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歌的分类:
体裁——古诗词、现代诗词(绝句、律诗)
题材――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咏史诗、咏怀诗
表达――歌词、叙事诗和哲理诗
每句话——五言诗、七言诗、杂诗
文笔——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李清照、柳永……)
二、常用的升值术语:
表达方式——抒情、描述(人、事、场景)、叙事和讨论
修辞手法――隐喻、夸张、转喻、对比、双重性、拟人、经典运用、文化运用和表达
表现手法——比喻、上升、对比、反讽、右对比、对比、象征、想象、联想,直接表达自己的心意,用风景表达自己的感受,用事物表达自己的心声,用事物表达自己的推理,用过去讽刺现在,用现在对比过去,用现在对比过去,用静止感动,用静止感动,用音乐写悲伤,由远及近。
绘画透视——天地、距离、声与色、运动、温暖与温暖、风景、后仰、内外
三、常考意境(主题)
秋思,乡愁,乡愁,家人,朋友,爱人,离别,死亡
没有重用,没有办法报效国家,事业受挫,感觉很失望,很难找到朋友,思想很深
历史的兴衰,民族运动的衰落,过去的讽刺,政府的讽喻,官方统治的曝光,人民的疾苦
向往高洁,脱离尘世,厌恶官场,隐居田园,生活闲适
追逐古圣先贤,渴望做出贡献,立志报国,以生命为荣,友情深厚,爱情甜蜜
感悟人生,人生哲学,自然美,赞叹盛世,品评历史,充满禅意
壮丽(雄浑雄浑,大战场高山大河,催人奋进),美丽(小桥流水,春花秋月,一人一景,玲珑婉约)
意境的大小——国家大于个人;悲剧大于痛苦
四,诗歌表达的欣赏
●直接抒情: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不借外物,不隐瞒。
●间接抒情性:指通过写场景、叙述、描绘人的动作来表达情感、揭示内心。
●以景抒情:在古诗词中,有些景物被诗人赋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征意义,如柳象征离别,梅象征高贵,月象征团圆,鹅象征音信等等。诗人在描述这些场景时,往往会表达一些感情。
●把感情融入到风景中:即诗人开始写作时,心中就已经有既定的情感活动,情感在他的笔下就隐含在风景中,让读者感受和体验。
●用情感创造风景:诗歌中的梦境和梦境是典型的用情感创造的风景。如果诗人描写的景物不在一个地方,或者在写诗的时候没有听到,诗人为了抒情而把它们集合成一首诗来描写,这就可以叫做“因情造景”。
●德与实齐头并进●托物抒志:借物抒人,借物(物)抒理,是咏物诗的重要手法。
●借用古代的反讽和怀旧●隐喻
●夸张:夸张是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原始形态、尺度和程度,以增强诗歌的主观情感。(李白经常夸张)
●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是指通过具体的意象来表达相似的思想和情感。
●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心声。
●对比:对比是为了使对比双方的特征更加鲜明,如黑白对比、生死对比、对错对比、动静对比,通过鲜明的对比来强调和揭示某种现象,说明某种道理。
●对比:“森林更安静,托纳米亚马更安静。”用“蝉鸣”衬“林箐”,用“鸟鸣”衬“群山”。对比对比,不难看出对比是用对方写对方,用对方“牺牲”对方来突出对方,比如用动作写安静,用欢乐写悲伤,用黑色写白色等。但是,对比并没有这样的特点。不存在谁为谁服务的问题,双方都是为某个目标服务的。
●正面对比:是绿叶对牡丹的衬托,是云对明月的衬托。比如《山宵远梅》“霜鸟欲先偷眼,粉蝶若知彼断魂”,这里的林逋就是“霜鸟”和“粉蝶”对梅花的虚拟爱情,凸显了他对梅花的热爱。正反差的性质与负反差的性质相同,只是正反差取相同的“位置”,而负反差取相反的“位置”。
●文化运用:诗歌的诗句是由前人的诗句改过来的。比如王实甫的《永别了,牡丹亭,龙亭》中“滴着红泪珠,比司马的蓝衬衫还湿”这句话是要用的“可是他们中谁哭得最厉害呢?还有这个九江官。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我的蓝袖湿了”。
●转喻:一种常见的技巧。
比如“沉船边的千帆,病树前的万木春”(刘禹锡《赏乐天扬州初表》)“朱门酒臭,路有冻死骨”(杜甫《京至奉贤五百字》)“九江偏僻,我整整一年没听到过音乐,没有弦也没有竹。”(白居易《闵行》)“帆”代替“船”;“朱门”是朱砂之门,指权贵之家;“丝竹”“丝”原指琴、竖琴等弦乐器,“竹”指笛子等管乐器。这里的“丝竹”是指音乐合在一起。
●通感:一个特殊的比喻。
通感是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交流。例如,好像它不能通过;而《渐行渐远》的音符(白居易《琵琶行》)用他的触感写出了琴声低沉(“弦凝成”)的感觉,传达了对钢琴深沉的哀怨和深沉的痛恨。再比如“薄影清浅,暗香浮月夕”(林逋《山宵远梅》),用视觉上的“暗”来写气味“香”,突出梅香的轻盈和间歇性。
●互文性:一种特殊的省词方式,使诗句更加简洁。
比如“秦时岳明韩石关”(王昌龄《楚塞》)其实就是“秦汉时岳明关”的意思,即古明月,古风俗;“秦”字后省略“汉”,而“汉”字前省略“秦”,既使语言简洁,又给读者一种宽/大[/k0/]的感觉。“调角牛郎星,调角河汉女”(《古诗十九首调角牛郎星》)其实就是“调角牛郎星,调角河汉女”的意思。“公兔脚不确定,母兔眼模糊”(《木兰辞》),其实是说“公兔脚不确定,母兔眼不确定”,所以两只兔子在地上奔跑时很难区分雌雄。
诗歌意象欣赏
▲雨:忧郁是古典诗词中雨意象的主要含义。这主要是因为连绵不断的雨往往会引起诗人的情感共鸣,所以这个意象常常被用来写他心中无尽的忧虑。借助具体的雨意象和抽象的心理活动,建立了一种特殊的联系,传达了诗人的离别、渴望、厌倦、悔恨或国家毁灭的痛苦心情。
“当你要求一个回归的日期,晚雨升到秋池”(李商隐雨夜写给北方朋友的纸条)
“秦老成远梦,雨孤”(李端《溥仪司空文明)
但是有时候,雨的形象也传达出一种温暖和温暖。
“春雨知时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叶子上,楚阳枯雨,水清园,风起一朵”(周邦彦《苏慕哲》)。但总的来说,雨这个意象主要表达的是忧郁。
▲水:雨的意象主要传达忧郁,水的意象主要传达无奈。
“一路牛郎星,娇娇河汉女。.....河水清澈浅浅,差别有多大?盈盈在水中,脉轮不出。”两人相距不远,却因为无法逾越的水障,只能像时间的尽头一样留下一大段宿怨。
“白露是霜。所谓的伊拉克人都在水侧。从它回来,路是阴长的;来回奔波,是在水中央。”再怎么努力,眼前的美好也会因为水的阻碍而变得高不可攀。
与阻挡的无奈相反,水意象有时是传达悲伤、思念等情感的媒介。
“去年,我去扬州送黄鹤楼。见帆远行,心在河边流。”(李白《夏日江游》)“心在河边流”,无边无际的河水是无限离别的生动写照。
“问你能担心多少,就像一条向东流的河。”(李煜《春花秋月是什么时候》?)滚滚东流的泉水,是无尽哀怨的生动写照。
▲青山:青山意象是古典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无数诗人对其倾注了深厚的感情。一般来说,青山这个形象有以下含义。
象征故乡,栖息身心。
“无限草色,何处是山青。”(戚迹《送老师到长沙宁津》)“但请记住,当你看着家乡群山的蔚蓝时,我的头在陌生人中间渐渐变白。”(师空“贼平后归北”)“行人有无限秋风思,水对面青山似故乡。”(戴书伦《知川山水》)
暗示虚无,表现苍凉。
“转成败空。江山犹在,夕阳几红。”(《三国演义·临江仙》)“英雄出奢,唯有青山如罗钟。”(许浑《金陵怀古》)“曲末不见,河上几峰。”(《钱起·香菱鼓省试》)
做知心朋友,守住灵魂安全。
“相见不厌,唯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我看青山多迷人。我期待青山,所以我应该看到它们。爱情和长相略有相似。”(辛弃疾《何心郎》)
▲落花:花很美,但这种美往往是短暂的。所以,在多愁善感的诗人心中,落花总是引起无限的惆怅。
"花在飞,但现在是春天,风在吹."(杜甫《曲江二首》)漫天飞舞是诗人无边的悲哀。
“是江南美景,也是落花之王。”(杜甫《论迎李龟年下江》)用落花暗示繁华已逝,繁华已逝。
"夕阳西下,东风怨鸟,落花如坠人."(杜牧《金谷园》)落花成了从楼里掉下来的人,传达着哀怨和悲哀。
当然,不是所有诗人笔下的落花都是悲伤、忧郁、衰老、死亡的意象。
王维的《从齐王到杨别业教》里有一句诗说:“要变鸟,坐久了会多失花。”这是用落花写成的一种明确的心态。
李白的《青旅》里有一句诗说:“花儿去了,笑入胡姬酒楼。”这就是李白的一生——不为伤心,只为放纵,落花也能增加快感。
龚自珍有句诗说:“落红不是无情之事,化为春泥也护花。”这是一种更积极进取、愤怒有为的精神写照。
▲鸟:像鸟一样自由飞翔,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愿望。在诗歌中,鸟的形象成为人们自由飞翔的重要依据。
用鸟的自由飞翔来表达自己实现理想的愿望。”看向鸿飞,手里挥舞着五根弦。投球自鸣得意,游泳太玄乎。”(嵇康《赠士从军》)这是生活在司马氏专制时代的嵇康的冲天精神。
用翱翔的鸟空表达诗人对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的追求。“打开门廊,看看鸟儿。”(王伟《住在别山中温,给哥哥看》)
写游子怀乡愁与鸟归巢。比如“离春天只有七天,离家两年了。人归雁后,思于花前。”(薛道衡,《人们认为家》)
写人与孤鸟独飞的漂泊不定。“谷宏额外野,湘鸟松北林。你会看到什么?担忧是可悲的。”(阮籍《咏怀》)
▲钟:古诗词中钟意象的含义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当时多以钟声作为庆典音乐的体验,给人带来一种欢快温暖的享受,如《诗经》开篇的那句“窈窕淑女,钟声激越”。
第二阶段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比第一阶段复杂。
王维诗歌中的钟声,常常在远离尘嚣的谷云和参天古树中回响,传达着一种幽僻的山林,皈依了佛教空寂静与静谧。如“不知土香寺路,在万里云雾下徘徊。穿过没有人类足迹的古老树林,但现在在高处我听到了钟声。”(《季翔寺》)
有很多诗人都用过这个佛钟意象。就像李白的“我在清澈的小溪里听到他,我在冰冷的钟声里听到他”(《听蜀僧弹琴》)
在诗人的作品中,钟声依然是对时间流逝的警示。比如“来是空,比五更钟时你塔上的月光。”(李商隐《无题》)
有些诗人还用钟声思考“我该何去何从”这一重要命题。如刘禹锡《元、岁,诏令皆招江湘客,馀皆从武陵入京,留都亭,来怀君子》:“雷雨江湖始于卧龙,武陵樵客徘徊。十年楚水峰林,今夜初闻长乐钟。”如果创新失败,那就降级为十年。奉诏回京,百感交集。住在长安附近的驿站里,刘禹锡听到宫里微弱的钟声时写下了这首诗。
钟声有时传达悲伤。如“是不是一路潇潇洒洒到楚都?,晚钟从南京向我们敲响”(魏·《傅德··》)
▲船与舟:中国三大诗人屈原、李白、杜甫,都是孤独终老于漂泊的船上。这可能是巧合。但古典诗词与船的关系是必然的。在古代,对于更多的诗人来说,水比土地更方便,所以更重要。他们几乎所有的旅程都是通过水路。于是,旅途中用来安顿下来的一艘船自然进入了诗人的作品,成为他们诗歌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
第一,作家的漂泊感。
猴子在阴暗的山上呜咽,河水在黑夜中奔流。两岸树叶间有风,月亮划过我的孤帆。”(孟浩然《从桐庐上的一泊到扬州的一个朋友》)
“秋音只要色情长。孤舟微月,依旧一个人下乡。”(刘旭《深秋送长江孟浩然》)
两首诗的意象和主题非常相似。无论是《和月横我孤帆》还是《孤舟微月》,都将“月”和“舟”两个意象组合在一起,通过音与音(猿声、秋声、色)的对比,很好地传达了流浪异地的孤独和清凉。
第二,诗人对自由的渴望。
“既然世事难料,那我明天就去做一艘渔舟”(李白《舒云·宣州谢楼送别书》)“钓鱼归来不系船,月落江村眠”(司空舒《江村是物》)“春潮来雨来匆匆,野地无舟渡”(魏《西溪滁州》)
诗歌意境赏析: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可以说,中国古典诗词的优秀作品,创造了艺术空博大的意境。因为创造意境是诗人表达情感的基本手段,所以对诗歌意境的解读和辨析是欣赏古诗的重要手段。
▲离别心情:离别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主题之一。大概是因为人不喜欢聚在一起,却又不得不离开。因此,对相聚的留恋,对离别的伤感甚至惋惜,往往成为诗词歌赋的对象。因此,诗人很少用笔轻易写离别,如王波的“然而,中国是我们的友谊,天堂是我们的邻居”和高适的“不要担心,前面的路没有知己,世界上没有人知道君主”,这些都很沉重,往往导致一种无奈的叹息,人生短暂,前路茫茫。
营造离别心情的意象主要有:戚颜、泪、长亭、寒蝉、秋雨、突雨、岚洲、别露、暮雨、来帆、去鸟、松丝、柳、残月等。
离别心情的情感基调是缠绵、伤感、伤感。
▲离乱的意境:离别多是个人的,而离乱可能更能体现时代特征。中国古代社会几千年来经历了无数次战争和分裂。每一场战争都给人民带来了无限的痛苦。而“国之不幸,诗人之幸运”,有良知的诗人会以一颗慈爱悲凉的诗心,表达人民的苦难,祖国的痛苦,诗人个体生存的艰难。由于这些诗歌的意境大多是诗人个人经历的再现,所以往往表现出情感深厚、思想深刻的特点,即人们所说的“赋以沧桑”。
意境的主要意象有清秋、夕阳、大江、恨台、古交、天涯、星河、闫飞、黄骅、吴彤雨等。
远离混乱的情绪的情感基调是悲壮、深沉、孤独、寂寞、悲伤和忧郁。
▲隐逸意境:隐逸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个重要情节。尤其是那些道德文章优秀的,本来可以当官的,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最后还是选择了退休。然而,这种生活也造就了中国古代诗歌中一种特殊的艺术意境——隐逸心境。他们将自己高超的文化素养投射到山水田园诗中,不仅表现了他们的生活态度和理想,也使山水田园诗具有了一种精神。是人因山水田园而“幽”,人因山水田园而“灵”。
幽意境的意象有小屋、空山、山、明月、朝云、暮雨、田园、尘网、枯树、静水、飞鸟等。
隐居的情感基调是从容淡雅恬静,忧郁孤独,悲凉悲凉。
古代隐逸诗人众多,其中陶谦被称为“隐逸门”,隋末初唐的王绩被称为“东皋子”,初唐的王维、孟浩然进一步丰富了隐逸诗。王维的诗素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称。
▲乡愁:恐怕没有哪个民族像中国人一样热爱乡愁。翻到一部中国文学史,有无数的乡愁作品;所有的异国风情和异国情调都可以成为乡愁的导火线。游子想家是中国古代作品中永恒的主题。
乡愁的意象主要有柳树、野鹅、睡鸟、明月、晚风、落叶、冷山、青山、流水等。
乡愁的情感基调是温暖、无助、悲伤、苍凉。
注:本文由中国诗歌春晚网收集整理出版。转载时请注明。
1.《古诗鉴赏 超实用!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技巧总结》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古诗鉴赏 超实用!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技巧总结》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064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