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葆,1946年2月19日出生于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mainland China作家、编剧,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1984年,作为编剧,话剧电影《山下的花环》上映,并凭借该片获得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1985年出版中篇小说《山里的十九个墓地》,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91年创作的报告文学《沂蒙九章》获国家报告文学奖。1993年,电影剧本《百年老屋》获全国优秀电影剧本奖。2002年创作《大河之梦》,获第二届韩愈杯一等奖、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散文随笔奖。2006年,他写了散文《天堂绿皮书》。2009年,他的散文集《最后的野象谷》出版。2013年,他出版了散文集《大江之子》,其中包括他的十四篇散文。2017年,他的散文《龙城遐想》获第17届百花文学奖。
角色体验
1946年2月19日,李存葆出生在山东省朱北县(今五莲县高泽镇)淮河区东淮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1年,他考上了这个村子的小学。
1959年7月,年仅11岁的李存葆考上了关淮中学,广泛涉猎各种书籍,经常将课外读物中所学的写作技巧和词汇恰当地运用到作文中。1962年,初中毕业后,他的家庭无法支持他再次上高中,所以14岁的李存葆不得不上学去务农。之后加入了生产队的集体劳动,锄地、割麦、晒瓜干、推车、负重、玩石头。
1964年,他应征入伍;1月,他开始在济南军区第19师第50团担任第五连战士。1970年调任济南陆军政治部宣传队(即先锋派歌舞团前身)任创作,正式走上创作道路。1978年9月,开始担任济南军区政治部歌舞团编导。1979年8月,奔赴广西前线的部队深入生活;同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演出创作一等奖。
1980年,他创作的报告文学《大门虎童》获解放军文艺创作一等奖。1982年10月出版中篇小说《山下的加兰》,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3年,他被选为中国十大新闻人物之一。
1984年9月,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同年,由他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电影《山下的加兰》上映,获得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1985年5月,他开始在济南军区政治部歌舞团担任作曲家。1985年出版中篇小说《山里的十九个墓地》,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同年,他率领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日本。1986年10月,他开始担任济南军区政治部车间的创建者。1987年,他写的长篇报告文学《王者之魂》,获中国潮流与报告文学奖。
1991年创作的报告文学《沂蒙九章》获国家报告文学奖。1992年1月开始担任济南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主任。1993年,电影剧本《百年老屋》获全国优秀电影剧本奖。1995年,他的散文《我为捕虎人说话》获首届韩愈杯一等奖、全军八一新作品奖一等奖。
1996年8月,开始担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1996年12月开始担任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副主席、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1997年7月,他被授予少将勋章;同年,他的散文《鲸鱼受伤》获得第六届十月文学奖。
2000年10月发表长篇散文《沂蒙土匪》。2002年出版文学作品《大江之梦》,收录散文随笔28篇,获第二届韩愈杯一等奖、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散文随笔奖。2004年,余曲创作的长篇散文《别了》出版[8]。2006年11月,当选为全国作协第七届副主席;同年,他出版了散文集《李存葆散文》;然后,他写了散文《天书》。
2009年,他的散文集《最后的野象谷》出版。2013年,他出版了散文集《大江之子》,其中包括他的十四篇散文。2017年,他的散文《龙城遐想》获第17届百花文学奖。
性格评价
李存葆用一颗敏锐的心真诚地捕捉到了这个千变万化的时刻,然后把它写下来,变成了深刻的作品。这一切都源于作家独特的生活感受,源于他高度的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李的散文创作是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思考。在他的文化散文中,除了对解释历史事件和人物有全新的视角和精辟的观点之外,他还打算从历史中学习,反思历史,并强烈呼吁道德尊严和人类理想。气势磅礴,开拓了现代散文的新境界。虽然李存葆是个作家,但他很谦虚。即使在年轻一代面前,他也从不指指点点,而是用自己的写作感受和经历说话。他跟他谈,不管是古典文学还是现代文学,不管是哲学还是佛教。他思维敏捷,出口成章,有时背诵名句,有时引用经典。
1.《高山上的花环 《高山下的花环》》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高山上的花环 《高山下的花环》》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208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