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十年前的汶川地震,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宣平乡被唐家山堰塞湖淹没,部分当地村民不得不整体搬迁。十年过去了,现在宣平乡下大力气转变发展观念,打造“山地特色森林经济”,让村民增收致富,就在自己家门口。
4月26日,“国际在线大美国四川之旅”采访团从北川县驱车两个多小时,经过蜿蜒崎岖的山路,抵达宣平乡哨坊村。沿途不时可以看到野草莓、珙桐树和一些不知名的野菜。在海拔1800多米的山坡上,一大片“红酥梅”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据北川县宣平乡哨坊村党支部副书记邓介绍,这个“红酥李”种植基地占地约1500亩,原属荒地。2012年左右,引进合作企业入村,通过土地租赁,建成千亩红酥李基地。村里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将土地租给企业,而企业负责土地复垦和基础设施建设,并承诺优先雇用村里的劳动力。今天这个基地的维护是当地村民的责任,一天的工作收入60元,一个月差不多1500元。如果是长期雇工,收入更高。
在一些林田里,也有“党员示威”的迹象,红酥李苗中间种着红豆杉等经济作物。据邓副书记介绍,这300亩红豆杉林是由4名党员领导的增收项目,筹集资金12万元。通过林间间作,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红豆杉不仅可以提取抗癌药物,还可以作为盆景出售。红豆杉林是雇佣当地村民养护,工资参照“红酥李”果树养护标准。由于两种作物的养护内容都是除杂草,实际工作量并没有增加多少。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帮助当地村民进一步增加收入的举措。
对此,北川县宣平乡副乡长向琳琳补充说,少方村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下来的都是年龄较大或缺乏技能的村民。以前留守村民主要种植玉米和土豆,现在主要是附加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如红豆杉、脆皮李、黄连、白芨等。
在红酥梅基地不远处,一群村民正在黄连种植基地忙着除草。村民们一边干活一边聊天,脸上挂着笑容。姓蔡的最老村民今年80岁。他告诉记者,家里只有两个人,他和妻子。他每哭一次,就有60块钱的收入,比自己种地强多了,工作也不累。
据了解,这些村民每天都要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赶上工作,早上八点到晚上五点还要上班。但是除草一年两次,每次工期两个月左右,一天工资60元。对于年老体弱的留守村民来说,这确实是一份轻松又划算的好工作。
1.《北川漩坪乡 “大美四川行”——北川漩坪乡:脱贫攻坚、产业为重,让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北川漩坪乡 “大美四川行”——北川漩坪乡:脱贫攻坚、产业为重,让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520798.html