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金陵晚报记者王春霞
南京有个三口之家,决定死后把遗体捐献给有需要的病人和医疗事业。在南京地铁集团资源公司工作的刘就是这个家庭的女儿。她说:付出就是快乐。本人28岁,希望帮助更多人。
父母的言行对女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刘七八岁时,父亲因免疫系统疾病失明,不幸从教职退休。由于生病,刘的父母经常出入医院,偶然得知遗体捐献的消息。“爸爸从小就在农村艰苦生活。他想用他的知识为国家和社会服务,但他年纪轻轻就因病不得不辞去工作。他一直想为社会做点什么。我爸妈经常跟我说,活在世上的人要回报社会。”
刘回忆说,当她还在上高中的时候,她的父母谈到了遗体捐献。她大二的时候,父母签了遗体捐献协议,她是他们的遗嘱执行人。“我签遗嘱执行人的时候,想过和父母一起做。那时候我比较小,没有后顾之忧。我只觉得这样做对社会有益。我妈觉得我还小,过几年结婚生子再说吧。”刘告诉记者,今年在一个朋友圈里,偶然看到一个做捐赠志愿者的小女孩,提醒她六年前想做什么,然后和丈夫商量。“没想到第一次和我说话。”这是我老公告诉我的,他很支持我。很快我就联系了红十字会做了捐赠登记。我丈夫是我的遗嘱执行人。"
它们很温柔,悄悄地温暖着我们
说起刘的父母,既感动又骄傲。她说:“他们不会告诉我该怎么做,也不会让我付出爱。对他们来说,奉献自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父亲在做遗体捐献志愿者的时候有些顾虑,因为身体不好,担心会把不健康的器官留给别人。后来工作人员告诉他,父亲的病很罕见,但对相关医学研究有帮助,他就放心了。他们提前为别人考虑事情的方式对我影响很大。”
温柔的人总是会引起同类人的注意。除了父母对自己的影响之外,刘回忆说,有些人的行为让她内心感到被召唤。“我十五六岁的时候,刚接触互联网,在一个论坛上认识了一个妹子。她一直在贫困落后的偏远地区教书,在网上分享教学的照片和经验。因为从小就住在南京,所以没见过这么穷的场面。那个姐姐的行为对我影响很大。真的很感动,启发我去做公益。”
刘在谈到身边充满正能量的人和事时,的眼里充满了柔情。她说今年28岁了,希望能回馈社会,帮助更多的人。
自愿捐献遗体令人钦佩,但要求不高
“在签署协议时,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给我看了所有捐献刘遗体的志愿者名单。有20多人,其中三分之一用红色标出,已经捐款。这让我很感动。事实上,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有许多人在捐献遗体。”刘觉得遗体捐献是自己的选择,令人钦佩,但绝不强求。
在登记遗体捐献后,刘一直在纠结是否要送朋友。她担心别人会认为她是在“哗众取宠”。后来她简短的说了几句:不道德的绑架,才知道很多朋友不知道这种方式。她说:“我发了朋友圈之后收到了很多评论和私信。我发现身边很多年轻人都想做,但是不知道方法和过程。有些年轻人想做,但担心亲戚的想法。遗体捐献需要与亲属充分沟通,也需要考虑亲属的感受。"
在谈到未来孩子的教育时,刘说,她希望让她的孩子知道,世界上有许多像她父母一样需要帮助的人。她要有爱心和善良,不是强迫孩子灌输一些观念,而是用她的乐观积极传播正能量。
1.《遗体捐献志愿者 一家三口都是遗体捐献志愿者》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遗体捐献志愿者 一家三口都是遗体捐献志愿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506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