当年为啥没火起来?

Sony和Philips共同首次推出DSD格式时,大大改善了PCM格式的缺陷,DSD的采样频率为2.8224MHz,比传统光盘的采样频率(44.1kHz)高64倍,频率范围可以扩展到10。因此,在这两点上,DSD格式的音质比传统PCM好得多。换句话说,听SACD的用户将不再想听传统的CD。

一张SACD的价格比传统CD贵得多(图片来源:Google)

超音频光盘(SACD)是使用DSD数字录制技术的光盘,其频率范围和动态范围比光盘大。一般分为三种结构。一个是单层高清(DSD信号输入),另一个是双层光盘,一个与CD兼容,另一个是高密度录音层。可以存储4.7G字节的数据,大约是普通CD的6倍。高清层被细分为3轨道,可以分别加载2通道信号、6通道信号和其他信息(标题、曲名、图形等)。SACD与传统CD大小相同,但提供比CD更好的音质。

另外,还需要配合这么贵的SACD播放器(照片:Google)

但是问题是,即使在实际唱片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SACD也没有普及。唱片价格贵是因为用户也要为唱片买SACD机器,后者的价格比现有的CD机器贵得多,所以用户可以增加不少开支,这是毋庸置疑的。这样算的话,用户听无损音乐的“代价”实在太大了。

相比之下,当时大受欢迎的CD播放器更加时尚和便宜(图片来源:Google)

另外,从专业录音的角度来看,使用DSD录音技术的设备应用也不多。原因也可能是设备费用问题。这使得SACD的产量始终难以增加。笔者记得以前参观唱片店的时候货架上摆满了传统CD光盘,SACD很少见,更别说SACD机器了,估计只有发烧友才会去找这两种稀有的产品。

3从万众瞩目到处境尴尬 DSD怎么了?

俗话说,好马配鞍,SACD对功率放大器和扬声器的要求非常苛刻。传统的模拟设备已经无力了。因此,制造商们必须为此推出新的数字放大装置。例如SONY当年推出的集成放大器TA-FB940R,是非常经典的数字扩展器,频率响应、动态范围、瞬态响应都更好,最适合播放SACD的高分辨率音乐。可以说,新数字放大器的诞生为SACD系统提供了功率放大器的解决方案,同时进一步增加了用户的听音成本。比如当年(约2005年),索尼这个TA-FB940R放大器是3600元,真的不便宜啊。

iaoimg.com/large/3662/2959509820?from=article.detail&_iz=31825&index=4" width="640" height="360"/>

虽然可以录音和播放 但DSD却很难编辑(图片来自:Google)

除了硬件成本高昂以外,其实DSD格式自身还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可能是由于Sony非常严格的版权保护,虽然可以用DSD录音,但编码素材却很难编辑,因此大部分音乐都是先以PCM编码录制和制作,而后为了发行需要才重新编辑为DSD格式。所以DSD更适合将模拟时代的母带进行数字化,从而对音乐作品进行有效的保护。但这显然让DSD格式拥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也是为什么录音棚里很少有DSD录音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DSD不是很适合做多声道录音,因为DSD的带外噪音会大大影响作品的总体噪音水平,这取决于实际的混音,以及声道之间动态范围的关系。考虑到带外噪音的限制,当多个声道的噪音加起来时,录音的品质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PCM的使用范围远高于DSD(图片来自:Google)

为此,Sony与飞利浦于2008年又特别开发了一种全新的DXD格式(24bit/384KHz的PCM录音技术),它是面向SACD的高清低噪音录制和编辑的极限数字清晰技术。虽然它被认为是最好的DSD源记录格式之一,但DXD实际上还是PCM,只不过它拥有足够高的采样频率和足够多的量化位数做保证,音质上并不逊色于DSD,这就导致DSD的处境更加尴尬。有人说在录音技术上,DXD肯定会取代DSD。另外也有业界人士分析Sony将放弃DSD。

4沉寂数年后再次被炒热 DSD又来了?

沉寂了数年后,近年来DSD又再次被炒了起来,尤其是在数字音乐播放器行业里,DSD被炒得最热。稍微和发烧着点边的产品就敢打着无损DSD招牌出来叫卖。但实际上很多产品内部芯片却把DSD转制PCM音频解码,虽然转制后是24bit音轨,其实也就只相当于16bit的传统CD音质而已。

可直接处理DSD讯号的EMM SACD机(上)和DAC(下)设备(图片来自:Google)

针对于这个问题笔者也向身边一位资深发烧友于梦琦童鞋请教了一番,他说以他个人的了解,市面上那些价格便宜又号称可以直接播放DSD格式的播放器基本都是骗人的,DSD只不过是个噱头而已,很多其实都是内部转码成PCM之后在解码的。并且当笔者问到有哪些可以直接处理DSD讯号的设备时,他想了想说知道的只有EMM和Playback机这两家的设备。然而这两款设备的售价都在七八万元,你会买吗?

Playback Designs MPS-5 SACD机(图片来自:Google)

看来即便是位资深的发烧友,对于DSD这种听起来都很烧的东西也是有些可望而不可即啊。其实DSD并不是没有市场,而且未来它也不会消失,只不过如今的DSD已经被定位于发烧界的奢侈品范畴。如果你对于音质有着极高的追求,钱这东西对于你来说也从来不是问题,烧一烧DSD显然是不错的选择。最起码也可以听听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声音。

写在最后:

不知大家是否有耐心把这篇文章看完,作为一篇行业分析类的文章,笔者还是更愿意把它写的趣味一些。其实DSD技术已经发展了20年的时间,期间也经历了好几次行业变革,连当年大红大紫的实体唱片都已经穷途末路了,DSD近年来又被炒得火热,说明它还是有市场的。而追捧它的正是HiFi行业和发烧友,只要这世界上还有人追求最好的声音,DSD就不会消失。

不知大家是否有耐心把这篇文章看完,作为一篇行业分析类的文章,笔者还是更愿意把它写的趣味一些。其实DSD技术已经发展了20年的时间,期间也经历了好几次行业变革,连当年大红大紫的实体唱片都已经穷途末路了,DSD近年来又被炒得火热,说明它还是有市场的。而追捧它的正是HiFi行业和发烧友

于梦琦

1.《【漯河雅马哈xj400】路在哪里?论DSD技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漯河雅马哈xj400】路在哪里?论DSD技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auto/2586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