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喀什就不在新疆”。
喀什,古称“喀什”、“疏勒”,曾是西域36国之一,“安溪四镇”之一。
2100多年来,喀什一直是南疆最大的城市,古代丝绸之路北、中、南三条线的总会场所,四大古文明的聚集地,中西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
喀什最具代表性的是举世闻名的古城喀什。
公元前128年,西汉特使张骞从大月氏归来,来到喀什(当时称疏勒州)。
他惊讶地发现,当时的疏勒市,和中原的城镇一样,有着繁华的街道和店铺。
张骞的知识被写进了汉代西域传。
从汉代的“疏勒国”,到唐代的“伽师城”,再到宋元时期的“喀什”,喀什成为丝绸之路上最美丽、最繁华、最富有诗意和传奇色彩的城市。
喀什古城位于喀什市中心,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本土建筑之一。也是中国唯一保存下来的具有典型古代西域特色的传统历史街区。它有2100多年的历史,是新疆第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喀什的灵魂”。
喀什古城面积8.36平方公里,居民22万人,占喀什总人口的近一半。
mainland China很多古城池和建筑讲究轴对称,街区规范整齐。
但喀什古城和建筑的布局没有中轴线,却灵活、自然、美观。
整个古城呈放射状向外延伸,以艾蒂加清真寺为中心,蜿蜒的街道和曲径通幽。陌生人经常进入迷宫。
它涵盖了艾蒂格清真寺,高泰住宅,13条主要街道和近100条小巷。有各种集市,如坎图曼集市、土陶集市、帽子集市、珠宝集市。
2010年以前,喀什古城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都很大,居民住宅多为民用和砖木结构,基本不具备抗震条件,基本没有公共基础设施,生活不便。
“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吹,水管挂在墙上,屋顶爬”,曾经是喀什古城居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2010年,国家正式启动喀什古城改造工程。
重建后的古城很好地保留了当地少数民族的建筑艺术,传承了当地的民俗文化。
千年古城再次焕发青春活力。
走在喀什古城的大街上,人还活着。
巷道两边是一个维吾尔人的住处。
住宅有自己的特点。大多数人在一个有限的平面上建造两到三个带有土木结构的小建筑,有的向下延伸建造地下室。
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水、电、气、水都有,都是暗管...
客厅和卧室由木制自动扶梯和楼梯连接,每个家庭都有一个位于平屋顶的干燥平台。
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小院子,用来种花或摆放盆景。
盆景、花卉,以及建筑的柱子、木雕、挑檐上的各种装饰图案相得益彰,错落有致,静谧清新。
巴扎是喀什古城的灵魂,是巴扎的匠人让古城充满活力。
在这样一条老街上,我们会强烈地感觉到,历史是一条流动的河流。传承了几千年的工具、技艺、工艺,被这些工匠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是活的历史。
在喀什古城,很多街巷都是按照手工作坊和行业自发形成的产销市场划分的。
如珠宝集市、铁集市等。,以及以其行业命名的街巷,如喀山奇雅贝溪(铁锅匠)、博泽奇巷(芦苇席匠)、塔哈奇巷(麻袋匠)、图马克巷(帽芭莎)、巴奇巷(园艺坊)、阔子雅贝溪巷(制陶匠)等。
有的是兄弟,有的是爷爷奶奶。
他们保留着最原始的手工制作方式,门口随意堆积的木雕、青铜器、铁皮呈现出极其华丽的西方装饰风格和复杂的雕刻图案,基本上是市民的日常用品。
清晨走进喀什古城,可以隐约听到金属的铿锵声,看到摇曳的火光。是铁匠一大早就放火了。
帽芭莎的土制织布机还在嗡嗡作响,民间艺人还在街上弹琴唱歌。
花盆集市的工匠们以自己的方式留下了许多古老的工艺品,在他们用心创造的每一件物品上都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喀什的陶器虽然简单但精致,从形状到烧制和功能都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大多数陶艺家继承了他们祖先的才华。无论是造型还是设计,大部分都得心应手,没有事先设计。
据说一位老妇人制作的陶器被送到卢浮宫作为永久展览。
喀什人喜欢喝传统悠久的茶,就像喀什古城一样。
老茶馆客人不断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价格还是便宜。
对于当地人来说,也许喝茶只是借口,见老朋友才是真正的目的。
很多老人保持这个习惯很多年了。上午服务结束后,他们直接去茶馆会见老朋友...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喀什古城危房改造对地震等灾害具有前瞻性的防范措施。改造后,保留了原有的建筑特色,保护了居民的传统生活习惯。其经验值得推广。
文字/图纳兰小鱼
1.《喀什古城 古丝绸之路上唯一活着的千年古城 新疆喀什古城》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喀什古城 古丝绸之路上唯一活着的千年古城 新疆喀什古城》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385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