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红杏绿蒲式耳春
4000多年前,古青州地区叫东夷。东夷的祖先生活在自然景观之间,那里鲜花繁茂,鸟儿成群。在原始的生活环境中,他们通过对花鸟的信仰和崇拜来设计生活,滋养生活。从近几年出土的陶器中,先民们已经学会了在陶器上画写意线描花。在古老的青州大地上,不仅创造了中华文化的永恒根基,也创造了沧花文化的源头。
两千多年前,商周时期是青铜器在空之前发展的时代。青州出土的青铜器几乎处处都引入了鸟兽花。春秋战国时期,青州人偏爱花卉,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上雕刻的花卉图像十分精美。正方形的瓷砖上有63朵四瓣的圆形花朵。
据李周记载,古代青州盛产蒲菜。香蒲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很好的实用价值。青州作为蒲草的天堂,延续了几千年。直到明清,蒲草在青州人的生活、文学、艺术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历代文人带给人们的诗画都离不开蒲草,形成了独特的蒲草文化。
明代冯伟忠的诗写道:“花清露,蒲叶飞。”
清朝的元老冯普写过蒲草的无限味:“红杏绿蒲草不到位,春光满树篱。”
汉朝:朵朵彩帛,粉飞
班固在说,青州“俗而奢,织成冰绾,绣以清丽之物,冠以衣穿于天下”,把青州的名牌“冰绾”制成帽子、腰带、衣服、鞋子,号称天下第一。古代善于经商的青州人在丝绸上织出五彩缤纷的花朵,提取花朵的颜色汁液,将丝绸染成五彩缤纷的颜色。于是,青州丝绸带着青州花的色、形、香,从连云港出发,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骄傲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由于丝绸业对花卉的需求,进而刺激了花卉生产,青州花卉在汉代大面积种植。各种花卉经过驯化栽培,品质迅速提高。发展最突出的是桃,种植面积广,桃树品种多。每到春天,满山遍野,凝云铺锦,红雨飞舞,山后有桃花源。夏天和秋天,果实累累,树枝芳香。
在汉代,青州无疑是丝绸之国,桃花之海。青州人对桃花情有独钟。桃花图案的衣服、饰品和发夹尤其受到女性的喜爱。2006年,青州香山西汉墓葬出土陶俑2000余件。陶俑所承载的青州民俗必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正是从女人像的衣服上,我们可以看到盛开了两千多年的粉红色桃花。
北朝:荷花美六景青翠
荷花,又称荷花、芙蓉花、荷花、荷花等。,出淤泥而不染,纯净无瑕,而且它的香味远比这更清。中国文人称赞其为“花中君子”,佛教称赞其为“花中之王”。
荷叶处处舞,荷花处处闻。历史进入北朝,青州佛教文化兴盛。青州成了佛教的世界,莲花的世界。佛教文化带来的莲花观念,演变成了对莲花的信仰。1996年,青州出土的老佛像被誉为“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那些佛像、莲花、佛像密不可分,莲花光环、莲花宝座、菩萨莲花冠、食客手持的莲花,甚至寺庙柱子的基座都是用莲花装饰的。
在荷花盛极一时的时候,青州观花已经到了艺术欣赏的地步。北魏的李道元在《水经注》中,曾将海水(今米河)两岸的景象记载如下:“广西笋求浪,轻林限浪;秦歌一致,快乐。”意思是:汨罗江两岸,竹叶青沿水波生长,小树林随河水流动而曲折;岸上的人,弹琴唱歌,和谐快乐,好舒服。
与李道元同时代的贾思勰《齐民舒窈》记载的花卉有桃、李、李、杏、梨、枣、柿子、石榴、刺槐、木棉、香蕉、大叶兰等。在书中,花、食物、药物和美容的使用,把花放在调味汁中是为了它们的香味,把米放在它们的味道,把酒放在它们的颜色。
北朝的古青州花,在栽培应用中发展成一种文化现象,长成一棵青翠的大树。尤其是石雕艺术中的莲花,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理念和内涵。另一方面,李道元和贾思勰赏花的方式体现了人们对花卉的高审美境界。
隋唐:南北宅牡丹花开
隋代青州花文化在驼山大佛雕像上留下了惊艳的一幕。
在佛像的袈裟上,没有传统的福田服饰,而是引用了香花敬佛的理念,让佛穿上五颜六色的袈裟,像牡丹,像玫瑰,像布谷鸟,像木兰花,然后用蒲叶的曲线拉伸,创造出美丽的花与叶的艺术效果,争光与美。
到了唐代,在花争香的时代,牡丹在青州脱颖而出,甚至形成了加冕之势。欧阳修在记述中国牡丹产区时写道:青州在东方。说明青州牡丹盛产。《程琦》说:“青州盛产牡丹。春天,娱乐的繁荣并没有减少洛阳。”每到春天,家家户户,门前,院外,闲庭里,在城市的乡村,在山野的小溪边,都开满了牡丹花和美丽的影子。城里人去郊区,农村人去城里,就是为了赏花之王,赏富贵之花。北宋时,青州村民张载在龙兴寺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歌,名为《龙兴寺老白苑》,记载了当时牡丹的盛况:
牡丹开在南方的北方,年少时来来回回。
只有你家的老柏树,春风似乎从来没有来过。
凭借诗人的灵性,通过与老柏树的对话,张载展现了青州独特的季节性民俗风情,每当春风刮风,他都会出去看牡丹。你家只有老柏树。
受青州花卉的影响,从唐代到五代,青州花卉绘画形成了新的潮流,世界上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花卉画家,其中李成是最有成就和名气的一位,对花卉情有独钟。他的绘画通过花草树木表现了艺术家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从而给绘画世界带来了清新的微风。这正是盛产花卉文化的古国青州给李成的启发和智慧。
隋唐至五代,青州花卉品种在空之前扩大,牡丹种植和观赏成为民俗。花草树木通过雕刻和绘画来表达,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人文价值。包容的花文化也是此时的独立门户,造就了新一代风。
宋元时期:涂磊百花齐放
宋元时期,青州人植树种花的热情有增无减。不管是富裕家庭还是贫穷家庭,家家户户都根据自己的爱好,在院墙外,在街巷里,种上花草树木。柳树是最受欢迎的树。青州知府欧阳修在诗中写道:“清明时节家家有柳。”知府赵卞在诗中写道:“高柳荫无热,小莲红颜老,惜芳。”
宋元时期的青州,专业的花农层出不穷,东阳市也有不少花店开门迎客。这一时期,女性佩戴鲜花成为时尚。各种花草树木集中在园林、寺院、景点。人们还在花木集中的地区修建亭台楼阁,以提高自己的游览品味。比如城东护城河岸边的水墨阁,南阳市与东阳市之间的望海楼,都是在这种花卉背景下建造的。
云门山。早在北朝,云门山上的云门寺就建成了。美丽优雅的牡丹、玫瑰、玫瑰、海棠、李子、竹子等。在大厅前和过道旁逐渐繁荣起来。北宋碑文这样描述寺中的花:“四季之花开于柱中,千年之竹种于亭中。”
田阳山。北宋初,人们称田阳为“天然百园”。这里的天然花木包括银杏、雪松、水杉、侧柏、圆柏、垂柳等观赏植物如绣线菊、玫瑰、紫荆花、山梅、迎春、锦葵、芍药、牡丹、杜鹃、丁香、茉莉、百合、山丹丹等,以及食用果树如板栗、山楂、杏、枣、樱桃等。还有黄栌、复叶槭、黄连木等其他彩色树种。每到秋天,就形成一望无际的红叶森林,丹霞如海,蔚为壮观。居住在青州的士人和达官显贵登上路虎揽胜,用墨写书,用石刻做笔记,从而为这个天然的园林增添了一层诗墨。
北宋以来,咏青州花成为当地文人的习惯思维。而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将花的性格与人结合起来,将人的情感与花融合在一起,从而孕育了人类文化日的灿烂之星空。李清照在这里生活了20年,从24岁到44岁度过了她的黄金岁月。她爱花,回到厅里,有梅花、海鲂、菊花、荷花、桂花、香蕉等;他的文字和篇章也是繁花似锦。寒食节到了,他写道,“糟蹋柳花”;她写道,返回教堂的海棠“有红雪”、“绿肥红瘦”;说到菊花,“人比黄花还瘦”:桂来堂成了青州市最优雅最有人文气息的园林。
自唐代以来,青州人喜爱花卉,同时也十分喜爱观叶树。建于宋代的范公亭和艾松园,以及元代的真教寺,都有松树、柏树、银杏等。像唐苗、宋槐这样的古树,还是有其魅力的。
宋元时期的青州花木不仅在山野市区繁盛,而且诗词歌赋芬芳。文化领域百花齐放。
明清四大名园百花齐放
明清时期,花卉产业初步形成并分类。青州私家园林也异军突起。观赏花木与实用经济植物是分开的。观赏花木的种植实现了立体化,水中种莲,河边插柳,柳下种牡丹,柿树旁扛石榴,石榴树旁养菊花;花木、观赏石、走道、假山、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的立体布置,大大提升了园林的文化品位和审美境界。
明清时期,青州在朝鲜的高官加冕如云,只有三个宰相,十几个大臣。退休后,他们建造了几十座住宅式的花园。
恒王府的后花园魏紫花园和御花园很像。恒王在青州传世六王、七王,历时150年。魏紫园林处于繁荣时期,清初被废弃。然而,青州人安志远来探望时,花还绿,树还绿。文章写道:“在西隧道旁边,魏紫在排队,风在摇摆,红色和紫色反射着太阳。”魏紫结合了步道和精美的岩石,有着独特的趣味。魏紫花园里还有六棵宋代巨松,南面四棵树之间有一座“四松亭”。魏紫园内有牡丹环绕的拱北亭,丁香桂花环绕的王春楼,玫瑰环绕的柑橘园,仿王羲之《兰亭集》的六曲曲池...魏紫花园,在它繁荣的150年里,是多么感人和迷人。
柔青园,明代状元、司仪赵在莲花桥东南修建的园林。有四个区域,都被树木和鲜花隔开,有美丽的莲池,凝重的怪石,分散的亭台楼阁和参差不齐的梯田。在红楼的窗外,朱聪种着萝卜,随风飘落绿色;紫色寺庙的墙壁上画着罕见的标题,被列为震云。水、亭、花、竹之美,堪比洛阳唐朝宰相李德裕的平泉,裴度的吴桥。柔青园的自然美和人文美赏心悦目。
瓯元原是明成宫的东园,被清廷查抄,是康熙皇帝送给富弼大臣兼宰相冯普的礼物。之所以叫傀儡园,是因为冯普在北京也有一个叫万柳园的花园,意思是“无与伦比”。它是中国唯一保存完好的康熙式人造园林。冯普保留了园内所有原始古树、奇石和珍贵花卉,并购买了竹子、李子、兰花、桃子、杏子、石榴、牡丹、牡丹、丁香、木槿等。,并建造了山、亭、榭、池、桥等。山有水,水映楼阁。亭台楼阁依山傍水,松花散花,花遮桥,桥遮水。
在布袋戏园子里,至今还有四块恒王府时代的观赏石,分别命名为“福”、“寿”、“康”、“宁”,结合了奇石玲珑的性格和书法篆刻的神韵;像凝固的音乐,像立体的诗,是中国赏石中不可多得的瑰宝。恒王府时代的四棵桂花树、三棵报春花、近十棵古松树,至今依然枝繁叶茂。
冯普用“竹雨松风”、“与花同行”、“唱与唱”来形容他的木偶园,有一句诗赞道:“花树参差,园中春色如镜花缘。”
思松花园。在恒王府的魏紫花园里,有六棵宋代巨松和四棵松树环绕的四个松树亭。到了清朝“恒王去了空”时,亭台楼阁、花草大部分被毁,北方的两棵树也砍掉了,只有南方的四棵树依然茂密掩映。清咸丰九年,青州知府毛白永爱古松四树,故重修四松间亭,仍称“四松亭”。四松亭旁,荷塘满满;除了四季松,春兰秋菊,夏河冬梅,琼花绿叶,桃红柳绿。毛常把称为客家人,而在吟诵期间,又引发了多少感情。
明清时期青州花卉立体种植,人们的观赏也走向了立体。花卉从青州人的生活空进入文化领域,深深影响了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花卉文化精神财富。
青州的花,从四千多年前东夷先民聚拢青浦,到汉代陶俑衣服上开了两千多年的粉桃花,到北朝荷叶遍地舞,再到大唐帝国盛开的牡丹,直到宋元的花文化百花齐放, 而香在诗词歌赋中,再到明清时期文化品位和审美境界都很丰富的四大名园,一路走到如今名闻遐迩的青州,盛世花开,香永存千代。
初读:汉蒙化章——象山汉墓土坑出土陶俑赏析
2013.09 NO3。第三阶段(第十三总阶段)
文字和图片来源于《东方花都》杂志。转载时请注明出处。欢迎分享朋友和团体
1.《薇树 花开盛世,万代留香——青州花卉渊源》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薇树 花开盛世,万代留香——青州花卉渊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217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