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倒仓 中国当代京剧作曲第一人朱绍玉:13岁唱戏后因“倒仓”被迫转行

在如今的京剧舞台上,半数以上的新创作品,几乎所有的获奖作品,以及所有著名领导的跨界排练,都是由一人作曲,即被誉为“中国当代京剧第一作曲家”的著名戏曲音乐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的代表性传承人朱。

11月14日至30日,著名歌剧作曲家朱的作品将在长安大戏院上演。当时的、尚、、、、、、赵宝秀、、、陈林沧、孟光禄、安平、谭小增、王荣荣...这些著名的京剧明星将聚集在一起演唱朱创作的许多京剧名作;由朱作曲、北京京剧院不同时期创作的五部代表性剧目也将相继上演,展示朱的艺术成就和贡献,同时引起人们对戏曲音乐的关注。

朱和的作品不相上下,作品很多,获奖很多,口碑也很高,但他却极其低调谦逊。他自己的一些故事比他的戏剧人物更具传奇色彩。近日,记者来到朱的家乡采访,听他讲述自己的生活经历。谈了六个小时,还是让人意犹未尽。这位经验丰富的艺术家,就像一个宝藏,总是带来无数的惊喜和叹息。

创作各个剧种170余部作品成就众多大导演实现“京剧处女作”

朱13岁起在青海京剧团工作。工作近30年,调到福建京剧团。经过10年的工作,他终于在50多岁的时候回到北京,在北京京剧院工作。现在,74岁的他,从事艺术实践60余年,创作了170余部作品,涉及京剧、闽剧、琼剧、青海平县戏、晋剧、秦腔、秦腔、花鼓戏、采茶戏、客家戏等。,还创作了新剧《商南道情》...

他在创作中大胆尝试创新,为戏曲音乐改革做出了突出贡献。代表作有大型新编历史京剧《赤壁》;京藏剧《文成公主》;京剧交响诗梅兰芳;京剧《连太本戏》刘总理;大型新编京剧《世界之心》《图兰朵》《大漠昭君》《圣心-孔繁森》《党的女儿》《建安轶事》《曾侯乙》《山花》《格萨尔王》《下鹿城》《王霞挽歌》《大宅门》《闽剧天鹅宴》《琼剧海瑞》《电视剧老柿子树》等。

朱说:“我曾经因为不会唱歌而失去了信心,觉得自己做演员的努力和付出都白费了。但是后来学了乐器,在乐队工作,作曲,让我觉得以前学的东西都不是白学的。因为我写的时候能想到舞台上的表演,我也会作曲。”然而,尽管许多人请朱执导这部戏,朱却坚决拒绝当导演。即使做了很多导演工作,也绝对不同意在导演栏签名;演出谢幕时,创始人在台上合影,一直站在下一个位置。他关心的不是名利,而是艺术,他说:“我这辈子过得很好,因为我工作早,能长期为社会做贡献。”

由于朱的才华和个性,几乎所有的大牌导演都参与到京剧创作中来,他们必须与朱合作。执导京剧《山花》、京剧联台本《宰相刘》等十多部作品,执导京剧《赤壁》、陈伟亚执导京剧《丝绸之路长城》、张艺谋执导京剧《天下之心》、执导京剧《大宅门》……均由朱作曲。朱用自己的美德和艺术撑起了这些跨界艺术家,成就了他们的“京剧出道”。

称赞朱是“中国戏曲作曲家中不可多得的大师”;张艺谋还称赞说,“朱先生是一位谦虚、善良、忠于传统、勇于创新的艺术家。他给我的印象是大气,肚量大,河海,乐手很多。他不仅精通京剧艺术,还坚持每年收集民间音乐,同时学习西方音乐,可以轻松创作。我是导演,他做音乐,我们经常交心,一拍即合。”

走南闯北搜集整理素材将民间音乐与戏曲艺术融会贯通

除了丰富的舞台经验和表演创作天赋外,朱还特别注重收集民间乡土音乐素材。青海的山川水水都留下了朱的足迹。这片看似贫瘠的土地,蕴藏着丰富的本土音乐素材。曲调优美、充满生活气息的“花儿”和“藏歌”在民间广为传唱。每年,朱都深入牧区和农村,收集和整理这些宝贵的艺术财富。

“华尔”是青海省的一首地方民歌。虽然旋律很美,但歌词都是关于爱情的。当时的村民很封建,不愿意在家里唱这些情歌。即使村里的电台不小心放了“花”,村民也会用被子盖住高音喇叭,羞红了脸,更别说给外人唱歌了。面对这样的困难,朱并没有放弃。他经常花很长时间寻找会唱“花”的老乡,然后说服他们在离村子很远的田埂上唱歌。

因为录音机就像一个“铁箱”,体积庞大,重量很重,一个人扛不动,只能靠马来扛。但是当他到了那个地方,他的老乡们开始唱歌,却发现录音机已经坏了,无法录音。所以朱只能用耳朵学唱歌,用脑子记东西。很多时候,老乡们每次唱的旋律都不一样,这让朱很难收集整理资料,但他总是努力克服困难。就这样,他收集的民谣和小调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这些民间音乐,一次又一次地积累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和情感,成为他未来音乐创作生涯中取之不尽的源泉。

和朱,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国家一级演员,戏剧导演,从小相识,少年在西北一起学戏剧。他说:“朱的每一部作品都是西式的。这是因为草原、沙漠、西部的神秘文化哺育了他,一些让我们感到神奇、微妙的旋律和音符总会从他身上流淌出来。他什么都能做。无论是西方的秦腔,甘肃的道情,宁夏的花,青海的扁弦,他都能和京剧有机结合。这个技能就是整合。”

13岁被“骗”到青海参加工作人送外号“朱小傲”

从小,朱天资聪颖,酷爱京剧。受做票友的朋友亲戚邻居的影响,她十几岁的时候唱了很多歌剧。1959年,青海京剧团来北京招聘。当时,小学刚毕业的朱余韶演唱了一首《凤还巢》,演唱了一首老歌《劝导千岁》,获得青海京剧团的好评。

招聘人员“哄”他,“青海条件好极了!楼上楼下,点上电话,打开窗户就能看到大海。”12岁的朱以为“青海必有大海”,便把团里送来的训练服拿到“好苗子”那里,背着家人坐火车去了青海三天四夜。到了之后发现青海荒凉,条件很艰苦,但还是留了下来。一开始他父母以为他儿子去亲戚家串门了,可是好几个星期都没有消息,很着急。直到他们收到朱从青海寄来的信,他们的母亲才立即辞去工作,赶往青海。看到儿子,她哭着骂着,却留在儿子身边学习工作。

因为朱有很好的基础,他来到青海就开始在舞台上演唱。他清楚的记得自己唱的第一部戏是《五家坡》。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13岁正式开始工作。因为表现突出,工资定为辅助级别,每月47.39元,足够当时青海一家三口吃了。朱歌唱得好,上台时常常赢得很多掌声。最热的时候,他说“好”。所以当时他在团里挺出名的,成了一个骄傲的“人物”。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朱小傲”。

因“倒仓”被迫转行小学文化就被送到大学进修

没想到,过了几年,朱余韶“调转了位置”,嗓子变了,再也唱不下去了。这一击让他有些骄傲的倒在了地上。但是,他还是心高气傲,想用其他方式证明自己。第一,他苦练武术,想从一个文艺剧变成武打演员;后来开始学习乐器,先是二胡、三弦、大阮等民族乐器;他还学习大提琴、双簧管和其他西方乐器...他什么都学,很努力。由于他的天赋和勤奋,他很快就有了一定的演奏技巧。

朱又开始尝试作曲。第一次作曲是作曲当时中央发布的“十六策”;后来为毛主席诗词谱曲;青海京剧团在金京演出《草原银河》。他不仅作曲,还担任乐队指挥,因此被称为“青海神童”。

凭借朱的才华,青海省宣传部文化处决定送他到云南艺术学院音乐系深造,与赵宽仁先生一起学习作曲。四年来,他只上过小学,读完大学课程,学过中外作曲,对民族、西方、器乐、声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他以后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

从云南毕业回到青海后,朱写了许多剧本。1979年编导青海京剧团大型京剧《格萨尔王》,大胆将藏族大型音乐融入京剧唱腔。该剧在北京上演后,引起强烈反响,其才华和创新意识受到各界好评;《中国音乐》杂志还发表了一篇5000字的评论的文章,使朱在戏曲音乐领域脱颖而出。

为此,朱荣获第一个奖项证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民间文学艺术研究会联合颁发奖项,表彰他在发掘藏族英雄史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此后,朱一直无法领奖,并获得了无数的获奖证书,只有两位数的作品获得了文化奖。其他多部作品获“五个一工程奖”、“国家舞台艺术优秀工程奖”、“中国艺术节”、“中国京剧节”、“中国戏剧节”等多项国家奖项。朱也被戏曲界誉为“获奖的专业家”。

担任轻音乐团团长到处“走穴”丰富人生阅历融进艺术创作

朱的杰出才能使每一个剧团都渴望使用他。福建京剧团借调他创作排练《五颗珍珠》。在他取得巨大成功后,他想留住他,给他住房和良好的待遇。然而,省长和他谈了四次,最后把他留在了青海。他不仅担任青海京剧团副团长,还担任轻音乐剧团团长,带领整个剧团到处巡回演出,完成各种创作和表演任务,还负责任。

当时以朱为首的青海轻音乐团每年巡回演出数百场。节目一般是这样编排的第一个节目,是朱的电贝司演奏,第二个节目是朱的电贝司演奏;第三个节目和第四个节目被朱的鼓取代;第五个节目,朱下去休息,换了衣服;第六期节目,他又上台了,唱西北民歌《大家都说我们俩好》,唱一句,观众是好的;第七个节目,他自弹自唱,边弹三弦边唱民谣《小和尚》,配以舞蹈伴奏;在第八个节目中,他取下三根弦,放上鼓,边击鼓边唱流行歌曲《成吉思汗》。当他击鼓时,观众鼓掌;唱完流行歌曲,他一边打鼓一边唱京剧大合唱,从《红灯记》中的“临行前喝一碗酒”到《智取虎山》中的“用血写春秋”;之后他下去休息了一个节目,然后换上戏服,重新登台,和同团的老婆表演小品《打针》……最后以一场精彩的架子鼓表演作为大结局。

剧团的魔术师有一次因为母亲去世临时回家。朱也花了一个晚上学习魔术,以节省场地,然后在第二天上台表演...多才多艺又无能的朱,简直就是一个自己的表演团队。

参观期间,朱还积累了许多难忘的经历。我经历过晚上游览车翻越群山。司机一头雾水,差点把车开下悬崖。朱见有危险,吩咐大家一个个爬出车窗逃生;有一段时间当地人没钱买票,于是朱让村民们用鸡蛋换演出的票,最后演出现场坐满了观众,演出组也收获了几筐鸡蛋...这些苦乐参半的人生经历丰富了朱的人生经历,也使他的创作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贴近百姓,脚踏实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朱的许多创作灵感来自于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比如他那令人满意的作品《王霞悲歌》,不仅融入了花儿、敦煌古歌、藏蒙风格的音调,还为民乐队增添了藏族的法号,打击乐中使用了板鼓、梆子,在板上采用了西方民歌中广泛使用的一板四眼节奏,更重要的是,融入了一段他真实的情感体验。

1964年从事社会教育时,少年朱去了一个偏僻荒凉的农村,在那里他主管一个生产队。没想到,之后的第三天,村里有人自杀了,一大家子人哭着抹眼泪,让他觉得压力特别大。此外,他的生活极其艰难,他的灵魂非常孤独,这使他期待收到熟人和朋友的来信。有一天,一个在别的村搞社会教育的同事,从凌晨开始,走了五个小时。他翻过两座山去看望他。两个人见面,激动的有说不完的话,说不完的感情。但是因为晚上山里有狼,晚上走路很危险,所以同事吃完午饭还要回去。朱对很是舍不得放弃,送了一程又一程。但是,当他被送到你千里之外的时候,总是有区别的。当他再也发不了的时候,他站在山坡上,看着朋友的背影一步一步变小,变成沙漠中的一个黑点,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朱在创作《悲歌》时,自然流露出了这种根深蒂固的人生感悟,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插曲《远走高飞》,凡是看过这部剧的人基本都能哼出来。有了这个,朱老悠悠地唱着这首歌,“二月,雪飘满天,小哥骑马过石桥,走着走着。他走远了,红梅开花谢了,谢了又开,红梅开花谢了……”沧桑深情的旋律让人感动。

1.《倒仓 中国当代京剧作曲第一人朱绍玉:13岁唱戏后因“倒仓”被迫转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倒仓 中国当代京剧作曲第一人朱绍玉:13岁唱戏后因“倒仓”被迫转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300810.html

上一篇

于谦家世 于谦到底是什么身份背景?看这张饭局的照片,基本上就清楚了

下一篇

云游者声望 鬼谷子为何在民间声望极高?苏秦张仪等四位名徒只是其冰山一角

陶阳微博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赵麟童今晨去世 郭德纲陶阳发微博悼念

4月28日凌晨2点48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赵林同在杭州逝世,享年85岁。赵林同年轻时拜黄方胜为师,九岁时表演《追韩信》。几十年来,他追随周的演艺事业,拜师访友,虚心求教,不墨守而居,因地制宜,大胆求新,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代表作有《未央宫》、《六国玺》、《徐策跑城》、《四进...

青海玉树大地震 青海玉树发生发生3.5级地震 地震发生时我们该怎么办?

中新网4月13日电据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消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确定,4月13日00时24分青海省玉树地区志多县发生3.5级地震,震源深度9公里。扩展阅读相关新闻大地震来了,您该怎么办?1.如果地震时在建筑物内,要迅速远离外墙、门窗。厨房、卫生间、卫生间等空小又不容易塌的房间可以...

青海湖真龙现身事件:海底惊现12米巨型真龙

龙在中国是很有象征意义的图腾,中国人自誉为龙的传人,但是谁也没有见过真龙究竟长什么样。网上传的沸沸扬扬的海底惊现12米巨型真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探索之谜网()一起来看看奇闻异事吧青海湖巨龙!据说是当地的村民看到海底有一个12米长的庞大生物,有的人说是一条巨蛇,也有的说是一条真龙,后来这个...

青海“神山”60米怪坡:轮胎自动往上滚 专家道破真相

青海“神山”60米怪坡:轮胎自动往上滚 专家道破真相在青海省,素有“神山”之称的阿依赛迈山有一段约60米的“怪坡”。在这里,被人推下坡的水瓶会自动停止,轮胎会自动往上滚,自行车上坡毫不费力,甚至需要刹车。对此,有“重力异常”、“磁场效应”、“四维交错”等多种解释,最后还是由专家一语道破真相...

神秘的杜立巴石碟事件:1938年青海发现数百个万年前的石蝶

神秘的杜立巴石碟事件:1938年青海发现数百个万年前的石蝶

神秘的杜立巴石碟事件:1938年青海发现数百个万年前的石蝶据说神秘的杜立巴石碟事件,就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北端的巴颜喀拉山脉。1938年,一位考古学家带领一支考古队来到那里。他们考察了一系列相互连通的山洞,他们的发现令人惊叹不已。但这些并不是普通的墓穴。这就是所谓的杜立巴石碟。据说,石碟中心有...

青海盐湖集团招聘 青海盐湖集团2019年大规模招聘

青海盐湖集团招聘 青海盐湖集团2019年大规模招聘

注意我 青海盐湖工业有限公司 招收高端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 以及之前大学毕业生的公告 青海盐湖工业有限公司简介 青海盐湖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青海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省级企业。位于中国最大的内陆干旱盐湖察尔汗盐湖...

盐湖集团招聘 青海盐湖集团2019年大规模招聘

注意我 青海盐湖工业有限公司 招收高端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 以及之前大学毕业生的公告 青海盐湖工业有限公司简介 青海盐湖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青海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省级企业。位于中国最大的内陆干旱盐湖察尔汗盐湖...

1938年青海发现数百个万年前的石蝶,所称杜力巴石蝶

1938年青海发现数百个万年前的石蝶,所称杜力巴石蝶

1938年青海发现数百个万年前的石蝶,所称杜力巴石蝶中国西部高原地区地域辽阔但气候恶劣,以往交通不便,很少有旅杜立巴石碟游者进入。方圆20万平方公里左右,海拔是6000米,地理环境比较恶劣,只有一个公路通到那里,人迹罕至。1938年,北京大学考古学教授齐福泰与其学生在青海附近的巴颜喀拉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