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止得体以修身养性
我们现代人学习真的很开心。在古代,“书以竹帛写成”,竹是竹简,帛是元素。书是稀有珍贵的东西。如果一个人能挂在竹丝上,他就能长生不老。孔子晚年读《易经》,魏编三绝,将简牍与韧皮部相连,翻来覆去使韧皮部断裂。那时候读书多难啊!
后来有了纸和毛笔,制书就更方便了,但在印刷完成之前,书籍的流通完全靠临摹。看看唐人写的经书,看看很多古籍的钞票,就知道一本书来之不易。由于印刷、雕刻、活字印刷、平版印刷、影印,甚至微缩胶卷,读书极其方便。
一个
事物以希望为价值。但是书不是一般的商品。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经验的宝藏,所以即使山谷里到处都是书,书的价值也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便宜的货不一定差,卖的好也不一定好。书的价值在于内容的精确。宋太宗每天读两卷书,如《太平广记》。如果错过了一天,他以后会弥补的。他说:“开卷有益,我觉得不是劳动。”这就是“开卷有益”这句话的由来。
《太平广记》藏书一千六百余种,分五十五门,历代经典最好。因此,宋太宗在业余时间可以读两卷,当然可以说是“有益于开卷”。现在的书对我们来说太多了,就算不说粗制滥造,至少书的种类很多,接触的面也很广。读书要有选择,不然不仅没用,还浪费时间。
那么你看什么书呢?这取决于每个人的兴趣和需求。在学校里,能遇到一两个有学问的老师,能恰当地给我们指明学习的道路,是最幸运的事。你必须自己离开学校。读书,不恨晚。迟到总比不看书好。
有一个原则可能值得考虑:作为一个地道的中国人,一定要读一些书。这和行业无关。理工科,财经,文学法律,都需要看一些精通中国文化传统的书。当然,经书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史书也是。不能提倡盲目读经,意义模糊的所谓“国学”也不能满足现代人的期望。一系列古籍,要从现代的角度去理解。
二
黄山谷说:“人不读书,生在尘埃里,照在镜子里却看着恶心,语言对人无味。”味道不错,看起来很合理。其实我们看到的大部分人真的很恶心,没品味。我曾经想过,因果关系在哪里?你为什么不读书,那你的脸就恶心,你的语言就没味道?
我想可能是因为读书相当于商游里的古人,那些写书的古人此刻肯定是人才。他们在和古人一起旅行的时候不自觉地受到了他们的影响,最后接受了改变气质的工作。境界高心胸宽,他们的脸上自然流露出一种清明爽朗的精神,难以形容,叫书卷气。同时在言语上自然也高。另一方面,如果人们不学习,他们做什么?他们大概被困在世界的尘埃里,被困在名利的枷锁里,被烧五遍被盖六遍,烦恼被烦扰,天生面目可憎。语言怎么才能有味道?
当然,改变气质不一定要靠读书。比如艺人还有另外一种修养。“从博雅学钢琴的于成莲先生,三年都不会。程莲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在东海,能打动人心。他和博雅一起去了蓬莱山,留在博雅,说:“我儿子住在习之,我要欢迎我的老师。”捅了船,但十天没回来。博雅没有期待任何人,但当他听到大海中洞穴坍塌的声音时,群山变得暗淡无光,鸟儿哀鸣,叹息着:“先生会改变我的感情的。”是借助琴与曲,屈成、程连刺舟相约而归。博雅的钢琴是世界上最精彩的。"
这一段记录了音乐家的气质自然发生了变化,虽然神秘,但并非不可理解。禅宗不对外传播,完全不站得住话。顿悟理解自然是可能的。这是有特殊需求的人的非凡成就。对我们来说,培养自己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书。
三
书很有趣,很可爱,各种各样的书,站在书架上,桌子上,枕头上。特别欢迎好的版本。我偏爱线装书。
吴志辉先生曾经主张把线装书全部扔到马桶坑里,让人觉得不舒服。如果非要扔到厕所坑里,我就把礼服书扔了,线装书我也舍不得扔。可惜现在线装书很少了,跟穿长袍的一样少。
几十年前,我搜索杜适的版本,看到古书系列影印了蔡孟碧的《宋代草堂诗话》。我真的很爱玩,放不下。我想看看原版面大,刻字细,纸张的墨色也是最好的选择。这本书在校勘注释上可能没有太大价值,但它确实是一部至高无上的艺术品。
转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纸中城邦
ID:ZZCBTS
1.《修身养性的方法 修身养性 || 最简便的修养方法就是读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修身养性的方法 修身养性 || 最简便的修养方法就是读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158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