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我见过的最短的大众汽车发布会。满盘13分钟。
这可能是史上大师说得最吃力的中文发布会,外国CEO可能一个字一个字蹦出来。
但是短不意味着不重要,汉语差异不重要。相反,这可能是今年公众最有未来价值的发布会。
昨晚,大众Passat的接盘者,大众ID。家庭新成员—— ID。AERO概念车正式迎来了世界第一。
一个时代的延续
大众Passat Passat对我来说,是一个交织的集合体。
一方面,一提到它,中年的气息似乎就开始蔓延。另一方面,在极力否认正在变老的90后,不管我承认与否,它都是我成长的重要参与者。
例如,我小时候坐得最多的出租车是桑塔纳。实际上是大众第二代Passat,也就是Passat B2。
例如,我人生中第一次见到的自动档汽车是第一代国产帕萨特、Passat B5。
而且这种感觉绝对不止我一个人。第一次撬,在办公室找到了第二个例子。——我们公司王小波老师是95后奶爸。他的驾驶就是迈腾(Passat B8.5)。
从1983年首次以“零部件进口、国内组装”形式生产的桑塔纳到1987年桑塔纳正式开始国产化,到1992年10万辆桑塔纳下线,再到后来看起来各种名字的车型,实际上代际Passat在国内疾驰。
Passat在国内的发展正好压上了私家车普及的车轮,正好赶上了我们这一代的出生日期。对我来说,那是我成长的时代痕迹。
因此,今天早些时候得知欧美市场相继停产,我的心不禁有些凄凉。我已经知道成长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但我总是希望这些老朋友能和我一起走得更久。
所以今晚的身份证。看到AERO官方宣言的时候,我和一起看发布会直播的王小波老师叹了口气。ID。AERO是概念车。虽然还不知道量产车型到底会唱什么,但我们心里很清楚这是电气时代的Passat。(莎士比亚、温斯顿、概念车、概念车、概念车、概念车)
Passat的这种语气算是持续下去了。
和中年的油腻一起说是雨(Bye)
ID。回到AERO这辆车本身,也有一定的正反打击意义。
p>当它的正身还隐藏在阴影里,单单只是车灯亮起,从那标志性的发光 Logo 加上贯穿式的灯组,我一眼就能认出这绝对是大众 ID. 家族的新车,实在是少了点惊喜。
随后视角转换,镜头拉到了车身侧面。嗯?发光的隐藏式门把手,新的感觉来了。
车辆自身发出的光以车头 Logo 为起点,沿着贯穿式日间行车灯向车侧延伸,以翼子板、门把手的光带为间歇跳板,最终沿贯穿式的尾灯汇总到车尾 Logo。
设计这事儿仁者见仁,但风格这事儿我想是有一个大致统一的标准的。
你可以说这种设计不是你的菜,但你绝对不会看着这流畅的车顶线条、几乎和前挡风玻璃一致的 D 柱角度、掀背的尾门设计说,ID. AERO 和「中年油腻」有一毛钱的关系。
或许我是被国内新势力惯坏了,ID. AERO 这样圆润流畅的车身线条,它的风阻系数竟然只做到了 0.23。虽然大众汽车车用车品牌中国 CEO 冯思翰说,「它拥有革新、时尚的空气动力学设计」,但放在今天,这个成绩真算不上亮眼。
4975 × 1897 × 1528mm 的车身三维尺寸,ID. AERO 是一款非常标准的中型轿车。
大众 MEB 模块化电驱动平台的加持,后排平坦地板应该只是常规操作了,这辆车的轴距也被拉到了 2966mm。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虽然它采用了大倾角的 D 柱掀背设计,但我仍对后排的空间表现抱有了极大的期望。
至于内饰,此前网上说得有板有眼的 ID. 家族化内饰设计在此次发布会上一句都没提到。到底是因为没什么新东西可说,还是要留一些新东西到下一次说?悬念已经留下了。
能耗惊喜和标签甜点
而 MEB 平台带给我的下一个惊喜,则是能耗表现。
ID. AERO 搭载了 77kWh 电池包,WLTP 续航里程为 620km。
这俩数据分开看,摆在今天的新能源车市场中,并算不上是多出挑的表现。
但要把这俩合在一起考虑,要是续航数据可靠,那就是我哩个乖乖,大众有点东西。
让我们来做一道简单的算术题。
首先,大家潜意识里都觉得各种工况的续航都有水分,虽然 WLTP 已经是比较严格的标准了,但我们一样先来给他打个八折,就当 500km 算。
其次,77kWh 电池包要跑 500km,精通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我瞬间就列出了一个计算式:77 ÷ 500 × 100 = 15.4kWh/100km。
15.4 这个数字你若非要跟能耗大哥特斯拉比,那确实还差点意思。但除开那独一个,这个成绩摆在今天的电动车堆里,也是一个非常能打的成绩了。
至于昨天发布会的另一个重点,「大众 IQ. 科技」标签,则更像是对大众现在的科技配置进行了一次打包。
「大众 IQ. 科技」目前包括 IQ. Drive 智驾管家、IQ. 泊车管家、IQ. 360 全景、IQ. 智慧车联、IQ. 智能导视、IQ. 灯光精灵和 IQ. 语音精灵以及 IQ. Light 灵眸矩阵八大功能,基本可分为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两大类。
「大众 IQ. 科技」是大众汽车加速向软件驱动型移动出行提供者转型一项证明。但看上去,大众并没有为这个标签注入新的内容。
在我的理解里,「大众 IQ. 科技」对销售市场的作用更明显一些。消费者在车辆上一看到它,就能明白这辆车所搭载的科技配置。由此,消费者购买大众品牌汽车时,至少不会再为了科技配置而在配置表的文海中挣扎了。
目光回到 ID. AERO,冯思翰说,ID. AERO 中国市场的量产车型将在明年初亮相,并在明年下半年开启交付。而紧跟着交付的,便是销量问题。
作为大众品牌寄予众望的车型,ID. AERO 这样一辆并不是那么概念的概念车,我相信它的量产版并不会发生多大的改变。
绝对不失分的外形,有的一打的能耗水平,至少有家族化设计保底的内饰,无功无过的智能化配置,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突破 25% 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消费类群就意味着电动车的品牌偏好也不会成为问题。
那么唯一的问题就只剩下了价格。
如果价格 OK,那么,像王小博老师这样的大众粉,他的下一辆 Passat,又何尝不能是 ID. AERO 呢?
1.《【passat】你的下一个Passat,为什么是ID。不能成为AERO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passat】你的下一个Passat,为什么是ID。不能成为AERO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auto/3105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