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孙
2020年春节前夕,受疫情影响,国内各大影院纷纷倒闭。《唐人街探案3》、《神化传奇》等热门电影被迫撤档,春节后的各种节日档案也相继缺席。在疫情防控大局下,院线复工延期。经过近三个月的停工,电影行业的整个产业链从制作到发行放映都受到了影响,估计每年的票房损失将是巨大的。
疫情突如其来的冲击下,电影行业如何克服困难,实现突破?随着互联网的逐渐融合,电影生态发生了变化。危机会给电影行业的发展带来哪些变化?
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影票房收于186.9亿元。截至今年3月底,根据Topp的统计,票房收于22.4亿元左右。如果按去年同期标准计算,疫情一季度产生了近165亿元的票房缺口。中国电影发行协会副会长、首都华融电影院董事长邓永红表示,电影院长期关闭所面临的生存压力是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应该是一场从未发生过的灾难。首都电影院票房大概亏了四千多万。能去电影院两三个月,我觉得应该算不错了,能发工资的(电影院)也不错。”
电影院是整个电影产业链中的终极资产,是观众可以享受电影盛宴的地方,而上游制作人是盛宴的主厨,疫情突袭也打乱了主厨的准备。中国电影协会副主席、博纳电影集团董事长俞东表示,经过半年的准备,原定元旦开拍的拍摄计划被迫不断调整。“今年最大的摄制组,《冰雪长津湖》,打算推到今年冬天,因为我们要还原大量70年前的冬天场景,已经建成的场景今年冬天可能要重做。我觉得直接损失应该在1亿到1.5亿之间,间接损失更大。”余东说。
停播近三个月,电影界万万没想到这个冬天这么长。最近社交平台上出现了去电影院拍婚纱照的广告。除此之外,库存商品的发放,机票套餐的预售,都是为了自己谋生而苦苦挣扎。电影院希望尽最大努力使现金流保持在有限的业务范围内空。
为了缓解电影行业的经营压力,从3月份开始,国家和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帮助电影企业脱困发展,力争通过财政补贴、减租等措施对所有制作环节给予补贴,这就是“及时帮扶电影行业”。但压力的多重性也让执行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如减租、私有财产等也在疫情下苦苦挣扎。邓永红担心院线关闭会带来产业链上下游的恶性循环,是目前保持院线存活的当务之急。邓永红说:“现在我觉得最紧迫的是专项资金的返还。有资金给剧场真的很重要,这样剧场才能先生存。”
3月底,在中国电影协会举办的“电影产业应对疫情冲击”专题网络会议上,不少业内人士表达了对“返还电影专项资金”政策的期待。俞东说:“去年我们有600多亿票房,上缴电影专项资金近230亿。能否适当返还以缓解目前的现金流短缺?今年的电影票房还不到去年的一半,希望可以适度放宽免检,让行业休养生息。对于重点影片的拍摄,会给予一定的拍摄补助资金。面对行业的发展,希望它能为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造血。”
网络视听智库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周奎认为,目前,在资金短缺、项目减产延期、库存加剧、发行不确定性大幅增加等多重压力下,电影行业已经意识到,缩小其规模或成为特殊时期的有限选择。“离线影院的重启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预测。有些公司也在采取一种非常现实的做法,即快速实现股票的内容,但未来可能会随着疫情慢慢过去,大家可能会获得更稳定的平衡。”
关于疫情带来的变化,中国电影资料馆副研究员左恒表示,类似的变化一方面可能会减缓电影艺术标准的提高,另一方面可能会促进新技术的发展,以满足个人需求。“可能会有一些新的观看形式,比如裸眼3D或者杜比pro logic。如果长期不能去电影院,可能会迫使一些技术和资金向这个方向流动。”
余东认为,疫情电影市场见底后,观众对好电影和好内容的欲望只会增加,特殊时期高质量内容的策划和存储也是突破困境的选择。“这次其实给了我们制作公司更多的时间来调整剧本。疫情期间,我们几个有准备的剧组在开发剧本,在剧本创作阶段进一步深化。我们希望今年推出。医疗战线上的英雄片,献给在特殊时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巨大牺牲的医务人员,向他们致敬!”余东说。
日前,中国电影协会和猫眼发布了疫情下观众观影意愿调查报告。数据显示,34%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期待”。左衡认为,按部就班考虑分区为宜。毕竟一刀切的政策不利于依靠现金流支撑日常运营的影院的复苏。“我个人认为可以在严格的监控下安排好人与人之间的间隔,做好卫生消毒工作,考察复工的可能性。”左衡说。
1.《突围影院 影院这个行业,总得有些突围与应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突围影院 影院这个行业,总得有些突围与应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103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