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掌机的亲友团成员Z在2015年入手了朗逸230TSI舒适度一台。
不错,就是那款基于1998年的PQ34老平台(第四代高尔夫所用的平台)、到今年已经拉皮9年、却能月销超过4万台的中国特供车。由于小Z提车时的实际驾龄只能以天为单位(尽管“照龄”已满两年),掌柜的当了几个月义务陪练,于是和这款“神车”有了9000多公里的“亲密接触”。选车:我毕竟不是“资方”,这方面没权利拍板。因为优惠给力,小Z从一开始就确定了朗逸。不过和大部分朗逸车主不同,小Z选的是动力更强的230TSI车型——搭载1.4T低功率版EA211发动机,配7速干式DSG。这也是朗逸这瓶“旧酒”里仅有的新原料了。
雪中提车
第一次洗车
第一箱油
先说满意的部分。
动力:1.4T低功率版EA211的动力够用了。汽车之家测出的破百时间为9.4秒,这还是因为DSG的保护程序不让憋转速弹射起步,头一秒会比动辄两三千转弹出去的AT车要慢。而且测试时32℃的高温也削弱了涡轮机的动力发挥。实际开起来,这车带给掌柜的主观加速感比相同破百时间的AT车显得更强,日常超车1500转以上都很有自信,100km/h以上还有点儿后劲,到120km/h以后才相对疲软。
1.4T低功率发动机,最大功率131马力,最大扭矩225Nm,配7速干式DSG。动力不是问题
变速杆阻尼清晰,手感不错,不过大众系的手动模式都是前加后减,与马自达和宝马的运动型车相反
大众新尾标。貌似只有1.4T低功率的尾标是最接近实际扭矩数值的
油耗:掌柜的有能耗计算强迫症,每次加油固定加到跳枪,不凑整,之后小计里程清零,下次再加油就用加油量除以小计里程得到这一箱油的平均油耗。因为郊区和高速跑得多,而且很少跑短途,最低一次5.62升/百公里,最高一次6.67升/百公里(部分空调),总平均6.25升/百公里,百公里油费35-40块钱,很好。行车电脑数据还比较准,误差基本在±0.2升以内。如果按行车电脑的单程油耗来说,至少单程超过10公里,平均时速能否超过25公里基本可以看作油耗能否低于7升/百公里的分水岭,掌柜最差一次单程油耗是8.2升/百公里,最好一次是4.4升(30公里畅通高速),已经赶上混动卡罗拉/雷凌的水平了(当然市区工况就不行了)。总的来说,这套动力总成的效率在纯汽油车里还是挺赞的,兼顾了动力和燃油经济性。
早上六点跑出的单程最好成绩,基本上是这车的极限水平了。
储物空间:前门板很宽大,能放三四个500-600ml的水瓶,从百岁山到脉动都不在话下;后门板稍小一些,但放3瓶水也绰绰有余;后备箱更是感人,放了一坨车衣和便携洗车器之后还能再放三个20寸的小行李箱,三四个人出远门也够用。
前门板
仪表盘左下方的储物槽,深度还可以
扶手箱尺寸一般,而且有一块突起占了空间
后门板储物格比前门稍短,但宽度依然给力
杯架普普通通,没什么亮点,两个卡槽还算实用
全系没有后排出风口,只有这么个可怜的小储物格
帮小Z搬家,后备箱塞满了她在京8年的家当
外观:虽然整车轮廓没什么变化,但造型比13款显得更新更年轻,尾灯的棱角改得很好看;前雾灯转向辅助照明在郊外和小区里相当实用;发动机盖新加的四条棱线视觉效果不错,显得硬朗。只不过大众这个新款套娃脸还是耐看型的,不如十代思域那么亮眼。
全系采用不带透镜的远近光分体式卤素大灯,颜值减分项
提升视觉效果的远近光一体式氙气大灯,顶配也只能选装
全卤素尾灯
豪华版的LED尾灯颜值更高
4条米其林轮胎 尺寸为205/55 R16
驻车雷达:前后雷达最小识别距离目测在30cm左右,精度和广度都不错,灵敏而不过敏。随着距离的变化,至少有五段频率的警告音,感应速度也快,对斜前方和低矮障碍识别度较高,哪怕是灯杆、立柱这种反射面小的障碍物和突然窜出来的熊孩子也能即时捕捉到,几乎没有误报,不需要倒车影像就足以准确判断后方情况。相比之下,掌柜的帝豪EV的雷达反应速度和探测能力都弱爆了,如果没有倒车影像的辅助基本就是废柴。
车门:铰链有三段限位,阻尼比较紧致,在垂直车位时上下车不容易刮蹭邻车,平地上只靠限位阻尼就能关好车门;车门与车身缝隙很小(至少比掌柜自己的帝豪EV强),密封橡胶跟车身贴合得也很紧,虽然关门声跟工艺好坏没有一毛钱关系,但主观感受上,沉闷紧致的“砰”声就是比松垮的“框”声听着舒服。
内饰:还是朴实无华、中庸古板的大众风,设计上没什么新意。说实话,硬塑料很多,仪表台和门板上部都是,论用料算是比较抠的。不过大众在视(mian)觉(zi)效(gong)果(cheng)上很会讨巧,看起来毫无廉价感,目测装配工艺也不错,至少快1万公里还没出现过异响。幸好方向盘、档杆和车窗按键后面的手托这些手经常会碰的地方都是软材料或皮革包裹,而且门把手、按钮、拨杆这些操作模块的阻尼很细腻,没有暴露出廉价感。大众这种鸡贼的做法还真是讨巧,看不见或摸不着的地方能省就省,毕竟没有人天天“爱抚”中控台表面,所以这种省不太容易降低日常用车体验。相反,如果明明用料厚道,工艺上乘,但看起来却塑料感十足,无异于要里子不要面子,反而更不利于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下面该吐槽了。
平顺性:主要是动力输出不线性,轻踩很肉,深踩又容易窜,起步和堵车的时候很考验跟车技术。批了这么多年的DSG到现在已经完善很多了,升档保持着双离合又快又平顺的传统,低速顿挫和坡起抖动也基本优化到A级车用户能接受的程度了。但D档走车明显是升档积极降档懒,整体来说换挡逻辑更像是经济模式,高档低转速时想急加速,如果油门不踩下三分之二,就算是1500转以下都不肯降档,就听见发动机突突突吼着低音从1200转慢慢往上拉,很不舒服。而S挡又太疯了,连续几秒钟不给油都不肯升档,转速总保持在2500以上,只有偶尔超车才能用一两次。所以堵车和红绿灯多的路段,掌柜经常用手动模式,把换挡转速人为控制在2000-2500,走起来就舒服多了。不过手动模式的换挡速度不及D档和S档,经常是推完排挡杆半秒才有反应,而且前四个档手动降档顿挫明显,还能听到离合器接合的嚓嚓声,显得很low。至于此前饱受诟病的可靠性问题,掌柜的现在还不敢说,以后慢慢看吧,好在小Z同学买这个车就是专门开市郊和高速的,情况应该比较乐观。
乘坐空间:前排没什么问题,就不说了。后排其实并没有看上去的大:腿部空间看似很充裕,其实不过是同级别中游水平,靠坐垫短、靠背陡玩儿了个骗空间的视觉把戏;要想保证腿部有1-2拳空间的坐姿,头部空间就只剩一指左右,稍感压抑。中央地台高高突起,而且长度和宽度都不够放脚,坐满5人比较痛苦。
后备箱开关:不能从车尾直接打开,只能通过主驾驶门板开关和遥控钥匙开启。
前排座椅已经调得比较靠后了,但后排空间看起来依然很大
但实际坐上去就会发现后排坐垫偏短,据汽车媒体实测长度只有42cm
中央地台突起没法放脚
老平台的硬伤:方向盘只能调上下,不能调前后,人体工学宽容度不够;后悬挂只能布置非独立的扭力梁;全系不支持后排出风口,既不标配也不能选装。
配置:明明叫舒适版,在我看来一点都不“舒适”,电动座椅+加热、无钥匙进入/启动、后视镜电折叠、LED尾灯、自动大灯、多功能方向盘、扶手箱前后高低可调(舒适只能调高低)、自动空调,都是比较实用的配置,却是不走量的顶配版独有,着实抠门。原厂反光碗式卤素灯颜值低亮度低,跑没路灯的西六环和海淀山后实在心慌。在竞争对手陆续上LED大灯甚至全系标配的时代,朗逸竟然连顶配都只能选装氙气大灯。另外,旋钮式靠背角度调节,微调是很好,但大调又累又慢,远不如扳手式调节来得高效。
方向盘没有多功能按键,平台所限只支持上下调节
原厂中控不带大屏,这个是4S送的副厂件,支持倒车影像
手动雨刷,拨杆的操作方向越往上越快,和日韩系相反
转向灯拨杆集成了定速巡航功能
手动空调,虽然制冷制热效果都不错,不过这祖宗级的旋钮该换换了吧
四窗一键升降,一般日韩系车舍不得给的配置
后视镜只有电调节和加热功能,顶配的豪华版才有电动折叠
体验了几千公里下来,朗逸这款用新瓶装的旧酒究竟好不好喝?我个人的见解是,这取决于给谁喝。毕竟对于志不在车的大部分消费者来说,平台和血统并不是他们选车的决定性因素。像小Z这样的车主,对驾驶不太敏感、对车的整体要求也不精益求精,朗逸就很好地满足了她出游、采购、通勤等日常出行需求。所以只要保持现在至少一两万元左右的优惠,朗逸还算是一辆称职的买菜车。对这一点,掌柜想引用葱哥(汽车洋葱圈)在点评特供车时的一句话:”便宜,但看起来不便宜,这就是朗逸的精髓。“
朗逸官方宣传图
但是不得不说,大众近年来对自己产品的布局,要么是定价比竞品高出一截,要么定位走田忌赛马的错位竞争路子,未免有自视过高之嫌。比如真正德国血统的大众A级车速腾(欧版Jetta),本该和马自达昂克赛拉、本田思域是直接竞争对手,却把自己定位在A+级别,定价也高一截,然后用朗逸和宝来这两个老平台的产品与昂克赛拉和思域等对手直接竞争;上汽大众用来填补辉腾停产而推出的辉昂,起步价居然比同是非豪华品牌C级车的福特金牛座和丰田皇冠贵了10万+,和二线豪华品牌的C级车相当;原本定位紧凑级SUV的途观,换代加长后也卖到了非豪华品牌中型SUV的价格,而且某些4S店已经出现加价过万的行情……这些现象,都是打算购车的朋友要看清的哦。
1.《【上海大众朗逸1.4手动】“新瓶旧酒”凭啥月销4万辆?2015款朗逸1.4T用车心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上海大众朗逸1.4手动】“新瓶旧酒”凭啥月销4万辆?2015款朗逸1.4T用车心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auto/2887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