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职业生涯中,采访过太多知名企业家,但国内知名企业家从未接触过任。他总是与媒体保持距离。我觉得如果不是因为孟晚舟事件和美国政府对华为的“禁令”,他还是会和媒体保持舒适的距离,而不是变成现在的华为代言人。
曾经与华为密切合作的美国公司已经停止与华为合作。当人们担心华为会重蹈中兴的覆辙时,华为已经从保险柜里拿出了自己的“备胎”。确保其大部分业务不受影响。
现在看来,美国的威胁性封锁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有一段时间,任的观点不断在网上筛选,他就像一个才华横溢的棋手,总是留下最扎实的反手。人们不仅看到了华为的开放和包容,也钦佩任的远见卓识。
记得2011年,在一家酒店门口,我遇到了任,一家财富500强公司的创始人,他出差只带了一个助理,打的是北京最普通的出租车。排场可能不如一个B轮创业者,这让我有点吃惊。于是发了一条微博表示敬意。
也正是因为这条微博,我才开始依附于华为。五年后,我在华为深圳总部遇到了任总。这不是工作面试,更像是私人会面。任当时72岁。他像年轻人一样精神抖擞。我们聊了两个小时。由此,我更了解他了。
任的价值观
从公开的信息来看,我对任了解的太少,我渴望了解任的价值观,因为价值观是他行动的基础。了解一个人的价值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知道他的偶像是谁。
我没想到任会直截了当地告诉我,没有!
但是他会同时向很多人学习。你说我们这个时代有那么多优秀的人,每个人都有很多优秀的地方。我不能向每个人学习,然后这个人成为我的偶像。
我不死心,继续问:没有偶像,就一定要有一部分人值得敬佩。
他最欣赏的是一个有创新精神的人。因为在他看来,21世纪是一个科技的时代。没有创新和发展的企业就没有生命力。因为注定不能面对新事物,走老路,所以任最欣赏那些勇于创新的人。
既然没有偶像,我就从朋友开始:很多创业者都是三五成群,都有一群朋友。你基本不参加任何创业者活动,不混圈子,不泡论坛。你太低调了!我甚至不知道你和哪个企业家是朋友。
任说,他没有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交友上,华为的开发用了他大部分的经验。高端制造企业是他最喜欢的东西。可能中国没有企业家非要去专门的深度交流?
他有一个判断,只有中国制造业实现高端制造,人民币才会有价值。要想让人民币升值,我们必须关注制造业。因此,作为华为的负责人,他注重创新,带领华为向更高层次的制造扩张,造就了华为强大的R&D能力。
不难解释为什么华为有700多名数学家,800多名物理学家,120多名化学家,6000多名基础研究方面的专家,敢在10年内花费4800亿美元进行研发。这与任的价值观是一致的。
任的眼光在于重视科学
2018年夏天,任送给《极地密码》之父教授一枚刻有胜利女神并嵌有巴卡拉红水晶的奖牌。我在华为几乎没见过这么隆重的仪式。华为所有骨干力量都到场了,红地毯很长。这条红地毯不是为政治家或明星准备的,而是向科学家致敬。
很多人都很佩服任的远见卓识,很早就为华为创造了一个“备胎”,而这个备胎就是任和华为对基础科学的重视而诞生的。
在最近一次媒体采访任的会议上,当大家都在关注贸易摩擦和华为的情况时,我注意到任仍然强调基础教育和基础科学的重要性。
“中国应该努力在数学、物理、化学、神经病学、脑科学等方面做出改变。我们也许能在这个世界上站起来。
其实,任也有顾虑。在我们的对话中,他不止一次提到“诺大中国容纳不下一张安静的桌子!”在他看来,有很多人不能安静的坐下来学习,都是在追求经济利益。然而,在评估基础研究时不能采用定量评估方法。他说费马大定理用了350年才被证明,对法国经济贡献不大。如果我们如此狭隘地看待问题,那么人类就无法探索和前进。
对科学家更宽容已经成为华为内部的共识。在我看来,任正以一个公司的实力为整个社会和整个国家做出贡献!
对了,华为曾经做过宣传片,宣扬“基础科学”和“教育”的重要性。让我们一起感受华为的愿景和任的愿景。
1.《华为远见 王利芬:任正非的远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华为远见 王利芬:任正非的远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380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