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公司一直处于线性增长模式,你会发现成本增长总是比你的收入增长快,风险系数也会上升。而指数增长的公司意味着未来,那么如何实现指数增长呢?
我们惊叹于小米的迅速崛起和阿里帝国的迅速扩张,惊叹于是什么让谷歌在动荡的竞争市场中稳健从容地行走。其实无论是小米、阿里还是谷歌,他们的成功都离不开权力法则。
世界500强企业一直是商界的风向标。1920年,财富500强公司的平均寿命是67岁。到2019年,财富500强企业越来越年轻,平均寿命只有12年。这意味着旧的大公司逐渐被新的取代,根本原因是传统的线性思维被幂律打败了。
从线性思维到幂律
很多人对权力法并不陌生,只是简单的理解为28年法。事实上,权力法的意义远远不止于此。下面的例子应该会让你对幂律有更深的理解。
“如果我把一张纸折50次,你猜这张纸最后的厚度是多少?”这个问题我问过很多人,他们的回答往往是:“不能高于10米”,“和东方明珠电视塔一样高吗”……其实一张纸如果对折50次,它的厚度会远远超过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答案是不是很震撼?其实这只是简单的数学计算。我们不妨算一下,一张纸的厚度是0.08 mm,对折时乘以2,对折时乘以22,对折50次时乘以250。
一张纸对折50次的厚度为90021万公里,地球与月球的距离约为38万公里。
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个数字。一张纸对折的厚度是地球到月球距离的50倍远吗?这就是幂律。
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轨迹是线性的,但由于技术和思维方式的改变,世界的变化不再是20%、40%、60%的线性增长,而是平方、四次方、八次方的幂次上升。近年来,行业巨头被取代,新兴互联网公司呈上升趋势,反映了从线性思维到幂律的转变。
20世纪80年代初,手机笨重而昂贵,世界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曾预测,2000年前手机数量不会超过100万。基于这个预测,麦肯锡建议AT & T公司)不要进入手机行业。
后来发生的事情给了麦肯锡一记响亮的耳光:2000年,全球使用手机的人数达到1亿,麦肯锡的预测错了99%,也导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错失了信息时代最重要的发展机遇。
巧合的是,类似的预测也发生在3D打印和生物技术领域。然而,归根结底,这些领域的专家总是用线性思维进行推测,而没有考虑信息产业力量增长的现实。诺基亚和谷歌的命运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诠释。
诺基亚全盛时期曾预言未来将是智能手机的天下,并认为手机行业的竞争焦点将出现在电子地图领域。为了在未来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诺基亚提前布局,以81亿美元收购了当时最好的地图公司Navteq。NAVTEQ花了很多钱在街道两边埋了很多传感器来获取街道信息。
诺基亚的竞争对手谷歌公司对未来也有同样的预测。它以11亿美元收购了地图领域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Waze。Waze的策略是利用其用户手机上的GPS传感器获取交通信息。由于手机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Waze的流量数据量短短两年就赶上了NAVTEQ,四年后达到了NAVTEQ的10倍以上,但成本基本为零。
诺基亚和谷歌的起点大致相同,但付出的价格却截然不同。而且,诺基亚收购电子地图公司后,需要生产和掩埋更多的传感器,而谷歌收购Waze后,不需要支付任何后续费用,就可以收集全世界的地图信息,以至于谷歌地图以精准著称。
诺基亚和谷歌针锋相对的背后,其实是线性思维和幂律的较量。诺基亚的线性思维是:先购买一项实际的“资产”,以一步步谋求企业的发展;而Google的幂律是:借助用户智能手机的更新,跳过GPS的升级要求,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一次开发的结果将成为下一次开发的基础
决定权力法产生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第一次开发的结果将成为下一次开发的基础。比如著名的摩尔定律: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一个集成电路上可以容纳的元器件数量每18到24个月就会翻倍,性能也会翻倍。换句话说,同样成本可以享受的电脑性能每18到24个月就会翻倍,性能提升会呈现明显的功率增长趋势。
为什么元件尺寸减半,集成电路容量每18到24个月翻一番?因为第一代元器件用来研究第二代更小的元器件,第二代更小的元器件用来研究小一半的第三代元器件,只要满足这个特性,幂律就可以出现。
现在你可以理解为什么沃伦巴菲特能成为世界闻名的股神,年化投资回报率只有23.5%。是的,从1957年开始,他的年化投资收益率只有23.5%,但这个数字已经维持了60多年,每年增加的财富可以作为他下一次投资的基础。为此,巴菲特称权力法为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当然,他说的是投资领域的“复利”一词,其实和幂律是一样的。
我花这么多时间解释权力法则的原因是,没有它,这一章就没有主题——创业组织的指数增长。所谓指数增长,就是幂律在创业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指数增长的三个基本理论
一个公司的线性增长公式是:y(业绩)=N(内部变量)×X(外部变量)。要想这样的公司快速成长,你要做的就是增加变量的价值,或者投入更多的外部资源,比如购买新的生产线,或者引进一批新员工;或者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从5(每周工作5天)×8(每天工作8小时)到6×12,甚至更多。2019年春节前,我也听说杭州优赞公司实行了“996工作制(上午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也就是前面说的6×12”),且不说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但我不太赞同。好员工成长,不是被逼出来的。扭曲的瓜永远不会甜。你要学会让员工自发运行。
指数增长的公司完全不同。其增长公式为Y(性能)= NX(N和X都是变量),是幂律的具体体现。如果企业家希望他们的公司呈指数级增长,他们必须关注变量。我总结了以下三个理论,希望对创业者和朋友们有实际的帮助。
(1)“偏好联系”理论
互联网的特点是无尺度组网,大多数节点只与少数超级节点相连。为什么所有互联网公司都在寻求成为各行各业的龙头公司?因为总公司会带来“偏好链接”,然后产生越来越多的链接,最后形成“马太效应”a。
根据偏好链接理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成为头”是互联网创业的唯一选择。指数增长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让你的企业呈指数增长,你才能获得更多的偏好链接,形成良性循环。
(2)“思想流”理论
什么是思想的流动?意味着人会被别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旦释放出强大的信息素,大多数人都会莫名其妙地认同同样的事情。在社会心理学理论中,这种现象被称为“群体潜意识”。
罗辑的思维,喜马拉雅,樊登的读书,都是知识付费领域的佼佼者。所以我经常在各种场合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樊登的读书和罗辑的思考是不是竞争对手?”“你在玩喜马拉雅吗?”
每当遇到这样的问题,我都会笑着回答:“我和罗辑认为喜马拉雅山根本不是竞争对手。其实我们是在共同努力,打造一个“思想流”,让大家觉得通过手机学习是靠谱的。我们对抗的不是对方,而是王者荣耀,英雄联盟,绝地求生,这些都是我们抓住用户时间的产品。那是我们共同的对手。"
如何形成自己的头部优势?就是得到目前最强大的思想流的支持,最终形成自己的思想流,从而达到指数增长。
(3)“能力-触觉-意志”理论
怎样才能影响别人的行为决定?这就涉及到一个特别重要的理论,叫做“能力-触觉-意志”,三者缺一不可。比如有人给你打电话,你一直不接。一般来说,这种情况可能有三个原因。
从能力的角度来说——虽然听到电话响了,但是就是找不到,忘了放哪里了。
从触摸的角度——我把手机设置成静音模式,虽然有人给我打电话,但我没听到,就是来电信息没到。从意愿的角度来说——一看到电话提示,就知道对方是房产中介或者诈骗电话,我不想接。
要想为公司设计一条指数增长的路径,必须从以上三个角度不断优化。在能力层面,你需要不断降低产品使用门槛,让更多的客户使用你的产品;在到达层面,你需要想办法去联系更多的客户,让客户给你带来新的客户,这是上一章的主题——MGM;在意愿层面,你要设定一个雄心勃勃的变革目标(MTP),不断提升公司的想法流,让更多的客户认同你的想法,愿意主动参与这件事。
当你做到以上三点,你的企业就有了指数增长的根骨和潜力。接下来要做的是培养内功(边际成本为零)和外功(杠杆“资源”)。在这两种绝世武功的护卫下,企业很快就会实现指数级增长的目标,在众多高手的现代企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本文摘自《低风险创业》
1.《指数增长 实现指数型增长的三大法则》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指数增长 实现指数型增长的三大法则》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280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