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5月13日电据中国之声报道,在各地拼车风起云涌之后,市场上的“共享”风越来越强,广州地铁广州塔、北大学城等6个地铁站出现了共享雨伞的相关设备。“共享雨伞”——看着文本,赋予新的含义,意味着“共享”雨伞给有需要的人。用户通过微信登录,绑定个人头像和昵称,通过微信交押金租伞还伞。从自行车共享到雨伞、篮球、充电宝共享,共享经济将如何盈利和持续发展?
推出这项服务的创业团队被称为“魔法伞”。每把伞交30元押金,15天内免费使用。15天试用期后,每12小时收费1元。“魔力伞”CEO沈薇薇介绍了他们的服务模式。“扫描代码支付押金已经在广州的6个地铁站投资了1000多英镑。”
除了大量可以租用的雨伞,还有机械设备入场费,铺设场地等。这种雨伞租赁业务前期投资巨大,如何盈利?沈薇薇说:“目标是用户以后不用买伞了。关于盈利点,未来会引入商家赞助。”
共享经济刚刚开始打伞,共享充电宝在各大城市迅速流行起来。针对的是“低头族”出门手机没电的痛点。对于这种可以随时提供收费的服务,大部分用户还是觉得比较方便。
不得不说,分享充电宝真的可以解决人们外出时电池电量不足的问题。所以很多资本看到商机,频繁安排。据公开统计,3月31日至4月10日,10天内有20多家机构参与了5笔融资交易,融资金额接近3亿元。
突然之间,共享经济似乎包罗万象:从早期开发的自行车共享和摩托车,到现在,充电宝、篮球、雨伞等日常小玩意都开始加入共享经济。三家专注于分享充电宝的公司获得了上亿元的融资,引起了业界的关注;与此同时,共享雨伞、共享篮球也步入了大众视野,共享小物品的讨论已经超越了自行车共享。
一些用户欢迎这些新格式,认为它们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痛点”。但也有声音认为,一些共享领域缺乏技术壁垒,进入壁垒低,盈利模式不明确。例如,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魏千翔质疑说:“从技术、经济等各方面来看都不可行,用一条数据线就可以解决收费问题。有很多地方是免费的。从科技角度来看,一些企业已经在开发充电时间较长的电池,共享充电宝藏有短期需求但长期不可行。”
包括分享充电宝,人们对分享雨伞和篮球的质疑主要集中在:用品的业务简单,盈利模式单一。它们只是互联网时代传统分时租赁的变种,没有严格的共享经济。打着共享的名义,我们只是想抓住新经济的窗口,吸引资本来竞争,完成一场网车、单车共享这样的资本盛宴。
对此,互联网专家王冠雄表示,他不同意:“互联网是自然成长的。比如腾讯从那一年到今天的规模一直不显眼,所以关键是有没有入口,用户粘性高,挖掘增值点。”
王冠雄认为,虽然目前分享商品的商业模式仍然是基于租金收入,但作为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创业项目,它符合从线上流量竞争到线下流量竞争的行业趋势。“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这些股票确实是高频线下流量门户。目前线上已经筋疲力尽,线下可以在线反馈。”
另外,也有人质疑:无论是共享雨伞、共享篮球还是充电宝,本质都是租赁——创业团队购买物品,转租给有需要的用户;而不是真正的共享经济——谁闲着谁就分享。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伟认为,共享经济不应局限于其狭义的内涵,而应因适应国内社会环境、提高社会整体效率而受到重视。此外,他还提醒用户在购买此类服务时要特别注意个人信息的安全。“工业4.0时代的标志是共享,存量增量没有增加,但是用了之后经济发展了。伞从分享的角度是赚不到钱的。其模式是羊毛出在猪身上,广告通过用户付费方式发送给用户。”
如何看待各类共享经济创业项目的现状?轻松分享日用品是真需求还是假需求?等时间和市场来投票。
1.《共享雨伞现身广州 共享雨伞现身广州街头 共享生活用品系真风口还是伪需求?》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共享雨伞现身广州 共享雨伞现身广州街头 共享生活用品系真风口还是伪需求?》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440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