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华艳的募捐事件还在发酵中。近日,民政部就中国儿童慈善基金会为贵州女大学生吴华艳募捐一事回应公众质疑,采访并督促儿童慈善协会向公众公布募捐情况及捐款使用情况,表示将进一步调查了解,并依法依规采取必要措施。从关心到同情再到质疑甚至愤慨,为什么有爱心的人会坐上过山车?吴华艳的经历不用多说都是令人遗憾的,反思的地方太多了,比如媒体报道偏颇,大众对自媒体募捐缺乏信任,别有用心的人的消费悲剧等等。而相比之下,以公益众筹为核心的慈善机制的表现就显得尤为令人失望。公众不禁要问,剩下的捐款是否会在没有舆论关注的情况下沉入大海,是否有人可以在没有监管部门干预的情况下赚到一笔“善款”。
回应大众的质疑,不难说难。捐款的细节一目了然。问题在于,整个公募链条就像一个“黑箱操作”,从保荐人资格,到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再到余额的处理。即使是有爱心的捐赠者也很难掌握捐款的去向和用途。当然,捐款的流通、管理和使用都有成本方面的考虑,但也给了那些趁机圈钱的人机会。捐款一旦被挪用或截留,吃亏的将是不法分子,受伤的将是捐款人,最终吃亏的将是整个社会。
慈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不是一项获取利润的事业,更不是一个愚蠢的账户。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慈善领域的悲剧消费和捐赠使用不良的发生率很高。比如罗尔事件,涉案当事人涉嫌骗取捐款;再比如,滴水养大的员工在医院里扫楼集资,按顺序提成;再比如,吴华艳的筹款界面完全依赖赞助商9958的文字。当然,我们不能因为慈善案件拒绝释放善意而“打翻一船人”。另一方面,只有严格把关“猫腻”,堵上漏洞,爱情才能放在某个地方,而不是白白丢失。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坦诚是最好的教导。为什么我们可以不经授权以客户的名义集资?为什么筹集100多万却只拨2万用于救助?高达6%的项目执行成本经不起推敲?为什么“0-18岁重疾儿童医疗救助、心理护理、生活费用”慈善机构可以为23岁的吴华艳筹款?民政部这个回应的关键是让阳光驱散迷雾。如果反复透支消费,隐瞒真相,让谣言传播,就会陷入塔西佗陷阱,丢了面子,失去公众信任。
没有宣传,就没有监督,没有监督,权力就会无限膨胀。慈善是建立在人性光辉基础上的高尚选择,为了回报这种高尚,不仅需要善用捐赠,还需要公开透明。只有更加开放和透明,我们才能更大程度地保护社会正义。捐款不应该再是一个愚蠢的账户,慈善不应该是“灯下黑”。只有把捐款的细节公之于众,才能有更多的人参与。
1.《善款岂能是糊涂账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善款岂能是糊涂账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047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