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公社》那篇文章《整个奇瑞都被卖掉,你猜谁来接盘?》的文章写得很大方,但这篇文章也只能说太“吓人了”。
言之凿凿的标题,甚至已经绕开“奇瑞整体出售”的“现实”,直接跳入到“谁来接盘”的层面。
而支撑这个判断的,恰恰是一句“奇瑞内部人士透露”。
这是一种写作技巧,可以让“事实”看起来更扑朔迷离,更似是而非,因为无论事实真假,都是那个“内部人士”背锅。
毕竟,我们无法证伪,这个“内部人士”是否存在,抑或,这个“内部人士”到底有多“内部”?
当然,这既不是媒体同行之间的攻讦,也不是厂家授意的“发声”,而是基于“事出反常必有妖”的基本逻辑批判。
在那篇刷屏的文章中,《汽车公社》把“奇瑞整体出售”的原因归结为“缺钱”。
关于奇瑞缺钱的证据也不可谓不“详尽”。
一是资产负债率,“之前网络上泄漏的一份2014年奇瑞的财报来看,当时奇瑞的资产负债率已经为75%左右。”
二是各产品线布局,“除了奇瑞汽车本身,还要投资凯翼汽车,观致汽车,捷豹路虎,技术方面从整车平台,到发动机、变速箱、电动车、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等方面的研发,没有哪一条不需要烧钱。”
三是海外布局比较“烧钱”。
或许,为了表现“客观”,《汽车公社》的这篇文章又让自己陷入无法自圆其说的尴尬境地。
《汽车公社》也透露了一点——今天的奇瑞已经是“盈利状态”,虽然功劳全在捷豹路虎。
“2016年,奇瑞股份实现营业收入329.64亿元,利润总额仅为2.06亿元。其中,整车业务中利润最高的奇瑞捷豹路虎,2016年销售收入为198.46亿元,净利润28.06亿元。也就是说,有了奇瑞捷豹路虎14亿元的利润支持(按50%股比分摊),奇瑞股份才实现了盈利。”
——上面这部分加引号的,是《汽车公社》的原文截取。
尽管“缺钱”和“盈利”是两个概念,但“盈利”的状态,显然能支撑奇瑞走下去,从“一个奇瑞”战略发布以来,不再“折腾”的奇瑞,在傍上捷豹路虎以后,在实现盈利以后,反而要“卖身”了?
——难道是尹同跃和陈安宁他们一干人,这么折腾,就是为了买iPhone 8?
这便是“奇瑞整体出售”的反常规所在,也是《汽车公社》挑战我们基本认知的所在。
或许,奇瑞是非常缺钱的,但又有几家车企是不“非常”缺钱的?
Choice金融终端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24家上市车企总负债达8789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7.64%。
67.64%,这个行业负债率低吗?
“缺钱”简直是汽车行业的常态。
是不是,看到这样的负债率,我们再援引“内部人士”,就可以得出:
——“汽车行业都要被全盘打包卖掉”的大结论和大新闻?
其实,我这篇文章到这里可以结束了,因为现阶段《汽车公社》暴露出来的信息,并不足够支撑其文章的观点和判断,即便,这篇文章连“缺钱”一说都难以自圆。
我更情愿看成,这是《汽车公社》对奇瑞的一次“客观”行动,就像我林燃对韩系一以贯之,每月N篇的“客观”行动一样。
如果你从事汽车传播行业超过一年,就会发现地方政府对汽车企业的“热爱”,几乎到“迷弟迷妹们”喜爱鹿晗的程度。
原因不外乎,产业升级!
原因不外乎,G-D-P!
汽车行业流传着一些无节操的车企的故事,他们把汽车厂建到某个地方政府——拿地、换矿、减税…….
无论是让捷豹、宾利恨得牙痒痒的华泰,还是PPT造车各种不靠谱的奇点,无论是知名合资大厂,还是一线自主品牌,在这些充满想象力的段子里,实际上是地方政府和车企是双赢的状态。
毕竟,一个生产基地背后,是一整个零部件配套体系,是一整个产业。
毕竟,造车需要工人,需要物流,需要纳税,需要计算G-D-P!
拿我最了解的即墨来说,2016年它的GDP是1100亿,是全国排名前15的富裕县。
而一汽-大众即墨五厂的产能规划是60万台,一台车按照15万元计算,那么最终GDP就是900亿,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即墨,再造了一个全国排名前十五的“富裕县”。
在胶东坊间的议论声中,即墨“撤市划区”并入青岛,一汽-大众功不可没。
故事还不算完,围绕一汽-大众即墨工厂周边配套、房价都有了全新的“想象空间”,除了“去库存”政策,一汽-大众即墨工厂同样功不可没。
说了这么多,都是为了佐证一点——奇瑞是芜湖国资委的“心头肉”。
问题是,你会跟自己“心头肉”过不去吗?
1.《【北京一汽大众4s店五厂】事出反常必有妖,为什么说“奇瑞整体出售”不可信?》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北京一汽大众4s店五厂】事出反常必有妖,为什么说“奇瑞整体出售”不可信?》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auto/2879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