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胜旗
书籍| maozz
"预测摩尔定律死亡的人每两年增加一倍."
2018年是英特尔悲伤的一年。公司50周年大庆前一个月,挤了5年牙膏的CEO柯在奇因桃色事件辞职。
据外界猜测,这只是董事会寻找的一个小借口,因为就本身而言,这段恋情微不足道。
最重要的是,柯在奇是摩尔定律的反义词。在他的任期内,从14纳米到14纳米都很尴尬。摩尔定律是英特尔的基本法。
2018年,在半导体工艺技术上领先半个世纪的英特尔被台湾半导体Manufacturing反超。伴随AMD的LIJEN也在追赶。
Nvidia黄仁勋说摩尔定律已经死了。一代巨型发动机Risc开拓者大卫帕特森也说摩尔定律死了。
这几乎等于英特尔存在的意义消失了。科技界的指示灯变成了普通的赚钱机器。
只要看一下英特尔的财务报告,大体上还是可以的。新产品正在收缩,但由于云计算的强劲东风,英特尔的CPU仍然供应不足。
如果时间可以追溯到十多年前,英特尔会后悔两次拒绝道歉的日子。因为苹果培养了三星和台湾半导体Manew Pack Churing等两个对手。
在iphone第一代发布前一年,英特尔拒绝向乔布斯提供手机CPU并出售自己的ARM分部XScale。苹果选择了三星。
2012-2013年,苹果为了三星化找到了iphone 5S的A7处理器代工厂。传闻中的候选人英特尔没有收到,台湾半导体Manufacturing当时也没有准备收到这么大的名单。
此外,在三星忍受了一年的苹果投入巨资投资台湾半导体Manew Pack Churing,最终实现了20纳米A8的量产。当年英特尔已经开始量产14纳米,领先台湾半导体Manufacturing 1-1.5代。苹果对CPU性能的图腾式要求迫使台湾半导体Manew Pack Churing疾驰。
半导体先进工业需要太多的资金,苹果这个大客户的驱动终于给了台湾半导体Manuepack Churling水井喷洒的动力,在7nm处登上了顶峰。(威廉莎士比亚、半导体、半导体、半导体、半导体、半导体、半导体、半导体、半导体)格子心显然没有钱继续军备竞赛,因为先进工艺客户太少。
之后,诸葛亮毫无意义。错误谁都犯过。乔布斯当年也整理了ARM的股票,微软也整理了苹果的股票。
我们聊了半天,还是要回到摩尔定律。
英特尔灯塔暗的时候,大洋彼岸的比利时小镇鲁汶闪了一下。下图是IMEC的最新路线图,1纳米正式登场。事实上,IMEC几年前就对此深信不疑,IMEC的Roadmap已经变得司空见惯了。
IMEC是高科技重返欧洲的象征。ASML的硬核联盟构建了最新NXE3400系列EUV的半导体研究重镇,IMEC也是High NA EUV的原型共同开发合作伙伴。因此,IMEC可以说在实际机器上实现了1 ~ 3纳米技术。
下图是ASML的路线图。High NA EUV已经设计好了,所以从光刻的角度来看,至少在未来10年里,摩尔定律仍然被掌握。
下图是High NA超静室巨大的光学测量津滨仓库和巨大的EUV反射镜机器人。
IMEC认为,超过5纳米,晶体管Cell的图案可能是各种形状的FET管。
"640" height="319"/>有没有越来越像乐高积木的感觉,接下来粗浅解释一下一些基础知识。
首先,有人会质疑道:原子直径才0.1nm(1 Å),怎么可能把这么复杂的晶体管做到1nm。
确实如此。目前所谓制程技术或技术节点多少nm,并不是晶体管做到这么小了。
早期晶体管的缩小都是类似二维的,为了达到摩尔定律,长宽各缩小到0.7倍则面积缩小近一半)。传统ITRS定义技术节点是最小金属间距(MMP,即下图蓝色那根)的一半。但到了20/22nm引入FinFET以后,MMP的减少开始变得很慢,但是因为3D化后晶体管数量仍旧激增,厂商再用1/2MMP就显示不出来技术进步了。因此各家的命名就开始乱了起来:
20nm x0.7=14nm,所以新一代叫14nm;
14nm x0.7=9.8nm, 所以再新一代叫10nm;
10nm x0.7=7nm, 所以下一代叫7nm;
7nm x0.7=4.9nm, 所以再下一代叫5nm。
(请注意,上面这些0.7并未真正物理出现,只是假想如果二维缩小0.7而已。实际上看下图台积电10nm到7nm,MMP距离只是从42/44nm降到40nm)
从上图看,英特尔的10nm和台积电的7nm平面基础尺寸是近似的。为了对比技术差距,单位面积的晶体管数成为一个好方法。据分析数据,两者每平方毫米都是一亿个晶体管左右。但台积电早已量产(麒麟980/990,A12/A13,AMD Ryzen 3000等),但英特尔多年还是搞不定良率问题。
有专家猜测,英特尔10nm碰到的问题可能和它家激进地把导体从铜全面转到钴有关,而台积电和三星仍然用铜或镀钴。铜是很好的导体,但有个很讨厌的特性,就是在纳米尺度电阻会激增。
下图是很漂亮的示意图,图中铜颜色那个就是铜。实际的芯片里这些金属层可以有12层之多,把最底下的晶体管互联起来形成电路。
这就是最微观层面搭建的宏伟大厦。想想看,这是在芝麻大的空间里,上亿个晶体管上面复杂搭建了上亿根铜筋的混凝土建筑。
金属钌是替代铜的另一个选择。而在晶体管材料上,硅锗合金和拥有更佳电性能的铟、镓和砷化物也在被深度考虑或已应用。
下图很好地展示了在半导体发展历程中,人类绞尽脑汁使用了元素周期表上的各种可能,这还不包括各种化合物。
看到这种精神,你认为让科技精英们直接放弃摩尔定律,会那么容易吗?
5nm制程基本上还是会用已经成熟的FinFET架构,FinFET比平面Planar更大的电流和更快的开关速度足够支撑到5nm。只是光刻必须要用到EUV,否则掩模的层数要多到失控了。
目前各家的3nm方案都是更加立体的FET,nanosheet和nanowire等统称为GAA(Gate all around)。“到处都是闸门”,这个名字显示了这些小乐高晶体管的诡异模样。它们还包括了碳纳米管等各种复杂的材料。
IMEC目前笃信CFET将是打开1nm大门的钥匙,到那时各厂市场部宣传的单位将是埃米而不是纳米。
虽然这些技术都在实验室实现了,但是距离量产还有数不清的险阻。但最大的障碍是:钱。
目前开发一款7nm芯片的成本是3亿美元,5nm预测是5亿美元,而3nm很可能到10亿美元。
究竟未来能有几家公司需要做这种芯片呢?
这时,可怕的摩尔第二定律也闪现了威力:“新晶圆厂的成本每两年翻一番”。
目前新7nm工厂是150亿美元,那么5nm工厂将需要投资300亿美元,3nm则理论上是600亿美元。
正是因为各种不确定性或各种悲观,否定摩尔定律的声音越来越多。确实,对于目前硅架构存在量子隧穿效应极限。
不过,可行的方法不仅只有继续缩小晶体管的尺寸,还包括做多层晶体管的方案和叠加晶圆的方案等。
英特尔也在试图改进处理器架构的方法来实现另类摩尔定律,因为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单位芯片面积计算力的每年提高。
早期CPU性能是靠提高主频实现的,但后来英特尔的Core架构和AMD的Zen架构都成功实现了主频不变算力的突破,所以这个思路一定还有突破空间。
从目前情况看,至少未来十年人类还有充足的技术手段继续倍增芯片性能。再往后,也许量子计算真的会到来?
声明:本文为作者投稿,版权归作者个人所有。
【End】
1.《【金捷摩托车150】摩尔定律死了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金捷摩托车150】摩尔定律死了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auto/2638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