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记者庄彬彬特约记者李报道
最近,一部记录40年前恢复高考的小说《天梯1978》在网上引起热议。这部小说记录了改革开放开始的1978年恢复高考时一代人的真实历史,书写了一个伟大的时代。特约记者、影视制作人、《招贴画新闻》高级编辑李就《泰山男孩》的创作动机和创作过程接受了作者采访。
李:古玉安老师,首先热烈祝贺您的小说《天梯1978》的出版!听说你在山东大学读书的时候是光学系的学生,那你为什么要写这么长的作品《跨越国界》?创造的源泉在哪里?创作动机是什么?
顾:谢谢!先说创作的来源。1978年考入山东大学光学系。当时,鲁大文史哲大师云集,阵容强大,中文系聚集了肖涤非、高峰等一批名家。除了学好专业外,对文学、历史、哲学也很感兴趣。经常上中文系的课,和哲学系的同学辩论。有一个“水塔附近”的便利:入学时,光学系是个小系,没有自己的教学楼。开学的时候借数学系的,有时候可以听听著名数学家潘承东的课;第二学年,光学系搬到文史大楼,方便上中文系。也为今天写《天梯1978》奠定了最初的基础。甚至可以说是我创作这本书的源泉。
关于创作动机。
当我们今天骄傲地宣布中国GDP世界第二,世界几乎每一寸都被中国制造业覆盖,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工程师;这是因为1977年恢复高考。随着大学的重新启动,一批批学生走向重要岗位,我们今天变得富裕繁荣。所以,恢复高考开启了一个大时代。既然是大时代,那就需要有人来做记录。来自那个时代的人,现在的年轻人和后世的人,都需要回顾和理解那个时代,记住那个大时代。
李:你的书在网上书店很畅销。可以看出,这部小说虽然是你的第一部作品,但还是得到了读者的高度认可。我的另一个问题是:你为什么给这本书起了一个年份——1978年?
顾:我本来把这本书命名为《天梯》,后来加了“1978”。为什么?因为1978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改革开放的第一个标志性事件就是恢复高考。恢复高考后,77级和78级的前两个级别的学生于1978年入学。所以我把这本书命名为《阶梯1978》,意义更加鲜明。它还真实地记录了1978年这个特殊的伟大时代和一个国家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李:和你一样,我出生于1958年。1977年12月,我从插队的农村参加高考,1978年上大学。作为你的代表作《梯子1978》的特约编辑,我产生了共鸣。可以说,这本书,作为见证人,真实还原了一个高考学生在1977年和1978年的特殊背景下,坎坷的心路历程和艰辛的求学之路。那么,你是怎么想到写这本书的,什么时候决定写的?换句话说,你创作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
顾:我想分两部分回答这个问题。先说我为什么写这本书。近年来,中国出版了许多反映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但以复读高考为主题的书籍或电视剧却很少,我认为这是一个缺点。就像我刚才说的,这是一个需要有人记录的里程碑事件。我想在这里扩展一下。说起来,1977年和1978年的大学生有67万,其中文科生的比例较小,但我估计至少有20万左右,其中6万是中文系的学生。这个数字是什么意思?我是理科生,学光学,只是中文系的一个审核员;按理说我写不出《梯子1978》这本书。最应该写的人应该是刘震云这样的同学。因为刘震云是1978级中文系的学生,毕业后就成了名作家。而且有很多1978年上大学的著名作家都和他一样,只是没有写这个题材。然后,总得有人去做,于是我自告奋勇,写了《天梯1978》,记录了那个伟大的时代。我还想说,77班和78班的兄弟姐妹没有投票推荐我做,是我自己做的。我想说的是,我的书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历史,也记录了77级和78级学生的故事。这些学生每个人都可以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李:你写这本书花了多长时间?处于什么写作状态?你是在同时工作和创作吗?还是退休后专攻写作?
顾: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其实写这本书花了我很多年。如前所述,我觉得自己有义务成为伟大时代的忠实记录者,所以我必须写一本书。最早的时候,我想写自传。然后我就想,光写自传是不够的。让年轻一代和后世知道并记住这段历史,知道受教育权是多么的艰难,这在今天是理所当然的。只是写自己的真实经历,眼界比较狭窄。所以,我改变了主意,决定写一部小说。通过对社会史的提炼和艺术加工,我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小说形式为那个时代的大事留下了文学记录。但是真正开始写的时候,我很痛苦,因为当时我还在公司上班,工作很忙。小说结构虽然已经拟好了,但是不能用笔写。为什么?因为我无法进入写作。事务的无奈,浮躁环境的干扰,完全不适合创作。直到2018年退休,拿到美国10年旅游签证,我选择了太平洋中部的塞班岛,一边度假一边和妻子一起写作。在那个非常僻静的环境里,我完全放松了自己,呼吸着清新纯净的空空气,排除一切干扰,专心创作。在塞班岛,我每天的作息是三部曲:从早上开始专心写作,我喜欢写作,效率很高。有一种“手跟不上脑子”的感觉,那一年的故事和场景,人物的声音和笑容,似乎都自然而然的从笔下流了出来。写作的过程让我身心都很愉快。下午写累了,就去海里游泳,让体育锻炼代替脑力劳动。海里的鱼和我一起游泳,时不时地抚摸我的身体,让人心情舒畅,珍妮弗。晚上,我去塞班岛的休闲场所玩数学游戏,放松自己。就这样,我几乎每天坚持写作十几个小时。有趣的是,我在塞班岛写了两个月之后回到了中国,《天梯1978》还有一小部分没写完,所以想回上海继续写。但是回到家,我发现自己几乎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无奈之下,我只好告诉老婆,我又要去塞班岛了。所以我只在上海呆了一个星期,然后回到塞班岛,然后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完成这部小说。整个写作时间,我花了三个月,写了30万字的初稿,当然最后一本书是20万字。
李:这使我想起了我曾经读过的张。著名作家格非说,当他访问巴黎时,他住在巴黎郊区的一座修道院旁边,那里的环境非常安静,修道院的神秘气氛启发了他的写作。看起来优雅的环境可以在写作中起到特别好的作用。
顾: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是真的。
李:我觉得《天梯1978》应该是你的半自传体甚至全自传体作品。想问一下:你小说里的家乡背景和家庭背景是完全真实的吗?半真实?还是完全虚构的?还有你书里的人物也不少,爷爷,妈妈,杜红艳,“老右派”,韦珏等。,因为他们不屈不挠的性格,因为他们的经历,因为他们对书中主人公米的积极影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人物都有真实的性格基础吗?
顾:首先,在现代小说的分类中,有一个类别叫“非虚构小说”。至于《天梯1978》这本书,大家都可以归为“非虚构小说”。这本书,它的主干,主要人物,主要故事背景都是以历史为基础的。或者可以说,多年以后,你可以把这本书作为泰安市东部乡镇的民间历史来读。至于你说的小说中的四个人物,我就说说他们生活中的原型。
第一个角色是M,原型是我爷爷。我爷爷是个商人,开始在泰安市代庙百货市场做小生意,后来发展成泰安市有名的茶商。当时戴寺的市场常年开放。白天很热闹,晚上是不夜城。我们家在那里开始做小生意,但是我爷爷接手生意的时候,因为善良,口碑好,有知识有文化,业务熟练,胆子大,生意越做越大。我爷爷经常给我讲那段历史,一个真实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我爷爷说,当时我们家从安徽六安进口茶叶。在从六安回泰安的路上,我们遭到了一架日本飞机空的袭击。因为我们购买的商队庞大,货物被掩盖,日本人以为是在拉抗日军火,于是就派飞机追击进攻,用机枪扫射。当时,我爷爷跑到路边的一棵大树上逃跑了。一颗梭梭的子弹被击落在日本飞机上。因为树木茂盛,他不可能被击中。爷爷说是那棵大树救了他的命。在战乱时期,我爷爷为了维持一大家子人的生活,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但是作为一个商人,在我的记忆里,他从来没有告诉过我怎么赚钱。我爷爷经常跟我说,做人要善良,要仁慈;钱不算什么。生不会带来死。同时,他经常用我们的家训来教育我,就是“忠孝传家,诗书不断成长”,“唯读书高天下”,所以一定要读书。我爷爷有个想法,他的后代一定要好好学习。虽然我们家人口多,生活困难,但是一定要学习。我父亲小时候处于多事之秋。为了学习,他一个人上了四五所小学。最后他上了大学,成为了我们身边六村历史上第一个大学生。这让爷爷感到自豪,非常自豪。后来爷爷经常跟我说,我一定要上大学。他下定决心,既然把儿子培养成了大学生,孙子自然要成为大学生。作为一个人,他特别注重道德教育的培养,从小就教我中国传统美德。我在书中写的,爷爷力劝双源照顾孤苦伶仃的远房叔叔,是我亲身经历的真实故事。这是我从小爷爷教我的。
第二个角色是我妈。可以说,我妈是中国女性吃苦耐劳的典型代表。首先,她从未离开过我们在泰安市城东乡农村的家,从她嫁给我们家到她父亲和她分开。从服侍奶奶到服侍爷爷,再到资助爸爸上大学把我养大,即使婚姻给了她这么大的打击,她也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委屈,认命,努力了一辈子。但是,在这里我也想说一个书上没有写的话题:更可喜的是,母亲晚年过着非常平静幸福的生活。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我把妈妈带到我身边。她跟着我,搬到了很多城市——东营、济南、北京和上海...后来她老了,想家了,回到泰安,住在黑龙潭附近的一套公寓里,物业管理非常细致。用她老人家的话说:“我现在不是活在天堂!我做梦也没想到。”逢年过节,我带全家人回娘家过团圆节,直到她87岁去世。更让人欣慰的是,我孝顺母亲。
第三个角色是杜红艳,书中米袁爽心中的情人。我一定要说这个人物,因为这也是我的真实经历。也许读者认为杜红艳是米双源的初恋,但我不这么认为。因为爱情是两面的,而米双源只能说是一种含苞待放的青春,或者说是对杜红艳的一种暗恋。正如我在书里写的,我们班有两个人是分开的,但是我经常帮她学习,我们关系很好。我喜欢她,但不知道她喜不喜欢我。我只知道她对我有好感。可惜后来杜红艳也是倒霉。她是文艺界的中坚力量,不仅长得漂亮,而且有唱歌跳舞的特长。如果她现在是,肯定会考上戏剧学院、电影学院等艺术类学校。但当时因为户口转移权在村干部手里,虽然考上了山东吴起艺校和山东京剧团,但最后还是因为户口所在地的农村大队书记没有签字,失去了上学的机会。很遗憾。令人欣慰的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她终于考上了中学,学习幼师。因为有这样的背景,米双源当时觉得既然爱这个人,就应该给她一个幸福的未来。当时姑娘的条件远比我好。我觉得自己爬不起高,不知道以后能不能给她幸福。所以我一直不敢向她表白。当然,无论是书中还是现实生活中,这段感情都没有一个满意的结果,也是因为一个误会。至于这是什么误解,我就在这里卖了。请在我的书上查一下。
1.《泰山童子 对话《天梯1978》作者泰山童子:“山大中文系旁听生”为何写小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泰山童子 对话《天梯1978》作者泰山童子:“山大中文系旁听生”为何写小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482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