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外周静脉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引起的静脉血栓形成并不常见,但一旦发生,通常会引起混乱:
是先拔管还是先治疗?
如果先治疗,治疗后是保留还是拔管?
以后会怎么治疗?
一系列问题经常困扰着临床医务人员和患者。
血栓形成是身体自身对放置在体内的异物的反应。单纯的无症状附壁血栓是一种无需额外治疗的生理现象。静脉血栓形成稳定性的变化:静脉血栓形成的自然病程会逐渐变成有机粘连,粘连后血栓与血管壁关系密切,不易脱落。导管继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仅为1.0-3.4%。CRT导致致命性肺栓塞的风险极低,并发CRT时仍可保留导管维持治疗。
首先,确定血栓的类型:
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性浅静脉炎、导管尖端或导管血栓、单纯性附壁血栓。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有肿胀、发红、发紫、皮肤温度升高、侧支静脉代偿性扩张、疼痛等。浅表血栓性静脉炎的表现:局部发红,热痛,疼痛明显,无全肢肿胀,血栓范围及症状主要局限于外周静脉区。
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不能仅通过临床表现诊断,还需要辅助检查确诊。当怀疑有血栓形成时,静脉造影是诊断静脉血栓形成的金标准。然而,作为一种侵入性的程序,它是昂贵的并且容易引起显影剂负荷和辐射损伤。超声检查无创、安全、快速、成本低,是静脉血栓形成的理想诊断方法。
一旦确诊静脉血栓形成,拔管并不是CRT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手段。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症状的患者,尽量避免在血栓形成症状的急性期拔管。需要考虑导管是否应该拔管。如果导管通畅,定位正确,无感染,需要此导管通路进行治疗,可以选择保留导管。如果导管已丧失功能,不再需要治疗,存在相关感染或抗凝禁忌,或标准化抗凝治疗后症状持续恶化,则应拔除导管。
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后需要进行规范化治疗,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溶栓、抗凝、消肿。
溶栓疗法:
溶栓治疗适用于严重症状(血栓累及锁骨下静脉),病程:1年,患者出血风险低。大多数CRT患者不需要溶栓。以下患者禁用溶栓治疗:
(1)手术、分娩、器官活检、严重创伤、心肺复苏或不可压缩部位血管穿刺后2周内。
(2)2个月内缺血性卒中。
(3)10天内消化道出血。
(4)一个月内神经外科或眼科手术、妊娠及糖尿病出血性视网膜病变。
抗凝治疗:
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香豆素抗凝剂(华法林)或一些新的口服抗凝剂(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反对使用其他药物,尤其是阿司匹林,代替抗凝治疗,怕有出血风险,或者随意减少或缩短疗程。如果患者出现危及生命的活动性出血或严重凝血或血小板功能障碍,则为抗凝禁忌症。抗凝治疗的时限应为:①拔管:拔管后3个月;②非拔管期:拔管后3个月内,在导管取用时一直使用。
消肿治疗:
抬高患肢,加强手部放松握拳,改善血液循环,不建议热敷、按摩,不需要常规制动。七叶皂苷可静脉滴注给药,麦之灵可口服或外用。
1.《静脉血栓怎么治好 PICC留置期间出现静脉血栓怎么办》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静脉血栓怎么治好 PICC留置期间出现静脉血栓怎么办》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045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