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经典,我是西岳!
这首诗我们都很熟悉,是一首非常著名的边塞诗,尤其是诗的最后两句。黄沙在每一场战斗中都要穿过金甲,楼兰却要被打碎才会回来。也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的第一句是:“青海有长云暗雪山,孤城望玉门关”,意思是青海湖从边塞经过祁连山到玉门关。空上,阴云密布,烽烟滚滚,银色的雪山朦胧。既描绘了边防线的风景,又渲染了临近战争的紧张气氛,充满了苍凉悲壮的情调。其实从地理角度来说,站在“孤城”上,人们是无法用肉眼看到玉门关、祁连山、青海湖连接的千里防线的。这里“向前看”的画面是作者想象出来的,也是一种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守卫边境的士兵的历史责任。
“不破楼兰,不还”,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在荒凉的沙漠里,战斗很多,士兵们经历了很多战斗,连铁盔铁甲都磨破了,但只要边境纠纷没有消除,他们就永远不会缴械回国。唐朝的西方对手主要是吐蕃和突厥。青海湖岸边,是唐朝政府军与吐蕃贵族军多次激战的边境线。玉门关地区西部与突厥接壤,这一带也是烽烟四起,连年激战。
“黄沙穿金甲战”是对这种战斗生活的有力总结。从这首诗可以看出,镇守边疆的时间长,战争频繁,战斗艰苦,敌人强悍,边疆荒凉。其中《黄沙》描写了边疆战场的典型环境,讲述了边疆朝廷的荒凉与凄凉;“百战”二字,形象地说明了士兵守卫边境的时间之长,边境战斗之频繁;“披着闪亮的铠甲”这几个字读来让人心疼,可见士兵们为保卫国家付出了多么沉重的代价,甚至牺牲。但是,金甲脆弱,生命可以扔掉,但守边报国的壮士意志不会减少。最后一句“不破楼兰不还”,是他们内心激情的直接表现。这里有个典故。楼兰王与汉朝匈奴勾结,多次拦截杀害派往西域的汉朝使臣。公元前77年,霍光将军派平乐监傅介子到楼兰用计谋斩杀楼兰王。唐朝与吐蕃的战争很多,王昌龄的诗借用了傅介子斩首楼兰王的典故,表现了参战将士的决心。“不破楼兰,不还”,这七个字,打得有声有色,铿锵有力,造就了一批不畏艰辛,勇于牺牲,内心波澜壮阔的英雄。前两句虽然描写了战争的艰辛,但整个形象给人的感觉是雄壮有力,而不是深沉悲凉。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思想特征是,在表达士兵守卫边疆的崇高愿望的同时,不回避战争的艰辛。这种思想特征在我们今天读的这首诗中就有所体现。
1.《从军行七首其四 聆听经典 |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从军行七首其四 聆听经典 |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336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