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色情事件再次让手机信息安全成为这两天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虽然我们用的手机不一样,但有一个共同点——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存储个人隐私最多的设备,越来越多的个人隐私从手机中泄露。
昨天,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和360移动安全中心发布了上半年安卓手机隐私安全报告。数据显示,92.8%的安卓手机用户在手机中保持隐私。
92%的安卓应用
掌握自己的隐私
报告数据显示,92.8%的用户习惯将隐私存储在智能手机中,74.1%存储在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中,44.2%、30.7%和28.3%的隐私数据分别存储在u盘、移动硬盘和平板电脑中。
DCCI和360名移动卫士检测了1200个应用,发现92%的安卓应用获得了隐私权。1~5隐私权的应用占61.5%,6~10隐私权的应用占26.2%,11隐私权以上的应用占4.3%。大多数Android应用获得隐私权是合理的,这些应用需要获得隐私权才能正常使用。
这意味着大多数安卓应用程序都持有用户隐私,其中设备信息、用户位置和WiFi权限位列前三。比如生活购物应用会读取位置信息;音视频图像应用需要读取位置和发送短信;位置和短信权限是游戏app获得的重要权限;阅读应用程序获得发送短信的权利,以实现支付。而社交应用由于自身的特点需要丰富的权限,其中设备信息、位置、录音权限是社交应用获得最多的三个权限。也就是说,这些应用可以知道你在哪里,你在做什么。
应用偏差
可能会影响隐私和安全
移动应用获得必要的隐私权是合理的。比如社交应用不获取你的位置信息,就无法使用“附近人”功能,支付应用不读取短信记录就无法方便填写短信验证码。然而,侵犯隐私权会带来各种风险。
隐私侵犯行为是指移动应用在自身功能不必要的情况下获取隐私权的行为。比如明明是输入法应用,却要求读取通话记录;很明显,它是一个阅读应用程序,但是打开相册需要权限...一些应用程序有意或无意获得了与自身功能无关的权限,导致对隐私权的“越轨”访问,可能带来隐私被盗、恶意扣款、资费消费、流量消费等安全问题。隐私泄露是骚扰电话、垃圾信息、电话或互联网欺诈等伤害的来源。
据统计,超过70%的用户希望手机安全软件管理隐私权。但是安装手机安全软件并不代表你知道怎么用。调查显示,88.1%的安卓手机用户安装了手机安全软件,约50%的用户从未使用过安全软件的“隐私保护”和“隐私行为监控”功能来保护自己的隐私。用户隐私保护习惯仍需加强。
1.《手机隐私安全 手机应用越轨 可能影响隐私安全》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手机隐私安全 手机应用越轨 可能影响隐私安全》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502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