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8月初是油茶幼苗茂盛的季节。株洲市游仙县王岭镇王津村,在防晒网的保护下,一片片的油茶苗铺着绿叶。这些看似暴晒的幼苗,是王金村贫困户的“摇钱树”,承载着脱贫致富的梦想。
和王津村一样,王陵镇的脱贫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三年来,全镇共脱贫1279人,占建卡贫困家庭总人口的43.5%。精准扶贫成效显著。今年,通过积极整治、教育和工业扶贫,全镇继续推进扶贫工作。预计今年将有166户552人脱贫。
实施“个人承诺系统”,以确保准确的重新识别
王陵镇位于攸县中部,是唐代攸县古城所在地。相传古代这里常年生活着巨蟒,游仙话中的“蟒”和“网”是谐音。久而久之,“Python Ridge”就变成了“Net Ridge”。
8月9日,记者走进望岭镇,只见穿过该镇的王铸公路两旁,水泥厂和发电厂相继出现。房子被翻新了,散落在小山和稻田里。
王岭镇是攸县重要的工业城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镇上没有省级以上的贫困村。2014年,共准确认定贫困家庭991户、2942户,仍有348户、1111人脱贫。为了巩固扶贫成果,实现无扶贫户的顺利扶贫,全镇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扶贫突出问题集中整治。
王岭镇党委书记刘峰华告诉记者,根据全省统一部署,从4月17日起,全镇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积极整改扶贫工作中存在的扶贫对象认定不准确、基础资料不全、扶贫验收不严、结对帮扶工作不切实际、产业扶贫推进不力、不符合搬迁要求、扶贫资金监管不严、贫困家庭教育指导不力等8个问题。
据刘峰华介绍,为了进行准确的再鉴定,该镇实行了“个人承诺制”,即“村支书或村干部和了解村内情况的户主在每户家庭信息上签字,以确保其真实性和准确性”。
整改后自然增加423人,自然减少109人。全户新增59户200人,全户清理281户582人,删除22人;对2016年的拆迁户逐户走访核实,其中9户当面告知尺寸过大严重不符合要求,并报县扶贫办消除。对2017年新增的重定位对象进行了深入调查,删除了不合格对象,确保了对象的准确性。
王岭镇政府通过搬迁、工业扶贫和就业援助等方式全面推进扶贫工作。今年7月,政府在农贸市场的幽州工业园区举办了一次关于“精准扶贫和就业援助”的特别招聘会。现场招了10多家企业,不少贫困户找到了工作。“如果以上方法都不能用,那么政府只能覆盖。”刘峰华说。
李创办栀子花基地,带领贫困户脱贫,成为望岭镇扶贫励志的典范。
教育与启蒙,远离“堵路”的思想
在王岭镇政府一楼的墙上,有一张脱贫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家庭情况,贫困原因,脱贫时间一一列举。如果说疾病、灾难、资金是脱贫的绊脚石,那么“缺乏脱贫意愿”就成了思想上的“障碍”。
刘峰华对此深受感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他走访了很多贫困户,发现比资金、技术、能力匮乏更难“应对”的,是“等待需求”的人。
“有的人懒,有的人有偏见。”刘峰华说,在他的访问中,他找到了一对父子。父亲年老体弱,儿子身体健康,却失业了。“那天我去他家,已经是下午2点多了,两个人还没吃饭。我问儿子为什么不给他爸爸做饭。结果他问我,‘我给他做饭,谁给我做饭……’”刘峰华说,现场沉默了几秒钟,所有人都无语了。
刘峰华也举了一个例子。一个搬家很轻松的农民对努力挣钱盖新房的邻居说:“你看我天天打牌,国家还帮我盖新房……”说到这里,刘峰华激动地站起来摊开双手,无奈地说:“遇到这种事,有时候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好。”
看到这种情况后,刘峰华认为,应该教育和启发“等待自己想要的东西”的人,清除意识形态的“路障”。“永远不要养懒人!首先,让他们在思想上摆脱贫困。”刘峰华带领扶贫干部与他们一一交谈,一次失败,两次失败,反复做思想工作。“有些人变了,愿意做事了。”王陵镇镇长尹朝贵说。
既有反面的例子,也有正面的例子。北联村大石集团的李就是和口中扶贫的典型。他是一个二级身体残疾的贫困家庭。为了谋生,他在外面当电焊工,收集废品,开快餐店,尝尽艰辛。“后来我大了,没人叫我在外面做事了。”
2012年,在政府的支持下,李建立了栀子种植扶贫基地,并划拨320多亩土地种植栀子黄,帮助、李祥起等10户贫困户脱贫。2015年基地收入6万,2016年12万。贫困户年平均劳务增加3000元。“一年一草,工资三四万。”今年,李还被评为“攸县工业贫困先进个人”。
现在,李一家拆了旧砖房,盖了两层楼,还了债。女儿也是中专毕业,去工作了。
受他的影响,因为妻子病重,曾经“看人不抬头不说话”的刘玉成,在基地工作一年能挣5000多元。“现在他可以照顾卧病在床的老婆,挣钱保证孩子上学,走路努力,人热情,一年之内就能脱贫。”李开心地说。
下一步,李打算在村里建立一个残疾人活动中心。“我想给他们讲课,让他们克服自卑,自立自强。”他的想法也得到政府的认可。
如今,王陵镇把教育和启蒙作为脱贫致富、消除“等待需要”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更多的李式人物脱颖而出。
王岭镇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以工业扶贫为重点的扶贫规划,开发建设了4个扶贫项目基地。
建设产业基地,种植油茶、栀子等“奶牛”
扶贫先扶“野心”,解决好思想问题,为脱贫提供源源不断的主观动力。在远离“路障”的同时,全镇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以工业扶贫为重点的扶贫规划,开发建设了4个扶贫项目基地。
位于王津村的昌邑苗木种植基地就是其中之一。
基地负责人谢建光早年在深圳开过出租车。经过努力,他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回到家乡经营苗木生意。2015年,谢建光组织村民在昌邑县成立专业育苗合作社,出让土地建立育苗基地,提供油茶、金丝楠、红豆杉、桂花等苗木。每年可生产油茶种苗3000多万株,出口到湖南、江西、浙江、贵州、云南、广东、广西等18个油茶主产区。
这些小树苗也成了村内及周边34户贫困户的“摇钱树”。
谢建光告诉记者,贫困户可以通过土地流转、贷款分享、就业等方式脱贫。“土地转让给一亩地近300元;政府提供贴息贷款,利息归贫困户所有;另外,接苗、拔草、施肥等。在基地每天可以赚100元到120元的钱,有的人在嫁接期一个多月可以赚近万元。”谢建光算了个“扶贫账”。
位于瑶岭社区的姚博花园也承载着穷人的期望。
正在建设中的龙陵医药博览园,集药品种植和中医药文化传播于一体,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正在建设的扶贫基地集医药种植、健康适宜技术推广、中医药文化传播、大中小学实践于一体,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并通过土地流转、贷款共享、就业等方式提供援助。“2025年建成后,将形成中医药产业、中医药文化产业和医疗保健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打造可再生的产业模式,成为在全省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基地负责人、株洲龙陵医药博览园有限公司董事长龙江说。
虽然仍处于建设的第一阶段,但一本《贫困户劳动收入明细》仍然显示了基地对扶贫的意义。记者在花名册上看到:唐冬源,涪陵社区一户有卡上湾组的贫困户,3月份发工资1650元;吴菊林,一个建了卡的贫困户,涪陵社区万里集团,5月份发了1000元工资...
洋山社区主任易指着正在建设中的医药博览园说:“虽然还没有开放,但这些建设项目需要人来做。我们优先考虑贫困家庭的就业。如果一个人因为残疾不能做事,我们会先安排他的家人。忙的时候还得请合作社外面的人办事。我们也优先考虑贫困户。”
环顾四周,在梯田上,在晨曦中弯腰劳作的农民非常清晰。
1.《攸州网 砥砺奋进的五年·湖南篇 攸县网岭镇:搬开思想“拦路虎” 种下产业“摇钱树”》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攸州网 砥砺奋进的五年·湖南篇 攸县网岭镇:搬开思想“拦路虎” 种下产业“摇钱树”》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348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