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语言: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自古以来,我们民族就有努力的人,努力的人,舍命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的确,我们的时代不仅需要辉煌的成就,更需要无数的“骨干”,他们是支撑社会风气和道德良知的中流砥柱。
从今天开始,三乡都市报将推出《时代脊梁》专题报道,通过生动的故事,激励和启发我们继承他们的传统,照亮我们的前进之路。
■三相都市报记者刘玉京
袁隆平,家喻户晓。对于《00后》来说,袁隆平可能是一位对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经常出现在《生命科学》、《语文》、《生物》等教材中;对于“80后”来说,袁隆平可能更像一个“劳动模范”,更像一个“时代先锋”,因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他一直站在国家粮食研究的最前沿,从未淡出人们的视线;对于老一辈人来说,袁老可能是他们最想感谢的人之一,因为他在中国缺粮时代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切实缓解了人民的温饱问题。
88岁!袁隆平在一个应该“养活自己”的年龄,还在田里跑。他说每个活着的人都应该有一个梦想去追求,他也不例外。
只有小田最开心
“只有下田最幸福”——这是袁隆平不变的心情。
9月20日,在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英姿飒爽的袁隆平一如既往的幽默语言,引起阵阵掌声。
为什么能在田野里找到快乐?袁隆平的笑声叫做追寻自己的梦想:一个人在草下乘凉。在我的梦里,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谷粒像花生一样大。还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自己亩产一千公斤大米的梦想早日实现。
为了这两个梦想,在过去的两年里,袁隆平交出了这样一组数据:
2017年9月,水稻育种出现突破性技术,打掉了亲本中含有镉或吸收镉的基因,亲本干净,种子自然干净。
2018年5月,位于三亚水稻国家公园的有机覆膜直播试验示范场通过验收,测得亩产1065.3公斤,创海南省水稻单产历史新高。
2018年10月,种植超级杂交稻“湘两优900”,预计亩产1600公斤。
“科学探索永无止境,追求永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是我动力的源泉。”
科学研究的步伐从未停止
“人最可贵的是头脑中的知识和责任感。”袁隆平告诉记者,虽然中国的超级杂交稻研究目前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但如果走神放松,其他国家可能很快就会赶上并超过你。更何况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分子生物技术远远领先于我们。
说起大米,袁隆平说个不停:“我们现在开始做三一工程了。三个领域支撑一个人。如果一个人一年有365公斤粮食,我们湖南种6000万亩稻田,三分之一搞超级稻,那么我们就可以用30%的田,生产一半的粮食。目前,世界上有1.6亿公顷稻田,其中23亿亩平均产量不到4吨。使用超级稻每公顷增加2吨是非常容易的。明年,它将增加1.6亿吨粮食,养活5000多万人。饿的滋味不好受。”
老人谈完现状,也谈了未来:“我们现在在推广第三代杂交水稻,我们要搞第四代杂交水稻——C4。C4的光合机制不同。如果光合效率提高30%,产量就会达到更高的水平。未来是第五代,也是最高阶段,固定了杂交种子的优势,遗传结构和母亲一样。看能不能在本世纪中叶发展起来。”
袁隆平就是这样一个勤劳的“中国脊梁”。他在科技创新上跳过了一个又一个高度,用行动深刻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科学家精神。这位88岁的老人放弃了晚年,保持沉默。他一直奋斗在水稻育种的第一线。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年轻人学习,我们应该向这样的“中国脊梁”致敬!
1.《光合种子 袁隆平的两个梦:禾下乘凉梦和水稻亩产1000公斤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光合种子 袁隆平的两个梦:禾下乘凉梦和水稻亩产1000公斤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352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