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一战前的斯柯达工厂是炮兵领域的新星,但马克西姆机枪出现后也参与了M1893重机枪的设计制造。由于斯柯达工厂强大的技术背景,这款机枪一度被认为是马克西姆机枪最强的竞争对手。
斯柯达M1893重机枪斯柯达M1893重机枪
斯柯达M1893 1888,奥地利大公卡尔萨尔瓦托和冯多姆斯上校设计的机枪获得专利。它是一种形状奇特、自动结构类似左轮手枪的自动武器。该枪发射奥地利8毫米无烟子弹,由顶级骨弹库提供。子弹靠重力自由下落,射手可以直观的观察子弹剩余量。弹匣也是可拆卸的,顶部敞开,射手可以配合炮手,边射击边装弹。
斯柯达M1893重机枪斯柯达M1893重机枪
自动原理类似左轮手枪。子弹发射后,弹壳在膛压的作用下向后运动,同时推动锤子等机械结构运动,带动抛壳装置等。与此同时,新一轮弹药落入弹匣。为了保证动作的可靠性,设计者特意增加了一个增加摩擦力的装置,这样在射击时,弹壳只有在子弹即将出膛时才能开始后退,弹头才能得到更大的推力,减少后方气体的泄漏。钟摆式运动结构可以通过调节配重来改变运动的惯性,从而调节射速,射速可以在每分钟175-500发之间调节。
斯柯达M1893重机枪斯柯达M1893重机枪
桶上有一个水冷套筒,套筒内侧上方有一根管子,其出口在套筒下方。连续射击时,水蒸气可以通过这个管道从下方排出,以防止大量蒸汽雾影响射手的视力。在沙漠等地区,排汽管也可以直接接水箱,依靠水冷却蒸汽循环使用。机枪没有传统的握把扳机结构,取而代之的是小握把。射手靠肩稳稳地定枪体,向前拉小握把,即使扣动扳机。
斯柯达M1893重机枪斯柯达M1893重机枪
理论上,只要弹药连续装填,且套筒内的冷却水保持干燥,就可以实现连发射击。在实践中,有一次持续9分钟的射击测试。 斯柯达M1893的服役虽然1888年获得专利,但1893年被奥匈帝国军队购买,因此命名为M1893。
斯柯达M1893重机枪斯柯达M1893重机枪
奥匈帝国军队对这种夸张的机枪也很尴尬。在战场上运送这样的东西就像运送一把小枪。战斗的时候,弹药人傻傻的站在那里补充弹药,简直就是坐靶。所以没有进入正规步兵服役,而是配备了驻军和海军。其中一种是M1893,曾在赞塔号战斗巡洋舰上服役,清末义和团时期部署到北京,加强奥军的轻型火力。
斯柯达M1893重机枪斯柯达M1893重机枪
1894年,美军对“独一无二”的机枪斯柯达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测试。在实验报告中,测试人员认为机枪没有明显的技术缺陷,各种结构运行可靠。但是像它的弹匣这种结构好像不够坚固,不适合野战部队。难怪奥匈帝国的常规步兵师没有购买。就这样,原本被认为是马克西姆机枪强有力竞争对手的斯柯达M1893机枪,很快就变成了脏兮兮的武器装备。美军自建柯尔特M1895“土豆挖掘机”,法军走上了哈奇风冷之路。其他国家要么直接从马克沁购买成品,要么干脆修改自己的生产。
斯柯达M1893重机枪斯柯达M1893重机枪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奥地利军队还装备有少量的斯柯达M1893,无论是射速、可靠性还是灵活性,都比不上马克沁等枪型,所以在战斗中很少出现,现在有两把保存在维也纳军事历史博物馆。1.《a1893 斯柯达M1893重机枪,这独特的造型注定不靠谱,马克沁的头号对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a1893 斯柯达M1893重机枪,这独特的造型注定不靠谱,马克沁的头号对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116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