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中韩两国作家共同为两位韩国作家金学铁和金世良标记了“抗日文学丰碑”。打一针全凝
河北元氏保卫扈家庄史料的整理者胡爱超讲述了当年的战斗故事。打一针全凝
新华社石家庄8月14日电14日,在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之际,记者走访了河北省元氏县扈家庄村抗日文学纪念碑,缅怀了73年前在太行山区作战的金学铁等30名朝鲜抗日义勇军。他们都精通汉语和日语,白天打仗,晚上用日语和汉语向日军喊话。
在石家庄元氏县黑水河乡扈家庄村的西边,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扈家庄抗日烈士纪念碑,大约有4.1米高。广场两侧竖立着两块蓝灰色花岗岩石碑,上面刻有“金学铁抗日文学纪念碑”和“金石梁抗日文学纪念碑”的铭文。中间的石碑上,用中朝文字刻着当年的战斗场景:“1941年12月12日拂晓,日军突袭扈家庄。黑暗的山谷,杂乱的枪声。那一天,4名朝鲜志愿军士兵和解救他们的12名八路军年轻人在这里献出了他们年轻的生命。”
2005年8月,中韩两国作家共同为两位韩国作家金学铁和金世良的“抗日文学丰碑”揭幕。
据元氏县黑水河乡文化站站长、扈家庄保卫战史料整理人胡爱超介绍,1938年10月,以朝鲜民族革命党为主体的朝鲜民族阵线联盟在武汉成立朝鲜志愿军,参加抗日战争。1941年10月,朝鲜志愿军从总部挑选30人进入日寇占领的太行山东部的元氏县。除了厨师,他们都精通汉语和日语。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配合八路军的一个旅,白天一起作战,晚上进入日寇的肠衣,进行宣传,劝降。
1941年12月11日,中共元氏县县委决定第二天在扈家庄召开“双十二”纪念大会,抽调朝鲜志愿军29名战士保卫。后来,据敌特了解,日军集结500多名兵力,配有1门迫击炮和4挺重机枪,于12日凌晨包围了扈家庄。
为了保卫元氏县的抗日县政府,朝鲜志愿军与日寇展开了殊死的斗争。队长金·石光受了重伤,血流如注,仍然挥舞着手臂带领队伍冲锋。教官弹尽粮绝与敌人扭打,寡不敌众被敌人困住。他大声尖叫,被一个凶残的敌人刺死。队长孙一峰被敌军俘虏,腿部受伤,朴槿惠、董哲、韩青岛、王贤春三人英勇牺牲。
1941年,金学铁在扈家庄元氏县与日军作战时腿部受重伤,被送往日本,在那里被判十年徒刑。因为在狱中拒绝写悔过,受伤的腿三年多没有治疗,导致左下肢被砍断。
资料显示,金学铁1916年出生,1938年毕业于黄埔军校,早年在上海从事抗日地下活动。同年在中国武汉参加组建朝鲜抗日义勇军,参加了艰苦卓绝的太行山抗日游击战争。194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金学铁是中国第一位韩国小说作家。同时,他以丰富的文学实践开拓了朝鲜汉字散文领域,继承了鲁迅文学的传统,并将其转化为朝鲜文学的精神和肉体。他也是第一个用韩语翻译鲁迅和丁玲作品的作家。
金世良,原名金世昌,生于朝鲜平壤。1945年,他投奔延安,加入朝鲜独立联盟领导的朝鲜志愿军,并以朝鲜志愿军的英雄史诗为内容,撰写了长篇编年史《傅》。日本投降后,又回到朝鲜。解放后,金石梁根据自己在太行山区的生活和斗争经历,创作了蝴蝶剧本。1950年朝鲜战争期间,他作为一名陆军作家去了南方。据说是在人民军撤退时因心脏病突发死在罗东江前线或失去联系。
金学业的儿子,金学铁文学研究会主任,和年近70的金海洋14日谈起父亲,说父亲早年在黄埔军校接受马克思主义,后来加入抗日同盟。他不仅从民族主义出发,而且体现了献身社会革命的精神。
金海洋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越来越多的朝鲜人民参观和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旧址,表达了世界人民反对战争、侵略和渴望和平的愿望。
1.《西安事变新探 探访河北元氏抗日文学碑:追忆朝鲜抗日义勇军事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西安事变新探 探访河北元氏抗日文学碑:追忆朝鲜抗日义勇军事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511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