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军网

第一,候补宇航员千里挑一。

2003年10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宇航员队奉命出征太空。

由宇航员杨利伟、志强、聂海胜组成的第一个飞行宇航员楼梯肩负着征服宇宙的神圣使命,出现在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上。最终,杨利伟作为第一位飞行宇航员乘坐“神舟”5号宇宙飞船承担了这次里程碑式的宇宙飞行任务。这是中国宇航员首次公开亮相。世界受到关注,民族以此为荣。

宇航员系统是载人航天工程的关键组成部分。选拔和训练宇航员是一个国家能否独立实施载人宇宙的重要标志之一。

当今世界过去只有美俄两国能够独立完成宇航员训练。今天又增加了另一个新成员——中国。

宇航员系统最重要的任务是选拔和训练宇航员。能否训练合格的宇航员,将直接影响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负责的载人航天工程计划的顺利实施和载人飞行任务的成败。

美国、前苏联的宇航员一般从有航空飞行经验的试飞员和优秀的空军歼击机飞行员中选拔。因为优秀的飞行员熟悉航空飞行技术和理论,具备学习宇宙飞行和宇宙技术的良好基础。特别是因为飞行员具备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备在各种紧急情况下处理问题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前苏联第一批20名宇航员是从3000名空军飞行员中选拔出来的。

选拔宇航员首先要建立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选拔标准。第二,要对深入细致的检查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1995年8月,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向中央军事委员会提交了关于选拔宇航员的指示,建议从空军现役飞行员中选拔后备宇航员。同年9月,中央军委批准了答复。

中共中央批准载人航天工程后,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在广泛调查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宇航员选拔的基本条件和医学选拔、心理、生理选拔的具体标准。

1995年10月,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由原国防科工委和空军联合组成的后备宇航员选拔指导小组进行了符合基本条件的空军飞行员中的宇航员初选。

这些基本条件包括:坚定的意志、献身精神、良好的兼容性、身高160cm-172cm、体重55kg-70kg、年龄25-35岁、歼击机、强击机飞行员、累计飞行600小时以上、大学学历以上、飞行成绩优秀。

第一,根据文件进行基本资格审查,前空军从符合上述基本条件的数千名飞行员中另外选出一名飞行员,确定其中800多人参加体检。

经过对800多名飞行员的系统检查,最终确定有60人在北京住院临床复查和特殊功能检查。

临床复查是非常严格的医学检查,特殊功能检查是更加困难的选拔。其中包括通过大型离心机进行超重耐力检查和心血管功能、前庭植物神经功能、大脑供血检查等。通过低压室测试个人缺氧耐力。利用平衡摆动进行线速度灵敏度检测下肢负压耐力和头部反转耐力检查。进行超常规的心理检查等。

经过临床复查和特殊功能检查,最终只有20人度过了这一关。此后,对这20人的家庭医学访问和直系亲属(配偶和子女)体检也全部合格。由于预备宇航员的帖子限制,这20人中还要做更好的中善宇。

这应该是科学选拔。为此,1997年4月14日至18日,在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的直接领导下,先后举行了住院检查结果鉴定会和中国第一次后备宇航员医学选拔鉴定会。特别是后一届鉴定会集中了全国各大医院的著名专家。经过专家们的反复研究和选拔,建议聘用其中12人作为后备宇航员。

此前,为了学习和借鉴俄罗斯宇航员训练的经验,1996年,有关部门根据空军飞行员中后备宇航员的标准,选拔了两名人员到俄罗斯加加林航天中心进行训练。根据加加林航天中心的训练计划,训练一名宇航员需要4年的时间,他们在短短一年内完成了所有课程。这两人回国后也加入了预备宇航员的行列。

1998年1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宇航员大队正式成立。

中国第一个宇航员队伍就这样登上了历史舞台。

二、教育和发展同步

宇航员的培养和训练是我国从未做过的事。

北京航空航天学工程研究所成立了两个研究室:宇航员选拔训练研究室、宇航员训练大纲、训练方案、训练教材的编写、对宇航员的训练指导、飞行操作指导。宇航员医疗保险研究室负责宇航员从训练、生活到宇宙飞行期间的整个过程的医学监督、检查、鉴定和治疗。

宇航员训练是对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严重挑战。宇航员的训练就像在平地上建建筑物,在白纸上画画一样。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宇航员训练大纲、训练方案、宇航员训练教材的编写是训练宇航员最基本的基础性工作。对他们来说又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可以找国外资料参考,但这些资料不能告诉你训练宇航员的时候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训练宇航员。(大卫亚设,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剧),)如果不知道该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么按照葫芦画瓢应该是盲目的。对载人宇宙来说,盲目意味着灾难。因此,他们必须分析外国资料,找出因果关系,才能编写教材。

通过教师们的艰苦努力,不仅知道为什么,而且还创新。他们制定的宇航员训练大纲包括10多个次级大纲,内容详细而充实。他们制定的宇航员训练方案包括针对性强、鲜明的中国特色,甚至培养宇航员的文学和艺术。

宇航员的训练

项目和内容很多,包括基础理论训练、体质训练、心理训练、航天环境耐力和适应性训练、专业技术训练、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救生与生存训练等七大项目,每一大项里面又包括多项甚至几十项具体项目的训练。对这些训练的指导,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他们一边探索,一边工作,倾注了全部的心血。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各大系统的工作是同步进行的,这给航天员的训练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比如,航天员作为飞船飞行过程的管理者、驾驶者、监控者,必须对飞船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而飞船的研制和航天员的培训处于同步过程,专家们只能在飞船的研制过程中,同步进行飞船操作手册的编写,同步指导和训练航天员熟悉、掌握和操作飞船。

航天员的医学监督和保障,是航天员培训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无论是日常训练、工作和生活,还是执行飞行试验任务,医学人员都要对航天员的健康状况实施严格的医学监督和医学保障,确保航天员能够以良好的身心状态完成训练和飞行任务。

由于经过严格选拔出来的航天员人数非常有限,他们要经过数年的训练才能成为合格的航天员。从航天员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到训练期间的医学检查和医学鉴定,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航天医学保障体系,确保了首批14名航天员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没有一人因为健康原因而被淘汰。

为了确保航天员在航天飞行中的健康和安全,他们成功研制了飞船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与控制飞船舱内的气体总压、氧气含量、湿度和温度;舱内航天服的通风和应急供氧;舱内通风和气体净化、烟火检测和灭火、饮水和食品支援保障、废物收集处理等。

5年来,中国航天员就是在这种特殊的环境里学习成长。

三、航天员的训练是艰苦的

要完成从飞行员到航天员的转变,需要经过千锤百炼。

航天员们面临的首先是13门课程,好比是上一所大学。14名航天员白天上课,晚上做作业,夜里12点以前很少休息,就是外出疗养,也不忘背英语单词。疗养院的工作人员十分惊讶:“航天员这样的身份和地位,还用得着如此刻苦?” 就这样,基础理论学习结束考试,14名航天员门门课程都达到了良好以上。

体质训练是长期的。飞行员的身体素质都很过硬,但航天员对体重、耐力、速度、灵活性、柔韧性、肌力等方面有着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他们按照训练大纲要求,坚持每周3次、每次2小时的体能训练从不间断,每人还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自觉增加训练时间和内容。为了控制体重,不少航天员坚持每天跑5000米。在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运动会上,这几年,中长跑项目的第一、二名都被航天员获得。

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实际上是向人的生理极限挑战,需要具有超人的毅力。比如,超重耐力训练,飞行员要求做到5倍重力加速度,持续时间仅为2秒至3秒,而航天员却要求做到8倍重力加速度,持续时间达到40秒钟;低压缺氧训练,按照相当于每秒钟15米的速度,迅速提升到5000米的高空,在氧气稀薄的情况下持续 30分钟;前庭功能训练,要求航天员自旋转、振动以及坐在离心机中转动。它要航天员闭上眼睛坐在单系腿的凳子上,用弱电流通向眼睛,把你推向地板,然后让你坐在离心机上,用4倍重力加速度转动并突然停止,还要求你闭上眼睛转动脑袋。还有失重飞机飞行训练、跳伞训练、航空飞行训练、飞船着陆冲击体验等。

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失重飞机,失重飞行训练是到俄罗斯航天员训练中心进行的。中方领队担心我国航天员如果一下子训的太猛承受不住,特别嘱咐俄方驾驶员开始时升降幅度不要过大。俄方驾驶员开玩笑说,就是要把你们的航天员搞得呕吐。在这里训练的其他国家航天员,一般几个抛物线下来就不行了,而我们的航天员,一个架次飞了12个抛物线,一个人都没有吐。俄方人员敬佩地说:中国的航天员素质真好!

航天员的工作充满风险,面临的又是陌生的太空,容易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隔绝训练对航天员是艰难的考验。他们分别被带到一个绝音室里。这是一间隔音效果非常好的小房子,一点声音都不可能从外面传进来。航天员要在绝音室里独自生活一段时间。

专业技术训练主要是学习有关载人飞船总体和各分系统的工程技术知识,熟悉了解系统的技术组成等专业理论知识;进行野外生存和救生训练。

飞行程序和任务训练是最为重要的训练。航天员通过舱载飞行文件的学习,熟练掌握规定的飞船飞行程序、任务内容和技术要求。在此基础上,利用飞行训练模拟器、飞船运动人工控制模拟试验系统等设备,进行正常飞行、应急飞行、飞行过程中各类故障的判断和处理等内容的训练。这些训练项目要反复进行,做到真正执行航天飞行任务时“万无一失”。

2003年7月3日,经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选评委员会评定,14名航天员全部具备了独立执行航天飞行任务的能力,予以结业,获得三级航天员资格。从此,我国有了第一代航天员。

俄罗斯航天员训练中心主任、前苏联宇航英雄可里穆上将曾到北京航天城参观,面对这座规模宏大、充满现代科技气息的航天城,他由衷地预言:这里将是世界上第三个航天员训练中心。

今天,随着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诞生,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这里已经是世界上第三个航天员训练中心!

1.《【神州五号】神舟五日:中国第一代宇航员诞生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神州五号】神舟五日:中国第一代宇航员诞生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auto/2976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