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浪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包括个人隐私的泄露。2017年12月11日,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涉嫌非法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及相关问题,对北京百度网通科技有限公司提起消费者民事公益诉讼。2018年1月2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立案。
“我曾经和我的朋友谈论过白蚁。打开浏览器后,出现了一则杀死白蚁的广告。”南京的贾先生告诉记者,“还有一次我在搜索引擎上搜索‘怎么借钱’,那天有两家贷款公司打电话给我。”。
这种经历吓坏了贾先生,他认为自己的个人隐私被泄露了。“这种情况太普遍了。有一次在办公室给同事借了个电钻,晚上打开购物软件。第一个是电钻。”居住在北京朝阳区的孙女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她早就习惯了这样的生活。“网络世界似乎隐藏着。其实一点隐私都没有,基本上就是一种‘裸奔’的状态。”
据相关媒体报道,2017年7月,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对市场上拥有大量用户的27款移动应用进行了调查,发现普遍存在侵犯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的问题。接受采访后,大多数企业提交了实质性的整改计划,删除了监控电话、阅读短信等不必要的敏感权利。但是“移动百度”和“百度浏览器”这两个应用,很久没有整改了。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向北京百度网通科技有限公司发出调查函,对方再三催促,回复仍为否定。
据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消息,在安装前,消费者并未被告知其获得的各种权利和用途,并在未征得用户同意的情况下获得了“监听通话、定位、阅读多媒体短信、阅读联系人、修改系统设置”等各种权利。
对此,北京中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明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未经用户同意,他获得了“监听电话、定位、阅读多媒体短信、阅读联系人、修改系统设置”的权利,涉嫌侵犯个人隐私,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在司法实践中,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应当明确说明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法和范围,并必须征得消费者的同意。”
“一般软件在收集用户数据后,会做大数据分析处理,然后根据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比如今天头条的数千个针对性推广和算法推广。”一些行业分析师正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在采访中说,但是,一方面,目前的人工智能还远未成熟,往往会出现某个关键词被推送的情况;另一方面,监管措施单一,面试教育是发现问题的主要途径。甚至还有一些中小型平台出售用户信息。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同时,用户认可度低,信息安全的步伐跟不上。
1.《百度涉嫌监听被用户起诉 用户:根本就没隐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百度涉嫌监听被用户起诉 用户:根本就没隐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036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