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眼皮小眼睛笑起来眯成一条缝。正是这张快乐的脸让田亮成为90年代观众眼中的经典喜剧形象。从《二儿子开店》到《故障检修员》,再到《我爱我家》,田亮扮演的大部分角色都是游手好闲、工作不务正业、爱耍小聪明的社会青年。最近带着女儿和侄女的电影导演处女作《我怎么能相信你》?,田亮重返大银幕,从“落后青年”升级为“靠不住的爸爸”。
“一辈子演一个小人物有什么遗憾吗?”在接受梁专访时,记者忍不住问了一句。他平静地回答,“我觉得这个问题早就想通了。我也是个业余演员。正是因为我喜欢看电影,我才能够这样做。我对表演很满意。还和崇拜的明星合作过。最后我当了导演,成立了影视公司,这就够了。”
书香门第出了个“胡同串子”田亮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范荣康是《人民日报》的副主编,母亲陈蓉是著名作家,哥哥梁左和姐姐梁欢都是北京大学毕业的著名编剧。只有田亮对阅读不感兴趣。“我家从事文学。我喜欢安静,喜欢阅读和写作。我和他们性格不一样。我不能坐着不动,所以我总是出去玩。我跟巷子里的孩子很好,以后玩巷子串没问题。”
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文化生活匮乏,看电影成了田亮最大的乐趣。“当时回放了几部老电影,《南征北战》《矿难战争》《隧道战争》...75年里我看了7次《春苗》。”一走进电影院,田亮就觉得自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特别有成就感。不仅仅是电影,田亮还有广泛的文学和艺术爱好,比如戏剧、京剧、芭蕾、相声……所有的表演都很受欢迎,有时会排队买票。
在学校,田亮是学校宣传队的文学骨干。1977年参军后,他总是出现在公司的文艺演出中。他不仅会说快板和相声,还创作了自己的作品。不久后,他被调到师宣传队,成了冯小刚的战友。慢慢的,他开始有了成为职业演员的想法。
1981年复员后,田亮参加了几次专业艺术团的考试,但都被老师的话所回击。“老师说蝎子不好,眼睛太小做不了这个。”家人也不同意田亮做演员,希望他能继承家风,在幕后做写作。“我们家坚决让我上大学,进补习班。我真的不懂,很痛苦。”
后来他妈妈把他介绍到中国作协外事处,他在那里负责收发报纸,打扫卫生,每天喝茶。“外联部负责接待外国作家,但我不会说英语。有一次我来一个美籍华人,我陪着人去参观长城和故宫。我以为我能做好这份工作,但因为不懂历史而目瞪口呆。和人聊天就像听一本天书。过了那段时间,我觉得我在那里做不到。”
一边当工人一边当演员田亮在北京第八服装厂找到了一份仓库保管员的工作。除了离家很近,他还藏了一点心思。“我想写小说。当时,有一个著名的作家,蒋子龙,他在工厂工作,写了很多工业题材。我想我得去工厂体验生活,才能写小说。”
去了工厂后,除了每天装卸衣物和材料,田亮真的忙于休闲和创造性的工作。不幸的是,扔掉的手稿经常在海里丢失。他告诉记者,他已经向《北京晚报》提交了一份稿件,该稿件也被退回。“当时,工厂有一份周报。我写了一篇一分钟的小说,让工会主席看了。我觉得我写的不错。我把它刊登在工厂的报纸上,把我调到工会当文化体育官员。”
组织文化和体育活动是田亮的强项。他每次搞文艺演出,都会请专业院校的老师来指导安排节目。他本人就是总监,得到同事和领导的高度认可。但他从未停止想成为一名演员。
198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了梁天头。央视赖淑君导演来家里做客,他妈妈为他推荐自己。“我儿子特别喜欢表演。他还有机会走到最后一个镜头吗?”当时赖淑君正好在准备电视剧《春泥》,就让田亮在剧组里演个小角色。从那以后,越来越多的人找他演戏,田亮在工厂工作时成了一名演员。
现在回想起来,田亮仍然很感激他在部队和工厂基层工作的那些年。“军队很辛苦,但是锻炼了我的纪律性和吃苦能力。工厂培养了我的组织能力,对我以后的业绩和创业有帮助。一切经历都是值得的。”
“城市后进青年”的典型代表真正让观众了解田亮的是1987年他的电影《两个儿子开店》中的“麻杆”这个角色。当时,田亮同学的情人恰好是《二儿子开店》的副导演,于是他向导演王炳林推荐了他,后者随后征求了陈佩斯的意见。“那时候,陈佩斯总是来我家和老太太聊天。我给他倒水,姐姐也要他签名。所以,陈佩斯对我还是有印象的,他说‘对,对’,对我有帮助。”
《两个儿子开店》讲的是改革开放初期几个失业青年合伙开酒店的故事。《马干》在剧中烧了一个爆头,一部北京片有点流里流气。后来田亮演的很多角色,比如《臭虫》里的马青,《生日》里的刷子,《我爱我家》里的贾志新,都属于这种类型。田亮断定他的银幕形象是“城市中落后青年”的典型代表。
总是扮演同一类角色,田亮并非没有苦恼。但是陈佩斯的话说服了他。“他说我们的形象已经得到了普通人的认可,所以你不应该改变观众的印象。如果你演一个好人,大家都不会相信。这是一种审美习惯。”因此,田亮会放手。
虽然田亮总是在银幕上四处游荡,但他在表演方面很努力。作为一名“业余演员”,他总是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即使他在片场没有自己的戏,也会去现场帮忙做一些工作,看看别人怎么演,谦卑地向老演员请教。当时他还有一个家庭秘密,就是抄书。“家里人说我学习少,让我多抄,看到好的句子和歌词,抄在书上,练文笔。这是一个愚蠢的方法,但对我太有帮助了。”
1988年的电影《老顽固》是田亮第一次与葛优合作。当时葛优也是新人,但田亮对他印象特别深刻。“他自己的反应确实有点慢,但是比我们严重100倍。”作为国内第一部同时录制的电影,《Bugs》对台词要求很高,所以葛优在屋里一遍一遍的练习台词。为了找到合适的语调速度,他可以把一个句子读几遍。“我根本没有他努力,所以人家是国际影星,我聪明。”也是在那部戏之后,田亮从北京第八服装厂辞职,开始专心拍戏。
粱左按他的样子写出“贾志新”玩了这么多年,田亮最满意的一部剧是《我爱我家》。“因为这部‘贾志新’无论怎么演都演不了,所以我把我所有的舞台和影视表演经验都集中在这部剧中了。”直到今天,贾志新还是作为“表情包”活跃在社交网络上。
《我爱我家》是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也是电视剧史上最经典的作品之一。田亮认为这部戏最精彩的部分是剧本很好。“当时的编剧都很强。梁左、梁欢、英达、英壮...为了得到这本书,我在香山呆了几个月,仔细阅读和写作。后来拍的时候一行都没改,很严谨,很准确。”贾志新这个角色可以说是左左根据田亮的长相写的。“哥哥太了解我了,太了解我的表演方式了。我的台词基本可以扔一次。”
田亮回忆说,《我爱我家》拍摄时的创作氛围挺好的,一般一集三天拍,第一天看剧本,第二天排练,第三天见观众。因为是直接在观众面前表演,演员也自己定了一个规矩,“谁的包袱不响,谁就得请客”。田亮从小就在宣传队接受训练,他特别踏实和放松,根本不知道紧张意味着什么。正因为如此,他的包袱几乎是无声无息的,往往有他想都没想的点,但观众却乐此不疲。
《我爱我家》一炮走红,但当它到达第40集时,田亮退出了。他知道自己的表演已经用光了。“专业演员精通十八般武艺、英语、武术、骑马、乐器、驾驶...这些我不会,只有业余演员。”另一方面,当一个演员终究是被动的,没有自己的单位的时候,他认为开公司可以留一条出路。
就这样,1994年,趁着“退潮”,他和葛优、一起成立了好来喜影视策划公司。“他们两个都有单位,就是在对方面前,主要是因为我在操作。但是当我第一次开始谈论这个项目的时候,他们真的很有帮助。别人听说是‘喜剧三剑客’公司,信任就不一样了,带来了很多投资。”时至今日,田亮还经常和葛优、谢园见面,好来喜公司还在。三个人年轻的时候,合影就挂在公司进门的地方,挺怀旧的。
源自生活的喜剧最难得好来喜投资的第一部电影《天生胆小》,由田亮、葛优、谢园联合主演。该片获得第五届上海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我演三部戏的主角,《斗鸡》、《喜剧明星》、《天生胆小》。当时中国电影协会有个规定,主演三部电影的才有资格加入俱乐部。我还为加入俱乐部拍了《天生胆小》。”然而,多年后观众会记得的是他的金配角。
公司成立后,充分发挥自己“爱闹”的特长,逐渐成为幕后制作人,还开了一家“梁”,成为影视圈朋友的聚集地。田亮经常被邀请出演他朋友的戏剧,他的精彩表演也可以在他的作品中看到,如《新编辑部的故事》、《私人秩序》和《六先生》。
今年,的女儿梁和侄女共同编剧并执导了电影《我怎能相信你》,而再次出演主角。很乐意演梁家第三代,带着两个孩子走上编剧之路。他还记得,为了帮助自己提高演技,哥哥左左经常指导并建议他读《红楼梦》。“他说这部小说对白很多,人物都是用对白勾勒出来的,所以台词对于演员和编剧来说尤其重要。”现在,梁的笔终于成了接班人,也是对的一种安慰。他还告诉记者,明年,他的母亲陈蓉将出版完整的作品,她的新电影《同学们》也将与观众见面。
目前,正在怀柔中国电影基地拍摄《同学》,这是一部由何兵、连和主演的京味喜剧。“这个剧本比较生活,没有那种特别的杂音。左左说喜剧来自生活,而生活中的点实际上很难找到正是因为困难,梁天才觉得做喜剧特别有意义。“喜剧可以用幽默化解生活中的一些愤怒和不解,唱出真善美,让你想开了,走出剧场的时候感觉很轻松。”与流行的爆笑喜剧相比,田亮更喜欢日本的疗伤电影。“讲父母的小故事,好温暖。”
1.《贾志新 梁天回归大银幕:书香门第出来的“胡同串子” 一路遇不少贵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贾志新 梁天回归大银幕:书香门第出来的“胡同串子” 一路遇不少贵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300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