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大川。机枪作为支持火力封锁的武器首次亮相,以其恐怖的火力输出展现了极高的杀伤力,彻底改变了过去的战术作战,使密集的突击阵型成为过去式。(威廉莎士比亚,斯图尔特,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军进攻德军
经历了两次残酷的世界大战,引发了机枪的快速发展,今天我们来谈谈德国的MG3通用机枪。
德国MG3通用机枪
MG3通用机枪是德国在1962年二战时以MG42为蓝本制作的新式机枪,MG42的前辈MG34是世界上第一款通用机枪,MG42也同样著名
手持 MG42的德军
诺曼底登陆战
简单来说,MG3、MG42、MG34在编制上被归类为通用机枪,与之相对应的是反用机枪(例如美国的M249和中国的95式飞机),最大的区别是反用机枪,即轻机枪,主要是半单位火力支援的存在和步枪的存在。通用机枪也被称为轻重两用机枪。是多功能机枪。是营,连排火力支援武器。可以根据不同的射击姿势进行中距离射击。因此,可以抑制敌人的火力,掩护队友突击,必要时可以放下队。也就是说,通用机枪涵盖了反用机枪的用途,反之没有这么好的效果。
1945年纳粹德国投降后分裂为东西两个德国的西德被纳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由于北约开始统一弹药口径,西德之前的MG42通用机枪是7.92口径的毛瑟弹,与7.62不兼容,在冷战的笼罩下强调突击和机动性。西德陆军迫切需要新式机枪,但却是技术的断层。
使命召唤中的MG42
改造后的第一个和MG42没有太大区别,而是将口径改为7.62,命名为MG1。后来在此基础上以MG2的名义进行了改进,后来又进行了MG3的大规模改进,这也是正式列名的部队。(威廉莎士比亚、MG3、MG3、MG3、MG3、MG2、MG2、MG3、MG3)
MG1,口径改为7.62
MG2
MG3
MG3采用风冷、短后座式工作原理,内部装有一对滚轮锁,具有现实性。
现闭锁。图中这一对圆柱体就是滚柱闭锁机构
而这样做的特点就是自动机循环周期非常短,相比于常见的回转闭锁,开锁闭锁动作都要小,更为迅速,从而让MG3可达到更高的射速。而MG通用机枪系列最大的优点就是射速高,例如之前的MG42就可以达到每分钟1200发的速度进行射击,但这种高速射击其实是弊大于利的,因为子弹的高速持续射击会让枪管严重发热,再加上弹药消耗量极快,而过于勤快得到更换枪管和弹药,就会对后勤造成极大的压力,并且火力的中断还会降低对战场的压制能力,这一点还不如传统的重机枪表现的好。
于是到了MG3这一代,就换成了重枪机和新增了复进簧,从而让射速降到了820发每分钟,并且采用双程输弹、单程进弹的弹链式供弹机构,就可以使用不同类型弹链来实现降速,例如一种是900发射速的,另外则一种是1200发射速,当然除了弹链还可以通过替换轻的枪机来实现射速的提升。
而作为一款通用机枪,MG3有这两种姿态,一种是可以用两脚架姿态射击的轻机枪,另外一种是可以加个三脚架当重机枪来使用。而当处于重机枪状态时,由于有一个比两脚架更加稳定的平台,士兵不再需要用肩来抵住枪托,而后坐力则由枪架来吸收,从而让MG3的精准度在打击远距离目标时比普通步枪射击的更加准更加远。并且在防守打阵地战时,MG3还可以配置一个潜望镜,可以让士兵的身体低于战壕高度,从而保护射手。
两脚架的轻机枪状态
三脚架的重机枪状态
带潜望镜的MG3,可让射手低于战壕高度
而出色的性能也得了世界各国的认可,至今已超过三十个多国家在生产和使用,经历了包括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在内的数十场战争的考验。
而之后还发展出衍生版本的车载改进型号,德国现役主战坦克豹2用的就是MG3做副武器。
豹2A5使用的是MG3做车载副武器
甚至美国的国家利益杂志还做了一个排行,MG3荣获第三,而第一则是大名鼎鼎的PKM通用机枪。跟PKM相比,这两种通用机枪性能都是非常不错的。不过从精确度上讲,MG3具有较小的分散性,而且有效杀伤距离也比PKM高出不少,但整体上却没有PKM耐用可靠,所以两者各有优劣。
不过最终服役了几十年的MG3也面临着结构老化,不够灵活,超期服役等问题,而德国陆军最终在2013年由MG5也就是HK121通用机枪进行替代,MG5正式成为德军的制式装备,但优秀的MG3依旧会继续在其他地区发挥着余热。
德军新型制式通用机枪
而本期的节目就到此为止,喜欢的小伙伴可以点击关注哦,如果你们有想要了解的武器,可以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我们下期再见
视频版:
1.《【mg3图片】MG3通用机枪,“希特勒电锯”的继承人,每分钟射击1200发。》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mg3图片】MG3通用机枪,“希特勒电锯”的继承人,每分钟射击1200发。》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auto/3007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