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际霖

吴际霖简介

吴际霖1940年入延安陕北公学学习。

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延安军工局教员、鲁南军区军工部部长。

建国后,历任山东铝厂厂长、冶金工业部有色冶金设计院副院长、第二机械工业部军工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

组织起草了我国核武器研制、发展方案,参加领导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试验,是我国核武器研究基地的主要组建者之一。

怀念第一颗原子弹奠基人吴际霖

作者:九院机关 李杰

2018年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奠基人吴际霖诞辰100周年,应梁子故事邀约,讲述核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丰富221基地史料的真实性,特整理出多年前的一篇小文,以示缅怀这位杰出的军工管理专家、核研基地领导。

吴际霖1918年生于成都。他从1957年五月二机部九局任职,并与李觉、郭英会、何广乾以及外籍专家等十余人,乘飞机盘旋了甘肃、四川等许多地方,几经周折,终于为共和国选择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青海金银滩草原。

从221基地选址、定点到基础建设,吴际霖都是参与者和领导者。1962年青海核武器研制基地建设时,他是时任九局局长李觉的得力第一把副手,后任核研基地(二二一厂)党委书记、厂长兼总工程师。

由于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对原子弹研制项目是否“下马”存在着不同意见的争论。9月,二机部刘杰部长与李觉、吴际霖、朱光亚等研究后,向中央上报了《关于自力更生建设原子能工业情况的报告》,提出两年内进行中国第一个原子弹装置爆炸试验的“两年规划”。

为进一步分析研究其可行性,根据领导和专家集体讨论的意见,由朱光亚主持拟制了《原子弹装置科研、设计、制造与试验计划纲要及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原子弹装置国家试验项目与准备工作的初步建议及原子弹装置塔上爆炸试验大纲》。

这两份文件在科学总结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明确指出了技术上最关键的问题,提出了必须完成的基本建设项目和条件,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核爆炸试验分两步走的方案,第一步先做地面爆炸试验,第二步再做空中爆炸试验。

整个安排有条不紊,环环相扣。后来的实践证明,这些分析和部署是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对当时很快突破原子弹技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两份至关重要的文件,被誉为“两个纲领性文件”。

凡接触过吴际霖的人都知道,他有杰出的军工管理才能,严谨缜密的工作作风,他思路清晰,待人严肃且和蔼可亲,是核武器研究基地难得的领导人。为核武器研究院的创建和“两弹”的突破,做出过杰出贡献!

核武研究基地是建在青海省海晏县海跋3210多米的高原上,那里开水只有80多度,饭都半生不熟,在那十分艰苦的环境里,吴际霖领导基地广大科技人员,艰苦攻关,攻克了第一颗原子弹,又攻克原子氢弹。

张爱萍(右)、朱光亚(左)、吴际霖(中)在核试验基地

1966年文革动乱期间,他未能幸免。当时基地两派群众斗争激烈,每派单独对他进行批斗的时候,都逼问他:“谁的大方向是正确的?”他不管怎么低头、弯腰,也不管批斗他多长时间,他总是那一句话:“只要你们的矛头对准我吴际霖,你们的大方向都是正确的。”

他从不挑动群众斗群众。每次批斗完了,他回到办公室,就坐在椅子上歇一歇、喝口水,又开始攻关战斗!他让秘书沈必文把基地所有的科研生产骨干(包括生产技术工人),排出名单,包括年龄、出身、专业、连家里几口人都要写上,装在他的兜袋里,每个人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

在那非常时期,当有人遇有不测,第二梯队马上顶上,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误了科研攻关、生产,就是这么好的领导人,领导生产原子弹,攻克氢弹,应该说1967年6月17日我国氢弹的爆炸成功,吴际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69年9月大三线搬迁,11月他随同被关在“牛棚”里的人,一同坐火车闷罐从青海来到四川,住进绵阳市梓潼县曹家沟九院机关学习班,关在一幢三楼的铁窗牢房里。不久他被释放安排就外烧锅炉,每早清晨5点起床,为近200人的学习班烧开水,完了牵着三只羊在山坡上放羊,中午烧开水,下午又放羊,晚上第三次烧开水。

他住的是一个不到5平方米的楼顶头厨房里,几块木板搭的床,走路都要斜着进去,不然出不来,厨房水泥碗架上,整整齐齐放着他的毛主席著作,每本都贴上一条白纸,标有编号,有一尺半厚度,谁若是动一本他都知道。

那时,他由于在缺氧的高原上生活工作十来年,他得了严重的肺气肿,不过他由于每天清晨起来劳动,思维模式淡化,气色很好,他瘦瘦的、高高的个儿,满脸绯红,目光炯炯,精神矍铄。

我当时也在学习班里,同他住一楼底层,当时军管规定,不许与他们说话,不许接触。我军人出身,没信那个邪,我偶尔晚饭后去他的小屋陪他坐坐。

有次我问起了自己听说的一件事:说是苏联撤走专家时,他套到的一些数据,都装在他的铁皮柜里,动乱时有人要砸他的铁皮柜,他谁都没让动!他说:“那是国家机密!……来之不易呀!……”我听了后,十分敬佩这位老人对国家对核事业的忠贞!

记得1971年5月份,我认识的一位姓金的科长出事以后,我担心就住在金科长对面楼的这位老领导吴际霖,故晚饭后急忙去看他。他当时有些恍惚,没有说话。

沉默一段时间后,我又把这前几个月,关在三楼铁窗牢的王志刚事情跟他说了,事情都几个月了他却还不知道。当时他沉闷了许久,才说了句:“咳!……人还是要自重啊……”他说了这句话,我心里明白了,才放心的离开了他的屋子。

1971年9.13事件后,过了两个月军管开始平反,吴际霖在二机部李觉副部长的过问下,被安排去北京治病。

1972年春天,我去北京塔院他的家去看他,他很高兴!是啊!当一个人吃宴的时候,谁都不需要帮助;当一个人身绝逆境时,哪怕是精神上的几句安慰,那将是刻骨铭心!

他,吴际霖就是这样的人。他把我安排坐下后,第一件事就是从他的抽屉里,拿出从书中夹着的一张介绍信,用双手捧着、战战兢兢地走到我的面前,对我说:“小李呀!这是部队政治部(70年九院改为总字819部队),给我开的进京治病介绍信,……兹介绍吴际霖同志……,五年多了,组织第一次称我为同志啊!”

说着,他眼里浸满了泪水,我被这场景感动得差点流出眼泪,我深知这位老人,当他失去了人格、尊严的时候,他内心是多么的悲愤、痛苦!四十多年了,这一幕我永未忘怀!

由此一见,竟是永别!这位核武器研究基地的杰出领导者,他的作为永远铭记在我心里,我们有良心的中国人,永远都不要忘记这位“两弹”突破杰出的领导人—吴际霖!

我们这些人年时越来越高,人数越来越少,没有几人可以再为我国核事业工作了。但是,今天中国国防的强大,人们不要忘记这些曾经为核事业做出贡献的英雄们,是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强盛默默地奉献出自己的生命!

本期编辑:徐金环

1.《怀念第一颗原子弹奠基人吴际霖》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怀念第一颗原子弹奠基人吴际霖》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0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