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玲:误读以赛亚·柏林
麻花岭
复旦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思勉高级人文学院青年研究员,政治哲学研讨会联合创始人,中国法律出版社《法哲学与政治哲学》联合主编,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访问学者。他的研究领域是西方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哲学史和当代中国政治史。
本文汇编自2018年1月29日马化玲在上海集丰书店的演讲录音,由马化玲本人更正。
一、柏林的生活
一岁的柏林
柏林,八岁
1.柏林于1909年出生于俄罗斯(现拉脱维亚)的里加。他是典型的富二代。之后全家搬到彼得格勒,1921年流亡英国。1917年,8岁的柏林目睹了俄国革命的混乱,警察被暴徒沿街拖着,最终因失血过多而死。这段可怕的记忆使他一生警惕革命暴力。当时的言论管制也给柏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份报纸的名字改了好几次:一开始叫“日”,后来关门了;后天改名“夕”又封;然后改名为“夜”,再次被封;然后改名为“子夜”,或者被封;最后改名为《深夜》,然后就没有了...
2.1928年,18岁的柏林因其文章《圣保罗中学的自由》获得特鲁罗奖论文奖。(30年后,柏林发表了著名文章《自由的两个概念》,奠定了他在学术界的深远影响,在文章《自由》中萌发了许多观点。)
柏林对阿伦特非常不屑。伊朗学者贾汉·贝格鲁问柏林:阿伦特说,如果维科生活在现代,他会把注意力转向技术,而不是历史。你怎么想呢?柏林回答:胡说八道!柏林曾经问过阿伦特的朋友沙龙:“人们为什么欣赏阿伦特?”肖勒姆回答:没有一个严肃的思想家能欣赏阿伦特,欣赏阿伦特的都是不懂思考的文人。
2.和列奥·斯特劳斯一起
两者有着根本的区别。施特劳斯认为,柏林的“两种自由观”既主张相对主义,又主张绝对主义。所以这个自由主义经典恰恰反映了自由主义的矛盾,这个评论是毁灭性的。柏林也鄙视施特劳斯。柏林认为,没有适用于全人类的永恒价值,但价值总是流动和变化的。他认为自己没有一双“魔眼”,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柏林在施特劳斯访问芝加哥大学期间与他有过多次交流,但没有人能说服对方。
3.迈克尔·欧克肖特
1953年5月12日,柏林发表孔德纪念讲座第一讲《历史作为托辞》(《历史必然性》初稿)。当时有名人聚会,大家都想看看柏林的风采。为什么?因为柏林最近刚刚在BBC上做了六个受欢迎的演讲,这些演讲后来被编成了《自由及其背叛》。就像在央视的百家讲坛上讲三国,讲论语。结果,一夜之间,柏林成了他家萧玉的学术明星。于是,奥克肖特开始在讲台上讽刺柏林是帕格尼尼:听柏林的演讲就像是以高超的技巧听帕格尼尼。用我们现在的话说,不想当音乐人的哲学家不是好哲学家。事实上,奥克肖特在暗示:柏林,你的东西只是走秀,不是哲学。有一次,我和朋友分享我的照片。他说,你手机真好,只是拍的照片不一样而已。我开玩笑说你是露骨的,不真诚的。不说我拍的好,就说我手机好。人家明明靠天赋,你却说我靠价值。在柏林看来,这是莫大的耻辱。因为柏林一直怀疑他的同龄人认为他名不副实,所以他还是很担心。那天,柏林做了一个可怕的演讲,这是他一生中最糟糕的一次。据说这是奥克肖特没有对柏林进行报复:1949年至1950年,奥克肖特访问了牛津大学。席间,柏林建议奥克肖写一本关于黑格尔的书。他说:与其没人写,不如有人装专家写。
5.和赫伯特·哈特一起
柏林认为哈特早年是未来的一流哲学家,但他不是原创。但是,这种评价可能并不合适。哈特的《法律概念》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法哲学著作。柏林也给哈特挖了个坑。他说他讨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所以不想上关于这些人的课,希望哈特能接手。他说,哈特,我求你了。看在上帝的份上,读一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否则,我们都完了。
第三,误读柏林
误读1:消极自由就是无所事事的自由。2016年江洋去世后,中国知识界围绕钱钟书和江洋在非常时期的沉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正面:钱杨的沉默权是他们的负面自由
反:沉默权不是消极自由。
双方的共同问题是:积极的自由是做什么的自由,消极的自由是什么也不做的自由(徐贲)
1.什么是消极自由?
没有外在的人为障碍,没有无所事事的自由。
3.沉默是什么自由?
龚世当认为两者都有问题:前者使人在私人生活中沦为奴隶;后者使人失去参政热情(美国大选的选民投票率持续偏低),将难以保障私人自由。
2.为什么消极自由类似于现代人的自由?
消极自由的内涵:没有外在的人为障碍(公私领域界限严格)
消极自由的延伸:神圣不可侵犯的个人权利
3.为什么主动自由不等于古代人的自由?
主动自由1.0:我是自己的主人,不是别人的自制力
主动自由2.0:理性的真实自我控制体验欲望自我(柏拉图的《理想国》)
主动自由3.0:集体自我(国家、政党、领袖)支配个人自我
4.摘要
古代人的自由一定是正自由1.0,但正自由1.0不一定是古代人的自由。具体来说,古代人的自由是主动自由1.0在公共领域的扩展和延伸。
误读3:柏林是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的支持者以赛亚·伯林:“自由的两个概念”
亚当·斯威夫特:“如果说罗尔斯的《正义论》是当代政治哲学中最具影响力的著作,那么柏林的《自由的两个概念》则是最具影响力的单篇论文。"
钱永祥:思想史上的小经典
1.前柏林的积极自由观
2)最卑微的公民(受法律、道德等各种限制,不享有充分的消极自由;但有更大的能力做更多的事,并有充分的积极自由)
2.前柏林的消极自由观
1)自由的主体既包括生物也包括非生物。
2)自由是指身体的自由,而不是意志的自由。
“暴君威胁我要摧毁我的财产,把我关进监狱,流放或处死我的亲人。但是,如果我不再依附于财产,不再关心自己是否被关进监狱,如果我破坏了自己内心的自然情感,那么暴君就不能让我服从他的意志,因为我剩下的一切都不再受制于经验的恐惧或欲望。”
2)作为自我实现的积极自由:理性意味着理解
理科领域:如果我是一个不懂数学公式的学生,那么我就不自由,因为数学公式是我自由思考的外在障碍。那么,我该如何实现自由呢?柏林认为我应该理解这些数学公式。
社会领域:了解人类世界就是了解人类世界的客观规律。一旦理解了客观规律,就能把握人类社会的本质。所以,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遵循一个理性社会的客观规律和运行逻辑。如果我不想跟随,那么统治者可以强迫我跟随,这就叫强迫自由,这就包含了极权主义的危险
1.问:柏林对“两种自由”的区分是否造成了自己理论上的模糊?
答:自由本身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人们对它有各种各样的理解。柏林的区分澄清了人们对自由的理解,提供了分析工具;当然,这也会让问题更加复杂。但柏林最大的贡献在于,他指出了20世纪极权主义的政治灾难,这是由于人们对“积极自由”的扭曲理解和批判。
2.问:柏林有没有受到过埃里希·弗洛姆的《逃离自由》的影响?自由的边界在哪里?
答:柏林的文章大部分都是演讲,很多注解都是编辑补充的。他是否受到弗洛姆的影响还不确定。
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界限一直是一个棘手的核心问题。私人领域不应受政府干预,公私界限模糊的案件应由法院谨慎处理。
3.问:为什么排除外界障碍的权利或能力是可能的,来源和保障是什么?一个社区有义务对另一个社区的不友好进行道德纠正吗?
答:这个保障是公开的,是宪法规定的。
用人权问题干涉内政,是在强迫别人在自己自由的基础上接受,是陷入了柏林所强调的扭曲的积极自由。
1.《以赛亚柏林 马华灵|被误读的以赛亚·伯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以赛亚柏林 马华灵|被误读的以赛亚·伯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339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