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十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大规模普及,曾经不广为人知的ARM公司也火了。1985年,在英国剑桥成立的芯片设计公司开发了一种精简指令集架构处理器,称为Acorn RISC Machine,简称著名的ARM。作为一家处理器设计公司,其开发的ARM架构最初是针对低功耗、低成本、高性能的处理器。
ARM架构是采用独特的ARM指令集系统,根据不同的应用范围进行开发的处理器架构。经过30多年的发展,ARM架构已经被设计用于不同类型的计算。简单来说就是这几种。
Cortex-A:用于高性能计算。比如我们现在手机SoC中经常出现的Cortex-A76。
Cortex-R:用于实时操作的处理。主要针对嵌入式实时处理器。常见于汽车电子制动系统、工业控制等领域。
Cortex-M:专为低功耗、低成本系统设计。目前,在热门的物联网领域,经常看到使用Cortex-M架构的处理器。
ARM架构,更重要的是ARM指令集系统。与x86架构不同,CISC架构是精简指令集架构。与CISC体系结构处理器相比,精简指令集设计的ARM体系结构的设计目标是在几个周期内以最高的时钟频率执行指令集。大大减少不常用的指令,降低芯片复杂度。采用加载/存储指令架构,处理器通过加载和存储指令访问内存中的数据,CPU只处理寄存器中的数据进行逻辑和算术运算。同时,由于这个原因,包括ARM在内的很多RISC架构处理器都有很多寄存器来存储指令和数据。为了便于指令解码,ARM处理器虽然不是单周期指令,但其指令大部分是定长的,加快了常见运算的速度。
同时,ARM也不完全局限于此。ARM架构还有Thumb指令集和条件执行等技术,进一步提高处理器效率。
所以,综上所述,ARM架构是一种精简指令集计算机架构,有自己的特点,根据不同的用途有不同类型的处理器架构。
那么为什么高通和三星都有ARM架构呢?
有几个原因可以参考。
首先是授权。众所周知,由于授权问题只能生产少数x86架构,包括Intel、AMD、VIA。而泉美达只生产基于纯软件仿真x86处理器的CPU。国内Megacore和广海也有一定的授权限制。
除了x86之外,另一个众所周知的指令集系统MIPS也可以在许可下生产。虽然许可成本相对较高,但其灵活性极高,因此存在严重的“碎片化”。有设计能力的都是独立设计微架构和添加指令。比如国产龙芯,索尼的PSP游戏机等。
授权ARM的方法有很多。首先是处理器授权,只对设计好的内核进行授权,工厂买了之后几乎没有发挥的空间。比如海思的一些麒麟处理器就采用这种方式。还有架构/指令集授权,在微结构设计上更有弹性,比如苹果的漩涡,三星的M3和M4,高通的Krait等等。同时,即使厂商在定制自己的微体系结构,指令集也是有限制的,所以即使厂商修改了软件级别,比如编译器等工具,也不需要大的改动。所以很多安卓手机处理器都在争抢。兼容性得到保证,厂商可以充分发挥。所以高通、三星等厂商选择ARM处理器也是最好的选择。
虽然现在MIPS和IBM的Power架构都是开源的,也有RISC-V这样的开源指令集和架构,开始时是开源的,已经初具规模,但是独特的授权策略让ARM拥有了一批忠实的粉丝。
其次,适用范围。ARM架构虽然强调低功耗、高性能,但近年来应用范围相对狭窄,在嵌入式设备、手持设备等低功耗领域一直比较活跃。合作伙伴还生产更多低功耗处理器。甚至英特尔也生产了基于ARM指令集的XScale处理器,戴尔也生产了基于这种处理器的PDA(这是一个古老的概念)。本世纪头十年,最热门的手机品牌诺基亚的Symbian智能手机也使用了ARM11架构处理器。现在高通和三星都是手机SoC设计的重要厂商,他们不仅可以通过选择ARM架构快速切入低功耗处理器市场,还可以凭借ARM丰富的经验快速设计出功能强大的处理器。
最后,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东风,在最需要智能手机计算性能的时候提供足够的性能,为处理器设计厂商提供足够的经验。ARM早在2002年(距离2019年17年)就开发了ARM11架构和处理器。8年后的2010年,依然有搭载ARM11架构处理器的手机。比如摩托罗拉ME600 空采用高通MSM7201A SoC,其CPU为ARM11架构。然后Cortex-A8早在2005年就开发出来了。所以在安卓手机开始崛起的时候,ARM及其合作伙伴已经有了足够的经验,性能也满足了当时安卓手机的需求。目前高通的Snapdragon处理器和三星的Exynos处理器都是安卓手机行业的重要组件,生产的SoC CPU部件都是基于ARM设计的内核或者指令集。
高通、三星等公司因为与ARM的紧密合作,才有如此强大的智能手机,所以荣辱与共。同时,在高通和三星依靠ARM提供的处理器架构和指令集的同时,ARM也需要三星、TSMC等公司的支持,用代码的处理器内核对实际的硅片进行编程。所以这不是谁看谁的问题,而是各方合作的结果。
*声明:这篇文章最初是作者写的。文章内容是作者个人观点。半导体行业观察的转载只是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意见,并不代表半导体行业观察同意或支持这种意见。如有异议,请联系半导体行业观察。
今天是《半导体工业观察》第1921期。请注意。
实时专业原创深度
1.《arm架构 Arm架构知识科普》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arm架构 Arm架构知识科普》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349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